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石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9章

尽管她对张光的拉拢始终没有放松,不仅频繁派人问候关怀,还常常赏赐实用之物,待他俨然如当红宠臣,但武则天只亲自召见过他一次。那次见面中,她仅询问张光在神都生活是否习惯,并未委派具体职务。

不过会见结束前,武则天赐下大量兵书,勉励他用心研读,以待将来报效国家。

御赐兵书自然非同一般,其中竟有李卫公亲著的《卫公兵法》,堪称无价之宝。要知道这部兵书在北宋时便已失传,后世流传的《李卫公兵法辑本》实为清代学者根据《通典》《孙子注》《太平御览》等典籍中引用的片段辑录而成。

“韩白李岳”被后世并称四大名将,虽非官方定论,却在多数人心中代表着古代将领的最高水准。能在这四人中占得一席的李靖所著兵书,还是原版真籍,张光自然如获至宝。

可惜古代因纸张珍贵,著书立说力求言简意赅。张光的古文阅读能力有限,无人指点时很多内容难以领会。他曾托关系请了位闲职老博士帮忙译注,但对方专攻儒学,对兵法一窍不通,译解效果不尽如人意。

迫不得已,张光只得向唯一相熟的军中将领权善才求教。不料这位良将不久便被外调镇守边关——武周时期四方边境动荡不安,能征善战之将又稀缺,朝廷见无其他合适人选,只得再度启用权善才。

所幸他终由中郎将升回左卫大将军。只是权善才这一离京,张光只能独自钻研兵书了。

每日清晨应卯之后,张光便 ** 衙署研读兵书,遇不解之处便提笔记录,留待日后寻人讨教。半年下来,《卫公兵法》已读通大半,虽未实战,倒也堪堪能作纸上谈兵。

午后得闲便率亲兵操演天罡北斗阵,唯恐久坐荒废了武艺根基。

待到暮色四合归家时,他便潜心修习先天功。历经半载苦修,如今已臻一流高手之境。其间他更将这门 ** 精简改良,传于李大牛试练。虽则李大牛进境迟缓,却未见差池,足见改动未损根本。

那四名侍女虽容貌姣好,张光却始终以练功为重,未曾沾染分毫——皆因先天功乃道家玄功,若损了元阳之体,恐碍修行进境。

倏忽间时序入秋。九月初某日,闲居半载的张光忽接诏令:明日 ** 使团将至,京中文武皆需列朝迎接,以始毕可汗为首的议和使团即将抵达……

始毕可汗乃 ** 首领吉利可汗胞弟,二人皆为汉城公主所出。此公主系太宗时期择宗室女敕封,远嫁 ** 以结姻亲。虽非太宗血脉,按辈分仍为高宗之妹,则 ** 后之小姑。

由是论之,吉利、始毕二可汗实为武后外甥,唤其舅母亦无不可。既有亲缘, ** 萌生休战之念倒也合乎常理。

自复国以来, ** 与大周征战连年。本就不厚的家底早已消耗殆尽。莫论百姓伤亡,单是商路阻断致铁器匮乏,已令军械装备难以为继。若再不言和,恐将沦落到磨骨为镞的境地!

尽管**掌握着铁器冶炼技术,但连年战乱使得生产速度远跟不上消耗。大量劳动力被征入伍,导致铁矿石产量大幅下降,铁器制造更加缓慢。

无论如何,**已无力继续作战,必须长期休养生息,以恢复严重透支的国力。

由此可见,吉利可汗与始毕可汗选择主和,并不仅因他们的母亲是唐朝公主。

可惜的是,进入神都的始毕可汗并非本人,而是歹徒假冒。

为何**已濒临枯竭,却仍有主战派存在?原因很简单:主战派首领无需亲上战场,却能优先享用掠夺的财富。这样的好处自然让他们热衷于战争与劫掠。

可惜真正的始毕可汗死于小人的阴谋……

张光清晨便来到朝堂,苦等两个多时辰,才迎来假使团。

他一直在犹豫是否揭穿假使团,但苦于缺乏证据。若被人追问缘由,他该如何解释?

况且,若此刻揭穿假使团,导致武则天不再召回狄胖胖查案,后续剧情将如何发展?缺少狄胖胖,那些大案是否还会发生?会不会引发更严重的连锁反应?

思前想后,张光决定暂且按兵不动,等待真正的事态发展。

假**使团的接待十分顺利,未出任何意外。他们的目的是救出刘金并转移翌阳郡主,因此不敢惹是生非,生怕影响原定计划。

若按原剧情,本应有一名**勇士仗着武力挑战新科武状元张光,以展示**实力,为和谈争取更多利益。但这是假使团,张光也就失去了展示身手的机会。

假使团仅在神都停留三日,便几乎无条件地签订了和平条约。

尽管和平条约的细节已在过去半年基本敲定,按理说应当再尽力争取一些利益。然而他们毕竟是冒牌身份,更不敢拖延太久——万一真正的使团遇袭消息传到神都,所有谋划都将付诸东流……

令人意外的是,武则天竟突然想起了张光,并委以重任!

诏书任命张光为和亲使团正使,负责护送翌阳郡主前往石国,务必确保郡主平安抵达、和亲顺利达成,以维护两国和议不被破坏。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任命,张光怔忡许久,直到宣旨官出声提醒,才慌忙接过圣旨。

宣旨官只当他是初次承担要务激动失态,并未多言。

可张光心中叫苦不迭!

他早预见到护送途中必遭剑灵虎敬晖袭击。虽已跻身一流高手之列,内力深厚世所罕见,终究缺乏实战磨砺。半路出家的武学根基,纵使平日勤修不辍,临阵对敌时仍难尽展全力。

更何况持剑的虎敬晖,战力远非使刀时可比。既被尊为剑灵,剑术造诣岂容小觑?

