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激之余,她又有些苦恼地皱起眉:
“只是……我从小修习的灵力法术中,从未有过关于法则之力的记载。
说起来,这法则之力也是方才才觉醒的,我根本不知该如何掌控。”
“这我也帮不上你。”
夕瑶摇了摇头,眼中带着些许歉意。
“法则之力玄妙莫测,全凭心悟。
不过你可以试试……闭上眼,凝神感受手腕上的印记,试着与那股力量共鸣,然后在心中默念想去的地方,或许能引动它。”
紫萱依言照做。
她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将心神沉入手腕处。
那道金色印记仿佛活了过来,散发出温暖的光晕,与体内的紫色灵力交织缠绕。
她在心中清晰地勾勒出女娲殿的模样——圣姑常去祈祷的那个摆满图腾的大殿,空气中总飘着淡淡的檀香。
下一秒,耳边传来轻微的灵力波动,再睁眼时,石桌对面的夕瑶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女娲神像,以及跪坐在蒲团上祈祷的圣姑。
“紫萱?你何时来的?”
圣姑察觉到灵力波动,睁开眼,见紫萱突然出现在殿中,不由惊讶地站起身。
“圣姑!”紫萱兴奋地走上前,拉起她的手,将手腕凑到她面前,“你看!我好像觉醒了空间法则之力!”
“空间法则?”
圣姑的目光落在那道金色印记上,瞳孔骤缩,一把抓住她的手腕,翻来覆去地细看,指尖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真的是空间法则!紫萱,你居然真的觉醒了!这可是近千年来都未曾出现过的奇迹!”
她连忙追问:“何时觉醒的?方才你消失,就是动用了这法则之力?”
紫萱将与夕瑶相遇的经过一一告知。
从神树境的意外闯入,到天兵的阻拦,再到夕瑶的提醒与指点,事无巨细。
圣姑听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如此说来,这位夕瑶女神倒是可交之人。
她能误打误撞帮你引动法则,也是一种缘分。”她话锋一转,神色严肃起来。
“不过她的提醒很有道理,此事事关重大,你必须死守秘密,绝不能让第四个人知道。”
“还有,”圣姑看着紫萱,眼中满是期许。
“既然觉醒了法则之力,更要勤加修炼,不可再像从前那般松散。否则,一旦消息泄露,以你现在的修为,怕是难以自保。”
“圣姑放心,我定会努力修炼,不负所望。”
紫萱握紧圣姑的手,语气坚定。经历了这一番,她早已褪去了原主的跳脱,多了几分沉稳。
圣姑见她如此懂事,欣慰地拍了拍她的手背:“好,既然没事,便回去修炼吧。”
“对了圣姑,”紫萱忽然想起什么。
“我方才突然离开,还没来得及跟夕瑶道别,未免失礼。我去跟她打声招呼,马上回来专心修炼。”
圣姑虽急着让她静心修炼,却也知道礼数要紧,尤其对方还帮了紫萱,便点了点头:“去吧,早去早回。”
话音刚落,紫萱的身影便已消失在殿中。
再次睁开眼,她已回到神树境的石桌前。夕瑶正独自坐在对面,手中端着茶杯,望着神树的枝叶出神,神色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夕瑶,我回来了。”
紫萱笑着坐下,端起之前那杯尚未凉透的清茶,轻轻抿了一口,“按照你说的方法,真的成功了!谢谢你。”
夕瑶见她回来,眼中瞬间漾起暖意,方才的落寞一扫而空:
“是你天赋出众,一点就透,不必谢我。”
“那可不行,”
紫萱放下茶杯,认真地看着她。
“你帮了我这么多,谢你是应该的。而且,既然我已经能掌控这法则之力,日后无事,我便常来陪你说话,如何?”
夕瑶心中一动,脸上却露出几分犹豫:
“你不必为了谢我而特意过来,你身为女娲后人,应有自己的事要做。”
她早已习惯了孤独,突然有人说要常来陪伴,竟有些不知所措。
“不是特意,是真心想和你做朋友。”紫萱的眼神澄澈而真挚,带着一股让人无法拒绝的力量。
“我喜欢你,觉得和你相处很舒服,从来不是勉强自己。”
看着紫萱眼中的真诚,夕瑶心中的犹豫渐渐消散,她唇角扬起一抹温柔的笑,轻轻点了点头:“好。”
紫萱望着她释然的笑容,心中默默想着:
夕瑶,你放心,就算日后飞蓬转世,与雪见相守,你也不会再是孤身一人。
往后的岁月,我会常来陪你,不让你再守着这神树,独自品尝孤独。
风穿过神树的枝叶,落下一片粉白色的花瓣,轻轻落在石桌上的茶盏旁,像是为这段刚刚萌芽的友谊,添了一抹温柔的注脚。
紫萱与夕瑶在神树下静坐了一两个时辰,直到天边泛起淡淡的霞光,才依依不舍地起身告别。
“夕瑶,我回南诏国后会加倍勤勉修炼,三五日里只要得空,就来看你。”
紫萱望着她,眼中满是真切的暖意。
这次夕瑶没有推辞,只是笑着点头应下,金色的阳光落在她发间的晶石上,折射出细碎的光芒,像是藏了满袖星光。
回到南诏国后,紫萱果然信守承诺,每日伴着晨曦便开始修炼。
水灵珠在她掌心流转,散发出温润的蓝光,与她体内的紫色灵力交织相融,运转愈发流畅。
圣姑看在眼里,欣慰不已——自法则觉醒后,紫萱的灵力增长速度一日千里,照此下去,不出百年,人界怕是难有能与她匹敌之人。
除了修炼,紫萱常坐在女娲神像后的石阶上,静静倾听前来祈愿的子民们诉说心事。
哪家的孩子病了,哪家的田地旱了,哪家丢了鸡崽……她都一一记在心上,转身便悄悄去帮忙解决。
这些在她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于子民而言却是天大的难题。
而每一次帮他们化解困境后,那份发自内心的感激与笑容,都让紫萱觉得心中充实而温暖。
这日傍晚,圣姑见她又在殿中打坐,便走上前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