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警备司令部的回电,在宝山保安团内部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团部里,周海、赵世勋等几个核心军官脸上都带着兴奋与自豪。
“团座!司令部长官肯定了咱们的情报!”周海激动地说道。
林峰倒是相对平静:“司令部既然重视,那咱们更得打起精神。老赵,训练不能松…”
然而,更让林峰意外的还在后面。仅仅过了两天,一队穿着中央军军服、骑着三轮摩托的传令兵就直接开到了宝山保安团驻地门口,带来了张治中将军的亲笔手令:“宝山保安团团长林峰,见令速来司令部一趟。张治中。”
林峰心中念头飞转。是因为那份情报?是要嘉奖?还是…怀疑情报来源,或者对他这支突然“鸟枪换炮”的部队产生了疑问?
无论是哪种,这一趟都必须去。他立刻安排周海和赵世勋看好家,自己则只带了两名特务连的士兵作为警卫,乘坐司令部派来的摩托车,一路向着位于真如的京沪警备司令部飞驰而去。
路上,林峰的脑子飞快运转。张治中身为前线最高指挥官,必然对辖区内部队情况了如指掌。自己这支原本破烂不堪的保安团,短时间内不仅战斗力飙升,还多出了一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到不像话的“侨胞子弟兵”,不可能不引起上面的注意。这次召见,盘问装备和人员来源,恐怕是重点之一。
……
京沪警备司令部驻地戒备森严。林峰经过层层检查,才被带到了司令部旁边的一间临时会客室。
稍等片刻,门外传来沉稳有力的脚步声。帘子一掀,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坚毅、穿着笔挺黄呢子军装、领章上缀着两颗金星的中将走了进来,正是张治中将军。他目光如电,不怒自威。
林峰立刻起身,啪地立正敬礼:“职部宝山保安团上校团长林峰,参见司令长官!”
张治中锐利的目光在林峰身上停留了几秒,“林团长,不必多礼,坐。”张治中摆摆手,自己在主位坐下,开门见山,“你送来的情报,很重要,帮了我们大忙。我已经下令调整部分部署。”
“谢长官!职部份内之事!”林峰端正坐下。
“份内之事?”张治中微微挑眉,“据我所知,宝山保安团,似乎并不负有对日情报侦察之责。而且,如此机密的情报,就连我们的专业情报人员都难以搞到。林团长,你是如何得到的?”
林峰面不改色:“回禀司令,职部在黄埔求学及后来服役时,结识了一些海外侨胞和爱国志士。他们身在异邦,心系祖国,尤其痛恨日寇侵略。此次是他们冒死通过特殊渠道获得,并辗转送到职部手中…至于具体细节,为保护线人安全,请恕职部不便详述。”
张治中听完,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不置可否。他话锋突然一转,目光变得更加锐利:“嗯,侨胞热心,确是幸事。不过,林团长,我倒是听说,你的保安团最近变化很大啊。不仅军纪肃然,训练刻苦,而且…装备也似乎格外精良?甚至还有了不少生面孔的弟兄,个个都是百战精锐的模样?这些,难道也是侨胞所赠?”
终于来了!林峰心中凛然,知道这才是此次召见的关键。他深吸一口气,保持着镇定回答道:“司令长官明鉴。确是如此。海外侨胞救国总会,听闻淞沪局势紧张,深感忧虑。他们不仅提供了情报,还募集了大量资金,通过秘密渠道购置了这批德式装备,并招募了一批志愿回国参战的侨胞青壮。他们感念职部抗日决心,故将人员和装备暂托职部统领,以期共御外侮。职部深感责任重大,日夜操练,不敢有负侨胞厚望。”
这番说辞,他早已反复推敲过。把所有不合常理的地方都推到“神秘的海外侨胞”身上,这是目前最合理也是最无法被证伪的借口。
张治中盯着林峰,试图从他脸上找出一丝心虚或破绽,但看到的只有坦诚和“无奈”(保护渠道的无奈)。他久经官场,自然知道这话里肯定有水分,海外侨胞再热心,也很难如此高效、成建制地输送这么多精良装备和经过严格军事训练的人员,这背后必然有更复杂的渠道和故事。但林峰剿灭吴勇、整肃部队、打击日谍、送上关键情报都是实打实的功劳,展现出的能力和抗日决心更是毋庸置疑。在眼下用人之际,深究其细节,恐怕会寒了忠勇之士的心。
他沉吟片刻,语气放缓了些:“原来如此。侨胞们万里迢迢,毁家纾难,实乃我等军人之楷模。你能得到他们如此鼎力相助,也是你的缘法和本事。如今国难当头,正需集合一切力量共抗强敌。这些装备和人员在你手中能发挥抗击日寇的作用,便不负侨胞所托。”
林峰心中稍稍松了口气,知道第一关算是过了:“职部明白!必竭尽所能,以报国家,以谢侨胞!”
张治中点了点头,似乎暂时接受了这个解释,但眼中的审视并未完全消失。他决定换个话题,也是他此次召见的另一个重要目的——试试这个年轻人的成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