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石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2章

前言

在岭南的东南隅,山海之间,坐落着一片名为”潮汕”的土地。这里,韩江、榕江、练溪三江汇流,终年氤氲的水汽滋养着绵延的茶山与稻田,也孕育了中国最具独特性的地方文化之一。潮汕人以其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勇闯四海的行商胆魄,以及近乎固执的文化传承而闻名。然而,在这片土地的肌理深处,还流淌着另一条隐秘的暗河——那是一个由古老信仰、宗族礼法、生命仪式与无形世界共同构筑的神秘体系。在这里,神明不只在庙堂之上,更在日常生活的一饭一粥之中;祖先不只在牌位之上,更在家族命运的每一次脉动之间;而鬼事,也并非遥远的怪谈,而是人情世故在另一个维度的延伸。

要理解潮汕,必先理解其”时节”。这里的岁时节令,是一场与神明、祖先和自然持续不断的对话。从除夕的”围炉”祭祖,到正月初四的”迎神落天”;从七月初一”开孤门”以飨游魂,到七月十五孟兰胜会的普度法会——时间并非单向的流逝,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圆,生者与逝者在特定的节点重逢、交融。盛大的”营老爷”(游神赛会)更是将这种交融推向高潮。鞭炮震天,旌旗蔽日,青壮男子抬着神轿颠簸狂奔,在一种近乎癫狂的仪式中,神明的威严与社区的活力合二为一。这不仅是祈福,更是一种宣告:我们在此,血脉相连,神明庇佑,香火永续。

生命在此地的旅程,亦被一系列繁复而庄严的礼仪所标记。”出花园”是少年成人的洗礼,十五岁的孩子脚踏红木屐,品尝象征圆满的”头甜尾甜”,自此告别”花园”般的童年,步入需要承担责任的世界。婚姻则遵循着”六礼”的古风,从提亲、合八字、定亲、行聘、请期到迎亲,每一步都蕴含着两个家族对天地、祖先的告禀与对未来的祈愿。

而当生命走向终点,潮汕的丧葬礼仪更是将这种”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场体面的”白事”,是对逝者最后的孝敬,也是维系家族社会地位秩序的关键。从初终的”买水”浴尸,到设灵堂、成服赐杖,再到出殡时浩荡的仪仗与”摔盆”起行,每一个细节都凝结着古老的智慧与禁忌。尤为独特的是对风水的执着。寻一处”龙真穴的”的吉壤安葬先人,被视为福泽后代的大事。因此,”二次葬”(或称”洗骨”)的习俗至今犹存。在逝者安葬数年后,择吉日开坟,由子孙亲手用红布擦拭骸骨,按”坐姿”将遗骸依次装入特制的”金斗瓮”(又称”黄金瓮”)中,再行迁葬。这看似”惊世骇俗”的仪式,实则是生者与逝者之间最亲密的第二次告别,是让先人最终”安居”的终极关怀,也蕴含着”骨殖入瓮,魂归宗庙”的信仰。然而,也正是这些关乎墓葬与风水的深厚传统,成为了许多”鬼事”的源头——动错一根先人骸骨,或许便会引发一场绵延数代的波澜。

在这个人、神、鬼交织的宇宙里,需要一个沟通三界的媒介。于是,”乩童”便应运而生。他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僧道,而多是扎根于乡土的普通人,可能是你的邻居、亲戚,甚至是那个在菜市场与你擦肩而过的沉默男子。然而,在特定的时刻,通过古老的仪轨,他们能成为神明降临的”僮身”。

在潮汕,乩童多服务于”三山国王”、”玄天上帝”、”妈祖”等地方保护神。其法事,俗称”落老爷”。过程往往始于香案前的静默拜请,随着咒语、符箓与信众的虔诚,一种超越个人的力量开始降临。乩童的身体会逐渐颤抖、晃动,乃至进入一种意识的”迷狂”状态——这便是”神降”。此时,他们的自我意识退去,言行举止皆代表神明旨意。他们能以刀剑劈身而不留痕(”抓铙钹”、”刺球”),能写出凡人看不懂的”神文”(箕笔),能说出自己完全不懂的古老方言,更能一针见血地洞悉信众的疑难杂症,开出匪夷所思却往往灵验的”药方”。

然而,成为乩童,常非自主选择,更多是一种”命运的拣选”。他们或出身乩童世家,或因一场大病、一次奇遇后,便被神明”缠上”,不得不肩负起这份既神圣又沉重的事务。他们游走于理性与迷狂、世俗与神圣的边缘,既是社区的精神医师和解惑人,也常常承受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压力与孤寂。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潮汕民间信仰最生动、最复杂的体现。

而我们这个故事——《潮汕鬼事》——便是在这片丰饶而神秘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

故事的核心,是那座”老榕树下的乩童小屋”。榕树在潮汕被视为有灵性的”成爷”之神,气根垂地,宛如连通天地的脉络,庇护一方。小屋的主人,青年陈泽楷,便是这样一个被命运推上乩童之位的现代人。他或许曾向往远方,最终却不得不回到这里,继承祖辈与神明签订的契约。他手持传承的信物”契骨”,翻阅爷爷留下的《榕下乩童录》,用一杯功夫茶的工夫,品味人间的悲欢,也洞察阴阳的纠葛。

他的故事,将深深植根于我们前述的这一切民俗肌理之中:一桩因”红桃粿”制作犯了禁忌而引发的诡异诅咒;一场在”英歌舞”雄浑鼓点中与百年怨灵的对抗;一具因”洗骨”不当而躁动不安的先人遗骸;一位”下南洋”的潮商先祖,其跨越海洋的执念如何影响后世子孙;一出现代都市里,因”出花园”仪式缺失而引发的家庭危机……

这些,就是潮汕的”鬼事”。它们鲜少是纯粹的恐怖,更多的是人情冷暖在另一个维度的投射,是古老规则被打破后的警示,是生者与逝者之间未竟的对话与未了的牵挂。

请随我们走入这个光影交织的世界。在袅袅的茶香与氤氲的香火之间,在震耳的锣鼓与深夜的低语之间,一同探寻那些榕荫之下,由信仰、恐惧、爱与执念共同编织的,关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阅读全部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