张光心知肚明:以现今实力,仍难敌虎敬晖。

若论脱身,虎敬晖确实留不住他。但此乃武皇亲授重任,无论翌阳郡主是否与虎敬晖同谋,若弃职潜逃导致郡主”遇害”,拿不出证据的他必将沦为通缉要犯!

反复思量后,张光明白除非突发重病,此战避无可避。

他看得清武皇意在栽培立功的苦心。若按常理,这本是白得功勋的美差。可女帝哪知暗藏玄机?这番好意反成了压在心口的巨石……

当众人沉醉于庆贺和议的歌舞盛宴时,唯见张光独坐角落,愁眉紧锁地埋头猛吃。

幸运的是,并无人留意到他。其余官员们或正开怀畅饮,或兴致盎然地欣赏着舞姬们的曼妙舞姿。若有人察觉他在如此喜庆的日子里满面愁容,说不定还会因此参他一个不敬之罪。

不过,张光经过一番缜密推算,终于在宴席结束前想出了一个勉强可行的对策……

宴席一散,张光立刻赶回府中,命李大牛召集另外七名亲兵。

所幸这半年间,他已将天罡北斗阵传授给这七名亲卫,并且演练至相当熟练的程度。原本只是三流高手的他们,凭借此阵合力迎敌,就连张光想要破阵也需费一番功夫。

天罡北斗阵主要有两种布阵方式:一种是将七人之内力汇聚于一人之身,使此人内力暴涨十倍以上;另一种则是七人依阵型站位,通过精妙配合,以众击寡,将强敌牢牢困于阵中。

前一种阵法因张光尚未传授亲兵们简化版的先天功,目前尚无法施展。毕竟这些亲兵跟随他不过半年,在未完全信任之前,他不可能将内力修炼之法相授。

而后一种阵法,正是张光今夜所倚仗的底牌。

由于张光早已精通天罡北斗阵,他可替代七名亲兵中任意一人,不仅不会影响阵法运转,反而能使阵法运行更为流畅。若由七名亲兵布阵尚不足以困住剑灵虎敬晖,那么由他亲自坐镇阵眼,即便无法击败对方,至少也有信心将其困住,缠斗百余回合。

只要拖延至旁人察觉异常,虎敬晖便再无继续交战之理。

为保万无一失,张光还特意准备了一枚**交给李大牛,嘱咐他护送郡主时若遇险情,立即施放。虽只是寻常烟火,但在寂静夜空中骤然绽放,任谁都会察觉有异。

幸好李大牛对张光向来言听计从,性情木讷的他从不多问。若他反问为何护送郡主要防范危险,张光总不能回答是直觉预感吧?

一切准备就绪后,张光携武则天赏赐的龙泉宝剑,前往千牛卫府调遣兵马。

张光受命保护和亲队伍,武则天为此调拨两百名千牛卫归他指挥。这些兵力与其说是为了保护翌阳郡主,不如说是女帝特意给张光历练领兵的机会。

按照安排,假使团次日清晨才出发,但翌阳郡主须提前一夜到驿馆会合。刚接手护卫职责的张光于是连夜护送郡主前往千牛卫府。

凭圣旨调集百名千牛卫后,张光命他们当夜护送郡主至驿馆并就地驻守。其余百人则待次日使团出发前汇合。

值夜将领提出异议,认为城内护送无需如此兴师动众。张光以初次奉旨、务求稳妥为由搪塞过去。若非驿馆房舍不足,他恨不能当晚就将两百人全部调遣。

交接羽林卫的护卫工作后,张光仅率亲兵护送郡主启程。他事先将大批千牛卫布置在亲王府外围,直至汇合时郡主才惊觉护卫规模之盛。

如此布置实为防人报信——虎敬晖未必知晓此次临时调度,更料不到张光会调动上百精兵。千牛卫皆乃军中精锐,若想无声无息全歼此队,纵是偷袭也需数倍兵力。若按原计划仅派二十人行动,张光自有把握让其有来无回。

虽然他不愿过多改变原有情节,但武则天已将他推至众人眼前,局势的走向已无法阻挡……

因宵禁之故,长街不见人影,连一丝鬼影也无。除了千牛卫整齐的脚步声,整条街陷入一片死寂。

行程过半时,骑在马背上的张光耳听八方,忽然捕捉到道路两侧屋顶传来瓦片轻响。

张光并非那种听到翌阳郡主喊“有蛇”就愣住挨打的憨厚之人。觉察异动的瞬间,他立即高喝:“有刺客!”

话音未落,他已纵身跃起,直上道旁屋顶,与那群显然措手不及的黑衣刺客缠斗起来。

“刺客在两侧屋顶!全军迎敌,护好郡主!”

张光一声令下,百名千牛卫迅速反应,果然发现屋顶上站满手持利刃的黑衣人,绝非善类。众人训练有素,分作两队:一队将郡主轿辇团团护住,另一队则与被迫现身的黑衣人展开厮杀。

李大牛谨记张光嘱咐,一见黑衣人现身,立即取出火折,点燃了信号烟花。

剑灵虎敬晖见突袭失败,只得提前出手。他自恃武功高强,打算速战速决,将张光及百余千牛卫尽数斩杀,以保计划顺利推进……

虎敬晖向来信心十足,他笃定即便是武状元张光,也接不住他全力以赴的十招。

半年前仅凭一把刀,他已能轻松压制张光;如今换回最趁手的长剑,战力倍增,此战胜负在他看来毫无悬念。

尽管单凭一人之力难以同时击败百余名千牛卫,但在四十名好手协助之下,未必不能成事。

其实虎敬晖今夜颇为懊恼。原本周密的计划,因张光的出现而逐渐失控。

阅读全部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