锤石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5章

九月初七,皇帝登基之后的第一道圣旨便是升孙承宗为武英殿大学士,并教皇帝读书。

百官震动,尤其是东林党,还没来得及争,官位便少了一个。

但也无法说什么,孙承宗本来就是先帝的老师,翰林出身,资历足够。

惊愕未完,又几道圣旨从内阁发往四川、上海、歙县、江西。

九月初九,皇极殿朝会,百官机械般的行礼。

礼毕,礼部先汇报了一些两位先帝葬礼的事情,皇帝一切照准。

结束之后,看了眼冯三元,朱由校暗道:好戏开始了。

果然冯三元迫不及待出列声如裂帛:

“陛下!辽东经略熊廷弼,拥兵十万,耗饷百万,坐守沈阳经年,寸土未复!

名为守御,实为怯战畏敌!

其罪一,空耗国帑。

罪二,贻误战机。

罪三,刚愎跋扈,排挤忠良!

臣请立罢此庸懦误国之辈,以正国法,以安边陲!”

话音未落,张修德、姚宗文紧随其后,言辞更厉:

“冯御史所言句句属实!熊廷弼名为经略,实乃辽东之蠹!

广宁告急,他坐视不救!将士离心,他弹压无方!

更有结党营私,欺瞒圣听之嫌!

此等大员不除,辽东必溃,社稷危矣!”

三人奏疏高举,字字如刀,直指熊廷弼。

殿内一片死寂,目光聚焦于御座,皇帝不说话,仿佛不知所措。

首辅方从哲须发微颤,缓步出班,语调沉稳却暗含压力:

“陛下,诸御史忧国之心可鉴。

然辽东糜烂非一日之寒,熊廷弼受命于危难,整饬溃军,修缮城池,使沈阳、辽阳暂得喘息。

其功亦不可全然抹杀。临阵易帅,乃兵家大忌。

当此危局,宜责其戴罪图功,观其后效,方为稳妥。”

东林党懵了,不是,你个要走的人干啥呢?熊廷弼跟你有交情吗?

还不待众人反应,新进大学士孙承宗出列:

“陛下,辽东事重,关乎国运。

熊廷弼功过是非,当有详查实据,岂可仅凭风闻弹章骤下定论?

臣请陛下敕令兵部、都察院详核辽东军务得失、钱粮耗用,待查实情由。

再议去留赏罚,如此方能服众,亦不致动摇军心。”

皇帝表情微动,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姚宗文见皇帝要被说服,愤然抢白:

“元辅、孙阁老!查核耗时,岂容那熊蛮子在辽东继续坐大误国?分明是托词回护!”

龙椅之上,朱由校眉头紧锁,胸中气血翻涌,这些东林当真放肆。

令东林意想不到的是吏部尚书周嘉谟出列附和首辅、孙承宗

“首辅老成谋国之言是也!

陛下,熊廷弼确有刚愎之失,然其才具胆识,确为当今知兵者所罕有。

骤然罢黜,何人能即刻顶替,稳住辽东大局?

当务之急,在于严旨申饬,督其进兵,而非自毁长城!”

东林党傻了,什么情况,自己人怎么还反对呢?难道因为昨天密谋没叫他?

姚宗文看向左都御史张问达,不过张问达虽属东林党,但是对他们这些私怨一点兴趣没有。

这时皇帝才开口:

“众卿之言,朕已悉知。

元辅和孙先生所言甚是,辽东事重,不可风闻处置一个二品大员。

令熊廷弼戴罪自效,至于功过是非待详查具奏后再议!”

皇帝金口既开,冯三元等虽面有不甘,只得跪拜。

方从哲再次出列,皇帝他跟他推心置腹之后,已经无所顾忌,铁了心要在走之前好好帮皇帝清除障碍。

“陛下,辽东事重,关乎国运,然情况复杂,除了熊经略之外,臣以为应该派得力巡抚和辽东督师。”

“臣以为现任辽东巡抚周永春、右佥御史袁应泰,纵然为官清正,能力卓越。

然其能不在军事,臣举荐尚宝司司丞袁可立为左佥御史,巡抚辽东。”

这下炸了,首辅今日怎么了?保了熊廷弼还不够,又要举荐辽东巡抚。

不待东林党反应,周嘉谟出列:

“臣附议,袁司丞老成持重,有威望,善兵事,适合辽东。”

中立的李汝华、孙如游等人也附议,只要不是东林党,都行。

站在末端的袁可立都懵了,我成巡抚了?

齐楚浙党当然是赞同首辅,东林品级高的虽然有,但都是清正刚直之人,也不反对。

辽东巡抚就这样定下来了。

刘一燝出列:

“陛下,督师一职历来由大学士担任,请陛下定夺。”

他看出来了,这方、周、孙三人明显一致行动,而能让他们一致的,只有皇帝。

皇帝故意露出恍然的表情,

“既然如此,朕便麻烦孙先生走一趟吧,先生意下如何?”

要在百官面前表现出非常尊重孙承宗的态度,不然去辽东容易受到掣肘。

孙承宗连忙上前:“臣无异议,遵旨。”

“嗯,既然先生愿意,便麻烦先生了。”

顿了一下:

“元辅、先生、刘阁老、袁司丞、熊经略,稍后乾清宫奏对,朕对辽东还需要了解,退朝。”

百官恭送,皇帝离开。

熊廷弼此时还在家中待审,太监来到家里还以为朝议结果出来,要被下狱。

“陛下口谕,辽东多事,朕心忧之,辽东经略熊廷弼即刻进宫奏对。”

“臣遵旨”,“谢公公,在下的事情,陛下如何处置?”

“熊经略,朝议杂家不知,不过陛下极为看重经略,经略还是快进宫吧,元辅他们都在等你。”

熊廷弼按下心中疑惑,立即更衣。

大约半个时辰,几人都到了乾清宫,却被告知去偏殿议政堂。

众人不解,什么时候有这个地方了,来到议政堂后,更是奇怪。

屋内上方一座高高的龙椅,下面是一个长长的桌子,桌上还有牌子,足够坐二十个人。

没好奇多久,皇帝走进堂内。

众人行礼后皇帝解释:

“诸卿都是国家重臣,正殿碍于礼法,各位只能站立汇报,即使赐座也是锦墩。

朕总觉得各位辛苦,而且不甚方便。

朕年幼即位当优待老臣,所以在此处设议政堂,日后内阁、六部九卿、五军都督府主官,都坐着议事吧。”

“谢陛下隆恩,臣等必鞠躬尽瘁。”

各老臣感动的不行,给朱家打工难啊,俸禄低不说,稍有逾制就罚。

还有廷杖伺候,新皇帝居然这么体恤臣下。

“来,元辅、先生、刘阁老就坐。”

熊廷弼和袁可立没有座位,二人不是六部九卿之列,只能站着。

这也是朱由校的手段,今天传出去之后,百官肯定更珍惜官位,这不仅是坐着,还是荣誉啊。

以后再谈资历就是,我在乾清宫有座,你有吗?

众人坐定,皇帝示意元辅又讲了一遍保密制度,众人开始议事。

皇帝第一句话就是问熊廷弼。

阅读全部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