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石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5章

得到家人的支持,秦昭宁便进入了心无旁骛的备考状态。

尽管正值新春佳节,老宅里依旧洋溢着节日的余韵,但她自律得惊人。

每天清晨,当老宅还笼罩在冬日熹微的晨光中时,她便已起身,在院子里活动片刻,呼吸着清冷的空气,让自己彻底清醒。

随后,她便一头扎进自己的书房。

书房里,厚重的国际法典籍、近期的《世界知识》、《人民日报》海外版、各种外交政策白皮书以及她精心整理的语言笔记,堆满了宽大的书桌。

窗外是偶尔响起的鞭炮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窗内却只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细微声响。

她深知外交部的选拔考试竞争何其激烈,不仅要求扎实的语言功底,更要求对国际形势、国内政策有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理解。

她将自己沉浸在浩瀚的资料中,时而凝眉深思,时而奋笔疾书,模拟着各种可能的笔试题目和面试场景。

陪伴家人用餐和短暂的午后小憩,成了她紧张备考中难得的调剂。

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看在眼里,虽心疼,却更多的是欣慰与骄傲。

时间过得很快,春节的喜庆气氛如同潮水般渐渐退去。

元宵节过后,象征着团圆与假期的终结,分散在各地的家人也如同候鸟离巢,陆续奔赴各自的岗位。

舅舅沈景明和舅妈林秋月首先踏上了返回美国的航班,大使馆的工作繁重,容不得长久离开。

大伯秦伯庸身为封疆大吏,H省的工作更是日理万机,带着秘书和司机,悄然返回了任上。

大哥秦遂安也收拾行装,返回了W市,他所在的纪委系统,任务同样繁重。

父亲秦仲庭的假期结束,返回东南军区,母亲沈婉仪素来与父亲伉俪情深,加之她本身也需要回到军区那边的画院和学校处理积压的事务,便随父亲一同离开了。

偌大的秦宅,仿佛一瞬间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常住在京城的,便只剩下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因为公司总部在京城而留下的大伯母刘玉茹和二哥沈砚知。

亲人们的离去,让秦昭宁更添了几分专注。

她几乎将所有醒着的时间都投入到了书山题海之中,仿佛要将这几年的积累和回国后的所见所所思,全部熔铸成应对考试的利器。

这天下午,阳光透过书房的窗棂,在铺满笔记的书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秦昭宁正对着一份模拟的国际关系案例分析凝神思考,手边的清茶早已凉透。

就在这时,被她调成静音的手机屏幕突兀地亮了起来,屏幕上跳跃着“二哥”两个字。

她微微蹙眉,担心是什么急事,还是接了起来。

电话那头立刻传来沈砚知活力十足、带着点讨好意味的声音:“喂?我亲爱的宁宁,在干嘛呢?”

“复习。”秦昭宁言简意赅,目光还停留在案例分析的材料上。

“哎哟,我的好妹妹,这都复习多少天了?劳逸结合懂不懂?”沈砚知在那边大呼小叫,“快收拾一下,二哥半小时后到老宅接你。”

“接我?去哪儿?我案例分析还没做完。”秦昭宁下意识地想拒绝。

“别做了!今天天气多好,窝在家里多浪费!是陈默、周小胖他们,都知道你回来了,天天缠着我,非要给你接风,聚一聚。”

“这帮家伙,我实在是扛不住了!”沈砚知语气夸张,但带着不容置疑的坚持,“都是以前大院里一块儿光屁股长大的,你好不容易回来,总不能一面都不见吧?就当给二哥个面子,放松一会,不耽误你考外交部!”

听到“陈默”、“周小胖”这些熟悉又遥远的名字,秦昭宁紧绷的心弦微微松动了一下。

这些都是小时候住在红墙大院里一起长大的发小,爬树掏鸟蛋,下河摸鱼,一起挨家长揍……

童年和少年时期最鲜活、最肆无忌惮的记忆里,几乎都有他们的身影。

后来爷爷退休,他们家搬出了大院,联系才渐渐少了,但那份从小一起摸爬滚打出来的情谊,却始终沉淀在心底。

她犹豫了一下,看着窗外明媚却有些寂寥的冬日阳光,又看了看桌上密密麻麻的笔记,终于松了口:“……好吧。在哪里?”

