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石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9章

“不能。”

江承轩非常干脆利落的摇头,道:“这火炮铳车乃是核心机密,关系重大。”

朱棣脸上笑容一僵,肌肉忍不住抽搐了几下。

他这才猛然想起,眼下的身份是伪装张玉。

而非燕王朱棣。

江承轩即便有心投靠,也绝不会与一个燕王府将领商讨核心机密。

事已至此,再隐瞒无益。

朱棣深吸一口气,索性卸下伪装。

“江师傅,实不相瞒,在下并非张玉,而是燕王朱棣。”

江承轩瞪大眼睛,上下打量,一脸惊讶的道:“你……是燕王殿下?”

他忽然想起来,难怪朱高炽对这个张玉如此敬重。

原来是燕王本人亲自前来试探!

冒充心腹大将,倒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朱棣郑重点头,眼神恳切而坚定:“正是。”

“先生身负经天纬地之才。”

“今日小王亲来,就是想请先生助我一臂之力,共图大业!”

听着朱棣自称为小王,江承轩心头忍不住冒出来个念头。

这要是加个八字,可不就齐活了?

江承轩心里跟明镜似的,朱棣既然主动亮明身份,还抛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这就是最后的试探。

眼下这节骨眼,如果他不表个明确的态度。

今晚能不能见到月亮都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下愿为王爷效犬马之劳。”

“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江承轩没有半分迟疑,语气斩钉截铁。

朱棣顿时眉开眼笑,脸上沉凝一扫而空。

“先生肯屈就,真是让我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我此番算是捡到宝了!”

朱棣原本还做好了江承轩推诿、讨价还价的准备。

没料到江承轩答应得如此干脆利落。

反倒让他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满心都是意外之喜。

以至于,他对江承轩的称呼都改成了先生。

一旁的朱高炽,连忙上前恭贺:“恭喜父王!”

“有江师傅这般大才相助,我燕王府大事必成!”

朱棣收敛了笑意,目光重新变得郑重,话锋一转。

“既然先生已然归心,那这火炮铳车的设计图。”

“可否即刻交予本王?”

江承轩不动声色,笑着应道:“王爷放心,此事自然没问题。”

返回燕王府的路上。

朱棣特意拉着江承轩同乘一车。

他心里门儿清,江承轩这种级别的大才,必须以礼相待。

如今正是用人之际。

手底下缺的就是这种能革新器物,谋划全局的人才。

自然要拿出十足的诚意来。

这份礼遇,哪怕只是三分钟热度,也得做足表面功夫。

马车缓缓行驶,车厢内气氛静谧。

朱棣率先打破沉默。

“先生先前暗中提点高炽,说王府藏有内奸,本王心中已有定论。”

“不知先生指的,可是长史葛诚?”

虽说他早已判定葛诚有问题。

但多一份确认,便少一分风险。

谁也不敢保证,除了葛诚之外。

朝廷会不会还安插了其他眼线。

“王爷英明,正是此人。”

江承轩点点头。

“葛诚此前前往金陵吊唁,被建文帝亲自召见。”

“许以高官厚禄、锦绣前程,早已暗中投诚。”

“成了朝廷安插在王府的眼线。”

“此等背主求荣的狗贼,着实该杀!”

朱棣狠狠拍了下车厢扶手,语气中满是杀意。

随即,他又转向江承轩,语气缓和下来。

“如果不是先生点醒,本王怕是还要被这奸贼蒙在鼓里。”

“日后不知要吃多大的亏!”

“王爷客气了。”

江承轩拱手道:“王爷乃是太、祖高皇帝嫡脉,身负天命,自有大运加身。”

“岂会被这等宵小之辈所戕害?”

“大运?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说辞罢了!”

朱棣摇头笑笑,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有不甘,有愤懑,还有几分无奈。

“本王并非有意要与朝廷作对。”

“只是身为太、祖血胤,岂能受那些伧徒羞辱?”

“若不是朱允炆削藩逼得太紧,本王何至于走到今日这步田地?”

“实在是走投无路啊!”

江承轩没有接话,只是安静的听着。

他能听出,此刻的朱棣,褪去了燕王的威严。

多了几分常人的惶恐与不安。

接着,朱棣开始追忆童年时光,念叨起早已逝去的大哥。

说起当年兄弟们相处的点滴,对着他这个外人絮絮叨叨。

全然没了往日的沉稳果决。

这模样,着实有些反常。

“先生,本王心中尚有一事不明,还想请教。”

就在江承轩暗自思忖时,朱棣忽然转移了话题。

“王爷但说无妨。”

江承轩抬头回应。

朱棣凝视着江承轩的燕京,缓缓开口。

“先生本是受建文帝之命,潜藏在燕王府中监视本王。”

“按说你我本该是敌非友,先生为何甘愿背弃建文,转而相助于我?”

“若是先生有难言之隐,不便明说,也无需勉强。”

来了。

江承轩心中一凛。

他知道,这才是朱棣真正关心的问题。

若是回答不好,让对方、觉得他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即便暂时接纳了他,日后也绝不会真正重用。

他深吸一口气,满脸认真的问道:“王爷可知,在下乃是何处人士?”

朱棣微微摇头,示意他继续说。

“在下乃是边塞之人。”

江承轩目光飘向车厢外,好似穿透了时空,回到了当年的边疆。

“太、祖高皇帝驱逐鞑虏,恢复汉家江山,百姓本应安居乐业。”

“可洪武二十年,鞑靼铁骑犯边,烧杀抢掠。”

“在下的父母,便是死于那场战乱之中,尸骨无存。”

说到这里,他攥紧了拳头。

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悲愤。

“洪武二十二年,又有小规模鞑靼部落侵入边疆。”

“在下的兄长被他们掳走。”

“竟被拖在马后,活活拖死,死状凄惨。”

朱棣静静听着,脸上没有丝毫波澜,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些往事,并非江承轩杜撰。

而是当年边塞真实发生过的惨剧。

江承轩收回目光,看向朱棣。

“洪武二十三年,王爷率颍国公傅友德出征。”

“收捕番将阿失里等人,震慑边疆。”

“洪武二十六年,王爷节制北平各卫将士,与晋王一同戍守北疆。”

“自那以后,蒙古人再不敢轻易犯边。”

“洪武二十九年,王爷率军北征至彻彻儿山,生擒敌将孛林帖木儿。”

“又追击至兀良哈秃城,大败敌军凯旋而归。”

“这么多年来,在下始终不知道,害死父母兄长的罪魁祸首具体是谁。”

阅读全部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