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觉得这位文武双全的四皇子不过是虚有其表!
如今看来。
四皇子分明早已谋划周全!
如此深谋远虑,其他皇子如何能及?
更何况,据张苍传来的消息。
四皇子麾下早已汇聚了一批能臣猛将。
这般笼络人心的手段,更是远超诸位皇子!
相比之下,其他皇子在赢子宇面前。
简直不堪入目!!
此刻的李斯,对赢子宇已是心悦诚服。
“陛下,若能推广此新粮种,我大秦军粮再无后顾之忧,四皇子当居首功!”
大将军王翦也上前进言。
当初赢子宇质疑秦法时,王翦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
但面对亩产四十五石的土豆,王翦也不得不称赞起赢子宇的功绩。
王翦心中暗自懊恼。
有此神物为何不早些献上!
虽说王家受益于秦法,但解决天下 之功足以名垂青史,受万世敬仰。
若早知赢子宇手握土豆这等神物,他最多只会维护军功制,至于耕战税制,大可随意更改!
眼见文武百官皆支持推广土豆。
秦始皇龙颜大悦,正要下旨。
“陛下,此新粮虽神奇,但能否作为主粮尚待验证。
况且此物来历蹊跷,六国之地从未有过如此神物!”
“微臣以为,当请四皇子先行说明新粮来历!”
赵高突然出列奏道。
此刻满朝文武皆附议,他并非看不清形势。
但此刻不得不站出来阻拦!
若再不想办法拖延。
待秦始皇下旨推广新粮,一旦功成。
赢子宇的功劳将仅次于陛下。
在百姓心中,其声望甚至可能超越秦始皇!
毕竟对黎民百姓而言,能吃饱饭就是毕生所求!
谁能让他们果腹,谁就是他们心中的圣主明君!
赢子宇的威望无人能及,哪个皇子敢与他争锋?
扶苏不够格,胡亥更不值一提!
新粮一旦推广成功,胡亥继位的希望几乎荡然无存。
赵高多年的苦心经营也将化为泡影。
他怎能不急?
“哼!新粮能否作为主粮,朕难道不清楚?”
“赵高,你是在质疑朕,还是质疑朕的儿子?!”
秦始皇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
他的消息来自蒙武和西部边境的御林铁卫,绝对可靠。
至于新粮的来历,秦始皇虽不知晓,但并不在意。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他如今还在寻求长生不老药,这也是前所未见之物。
既然长生不老药可能存在,亩产四十五石的粮食又有什么稀奇?
在秦始皇看来,赵高的质疑简直荒谬至极,分明是故意刁难!
“臣…臣不敢!”
赵高”扑通”跪地,冷汗涔涔,连连叩首。
“罢了!罚你一年俸禄,回去闭门思过!”
秦始皇与赵高自幼相伴,虽有不悦,但还不至于取其性命,便挥手示意。
“臣遵旨!臣这就告退!”
赵高慌忙擦汗,当真伏地滚了出去。
见他这副狼狈模样,秦始皇不禁失笑,怒气顿消。
赵高见状滚得更快,一直滚到殿外才起身,顾不得整理衣冠便低头掩面而去。
看似羞愧,实则眼中寒光闪烁,面色铁青。
“赢子宇!你毁我大计!”
“你这是在自寻死路!”
赵高将所有怒火都倾注在赢子宇身上,暗下决心要派罗网高手取其性命。
为了野心,赢子宇必须死!
皇宫内。
赵高离去后,秦始皇转向李斯。
“朕意已决,必须推广新粮!”
“立即派人联系子宇,让他准备充足的新粮,作为明年全国的粮种!”
秦始皇豪迈地说道:“问问云儿想要什么赏赐,朕统统满足他!”
实际上,秦始皇手中并无土豆种子。
若要推广新粮,必须向赢子宇索取。
不过,秦始皇并不担心赢子宇拒绝。
父亲向儿子讨要东西,儿子岂敢不给?
况且,秦始皇并非空手索要。
金银珠宝、 府邸,甚至更广阔的封地——只要要求不过分,他都会应允。
若非仍执着于长生不老,单凭这土豆之功,秦始皇甚至愿将储君之位赐予赢子宇!
“陛下,新粮推广事关重大,臣愿亲自前往!”
李斯主动 。
身为大秦丞相,他亲自出面,已是给足了赢子宇面子。
此外,他也想借此机会与赢子宇深入交流。
赢子宇不喜儒家,亦无恢复分封之意,李斯认为两人理念相合。
更何况,他的师弟张苍早已为赢子宇效力,法家势力已先行一步。
李斯心知肚明:照此趋势,未来大统非赢子宇莫属!
“准!爱卿速去速回!”
秦始皇爽快应允。
朝政事务尚有御史代劳,加之眼下国泰民安,且纸张普及后,批阅奏章不再繁重。
于是,他当即派李斯启程。
“臣遵旨!”