“嘿!这就对了!位置我发你微信,是一家私人的茶室,保证不吵你,就是大家说说话!”

沈砚知见她答应,语气立刻轻快起来,“等着,哥马上到!”

挂了电话,秦昭宁看着手机屏幕上二哥发来的定位,轻轻呼出一口气。

她合上厚厚的资料,起身走到窗边。

短暂的放松,或许并非坏事。

半小时后,沈砚知那辆招摇的跑车稳稳停在老宅门口。

他倚在车边,看着妹妹穿着一件简单的米白色高领毛衣,外罩一件浅灰色羊绒大衣,素面朝天,却清丽难言,抱着一个装着书和笔记的帆布包走出来,不禁失笑:“我的妹妹诶,你是去聚会还是去上自习啊?还带书?”

秦昭宁把包往后座一放,淡定地坐上副驾:“有备无患。万一你们聊得无聊,我还能看会儿书。”

沈砚知无奈地摇摇头,发动车子:“行行行,你是学霸你厉害。”

车子穿过京城依旧带着年节余韵的街道,最终停在了一处隐秘幽静的胡同口。

一家名为“竹语”的茶室就藏身其中,青砖灰瓦,门脸不大,却别有洞天。

推开厚重的木门,温暖的茶香扑面而来。室内设计是极简的新中式风格,清雅脱俗。

服务生显然认识沈砚知,恭敬地引着他们穿过一条翠竹掩映的小径,来到一个独立的包间外。

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熟悉的、带着京腔的谈笑声。

沈砚知推开门,朗声道:“嘿!同志们,看看我把谁给你们请来了!”

包间里原本或坐或站的五六个人,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在看到沈砚知身后那个亭亭玉立、气质沉静的秦昭宁时,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喧闹。

“哎呦喂!真是宁宁!”

“宁宁妹妹!可算见着你了!”

“啧啧啧,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啊!”

一个身材微胖、戴着金丝边眼镜,看起来十分敦厚儒雅的青年率先笑着迎上来,他是周家的小儿子周楷,小时候的“周小胖”,如今在发改委工作,已是副处级干部:“宁宁,好久不见!欢迎回家!”

另一个穿着休闲西装,眉眼间带着几分精明和痞气的青年是陈默,陈家老三,如今在金融圈混得风生水起,他笑着打趣:“沈二,可以啊,真把我们院花儿给请出来了!宁宁,你是不知道,你这一出国,咱们大院弟子的颜值平均水平都被拉低了好几个档次!”

旁边一个留着利落短发,穿着皮衣,气质飒爽的女孩是韩家女儿韩静,现在某知名律所做律师,她直接上前给了秦昭宁一个拥抱:“别听他们贫!宁宁,想死你了!”

还有两个,一个是沉默寡言但眼神锐利的赵家老大赵锐,在国安系统;另一个是温婉秀气的孙家女儿孙薇,在外交部新闻司工作。

大家都笑着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问候着。

看着这一张张熟悉又略带成熟变化的面孔,听着他们毫无隔阂的玩笑和问候,秦昭宁心中那点因为备考而紧绷的神经,终于彻底放松下来。

她脸上露出了回国后少有的、全然轻松的笑容,仿佛一瞬间又回到了那个在大院里无忧无虑奔跑的年代。

“周哥,默哥,静姐,锐哥,薇薇姐,”她一一打招呼,笑容明媚,“好久不见,我也很想大家。”

沈砚知看着妹妹终于露出了真心的笑容,得意地扬了扬眉,大手一挥:“都别站着了,坐坐坐!今天咱们不醉不归……哦不对,宁宁要备考,以茶代酒,咱们叙旧为主!”

这个下午,她可以暂时放下“未来外交官”的身份,做回一会儿被哥哥姐姐们宠爱着的、大院里最小的“宁宁妹妹”。

阅读全部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