……
皇宫内,长公子府。
扶苏神色复杂,面前的淳于越同样面露难色。
“老师,您曾说四弟难当大任,无需拉拢,为何如今三十六位儒家博士竟争相投奔他的封地?”
扶苏心中酸涩。
他一向尊儒重道,却未曾得到如此多的博士支持。
而赢子宇仅在西部边境造出纸张、培育新粮,便引得众多儒家学者趋之若鹜。
这般情形,令他五味杂陈。
淳于越叹息道:“殿下,老臣……实在始料未及啊。”
此前,一群在野儒生联合几位朝中儒官以死相谏,向秦始皇 纸张之事。
然而秦始皇仅将闹得最凶的几名官员各鞭打五十,贬为平民便作罢。
其余儒生,他连看都懒得看一眼。
态度已然鲜明——
想死谏?那就去死吧!
死远些!!
这下,儒生们无计可施了。
毕竟,真正愿以死明志的儒生寥寥无几。
许多在朝为官的儒生,不过将儒学当作谋取官位的工具。
还远未到愿为儒学赌上前程的地步。
死谏 刚平息,儒生们正沮丧时,忽闻赢子宇封地惊现亩产四十五石的新粮。
这一消息,连最矜持的儒学博士也坐不住了。
莫以为儒家学子皆是书呆子。
昔日六国朝堂上,为官最多的正是儒家门生。
历经数百年官场浸染,儒家对政治的嗅觉极为敏锐,更早已总结出一套干预朝政的切实手段。
若当朝君主不喜儒家,他们便从其子嗣中物色人选。
这一代儒学不兴,便让下一代 接受儒学!
长公子扶苏身边的淳于越,正是儒家所派。
扶苏多年受儒学熏陶,亦是儒家刻意为之。
亩产四十五石新粮现世后,儒家子弟立刻察觉异样——
解天下百姓饥馑!
此等功德……
赢子宇被后世尊为圣人,毫不为过。
加之儒家觊觎已久的造纸术亦出自其手。
于是,三十六位儒学博士联袂出山!
目标明确:接近赢子宇!
若能潜移默化使其推崇儒家,岂非完美?!
这一切,淳于越全然未曾预料。
两月前,他对赢子宇尚不屑一顾。
如今看来,他有何资格不屑?
他心中苦涩难言——
倾力辅佐的扶苏虽仁善崇儒,但威望与才能,皆远不及赢子宇!
“殿下,四公子确有大才,但您仍有胜算。”
淳于越狠狠咬紧牙关。
这十余年心血,他好不容易才将扶苏塑造成理想中的仁义之君。
倘若儒家彻底投靠赢子宇,若赢子宇日后当真登上帝位,淳于越十余年的苦心经营岂非化为泡影?
他岂能咽下这口气?!
于是继续为扶苏献计献策。
“请先生指点,孤该如何行事?”
扶苏急忙请教。
“殿下可知,四公子仍在封地,这推广新粮的重任,自然轮不到他来主持!”
“若殿下能将此事揽下,必是大功一件!届时殿下在民间的声望必将大涨!虽暂居四公子之下,未必不能后来居上!”
淳于越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
儒家门生作为天下读书人之首,自有左右舆论之能!
别看如今不少儒生想攀附赢子宇,但以淳于越为首的众多儒家 早已与扶苏绑在一处。
只要扶苏主持推广新粮,再由儒家 引导舆论,说不定就能将赢子宇的功劳据为己有。
毕竟,目不识丁的百姓最易蒙骗!
“老师,此举恐怕不妥……”
扶苏面露迟疑。
抢夺他人功劳,贪天之功。
这实在有违君子之道!
他本性仁厚,又深受儒家教诲,对这般不义之举,难免踌躇。
“殿下,当年孔子执政时也曾用计诛杀权臣。
君子虽有所不为,但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
孔子诛杀权臣,确有其事。
扶苏思虑再三,终是点头应允。
“一切就仰仗老师了!”
赢子宇的崛起,已让扶苏真切感受到威胁。
若不采取行动,只怕儒家也要彻底倒向赢子宇,届时,扶苏再难问鼎帝位。
他满腹的治国方略,恢复分封、建立仁德之邦的抱负,都将付诸东流!
权衡利弊后,扶苏终究采纳了淳于越的计策!
大秦,江东之地。
楚国覆灭后。
作为旧楚贵族的项氏一族并未被赶尽杀绝,而是退居江东,保留部分田产与贵族待遇。
虽不复往日辉煌,却也未至穷途末路。
项氏宗祠内。
这日,族长项梁召集数名族人议事。
“据可靠消息,亩产四十五石的新粮确有其事,绝非虚言!”
项梁神色凝重,沉声说道。
闻言,在场项氏族人一片哗然。
“大哥,若真有这等神物,老天爷也太不开眼了!”
项伯面色阴沉,猛地一拍桌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