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問一答之中,諸位將軍更進一步認識到霍將軍的才華。
真不知道主帥是從什麼地方找到的這種猛人。
簡直是天生就是為了對抗草原而生的。
“若無異議,就按照霍將軍所說的辦,傳我命令,由霍將軍帶領急行小隊隨我一同尋找寶藏。”
“是。”
隨著急行小隊的調撥,鄭太師又要出城尋找寶藏的消息瞬間傳遍北境。
北境百姓歡慶相告,紛紛站在街道兩岸相送,很是熱鬧。
鄭善良就是要造勢,在北境的他如此得民心,要是找朝堂之上那些百官死都要讓他回去,吃下那些“鹽”還不肯消停。
他就只能先回去收拾一下這些人了。
——攘外必先安內!
出了北境城,就是大草原,這裡沒有什麼意思,茫茫大草原,按照霍去病的辦法,每隔千米,就會出現一人確定位置。
單于王在滯留在北境呢,看到這一幕,臉色十分難看。
千米距離,騎馬一個衝鋒就到了。
就算點燃火油,消息也很快就能傳到北境,不方便他調動草原狼騎和草原鷹衛攻打北境。
本想著藉助通商的口子,找機會一舉拿下北境的。
如此一來,這個計劃必須緩緩,要先找機會截殺鄭善良,只要鄭善良一死,那些鎮北軍只敢縮在城內。
“鄭善良離開北境的消息,不能只有我一人知道,大周京城也該知道,我就不相信大周願意出現他這樣的位高權重之人。”
信鴿撲騰著翅膀,將消息送入大周京城。
京城內某人看到信後,表情微變,覺得第一道詔令看來要撲空了。
絕對不能讓鄭善良找到更多的寶藏!
於是,他聯合好幾位官員,進行一番謀劃。
鄭善良不是送了一批寶藏回京麼。
正好,他們劫走之前的寶藏後,換上新的寶藏給陛下,等到朝堂之中打開寶藏,就會發現那都是黃沙!
如此羞辱皇室,那些大周的堅定保皇派一定會震怒。
...
三日之後。
宣旨太監柔公公跟著賞賜車隊回到京城,他跪在大殿上,痛哭流涕。
“陛下,老奴委屈啊,那鄭太師將老奴軟禁在北境,每日威脅老奴,老奴惶恐,害怕無法回京見到陛下啊。”
聞言,百官勃然大怒。
“荒唐,鄭太師就算是託孤大臣,那也是臣子,今日敢軟禁宣旨太監,明日就敢廢大周皇室!”
“陛下,還請再下一道密令,喚鄭太師回京。”
“鄭善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必須回京,若是傳喚不回來,那就是想要謀反,必須誅殺!”
六部大臣牽頭,其餘百官紛紛附議。
丞相看似獨善其身,實則今日之舉,是他在暗中推動百官。
身為百官之首,透露一點意思,自然會有手下替他去辦。
算算時間,第一封密令應該快到北境了。
六國的淺顯暗哨全都被拔出,屬於大周的“自己人”是拔不乾淨的,怎麼也都會有暗哨存在。
丞相知道鄭善良離開北境尋找寶藏,他就不明白,就一些火油而已,除了攻城,拿來何用?
火油易燃,通常都是大軍搭配。
難道說,鄭善良想攻城?
百越多山林,草原無城池,除非是攻打大唐。
同時,火油可以燃起大火,大火對山林也有奇效。
鄭善良手段毒辣,說不定真的可能會火燒山林。
不管是燒山還是攻城,丞相都無法坐視鄭善良行事越來越囂張!
因為...鄭善良大張旗鼓的去尋找火油,已經引得鄰國不滿,大唐很明顯在國境之間準備了大量沙石,就為了滅火。
而百越之地蠢蠢欲動,不知道派出多少人潛入大周。
這還只是小動作。
萬一鄭善良又做出什麼事情刺激到他們,整個大周都會被拖入到萬劫不復之地。
身為丞相,他必須停止這一行為!
...
第二封密令發出了。
女帝年幼,沒了鄭善良震懾朝堂,她根本沒有底氣和百官抗爭,自然是百官說什麼,她就做什麼。
...
在某處馳道的路邊驛站。
王易帶著部隊停在遠處。
中午天氣炎熱,暫時休息。
董寧舒坐在驛站邊上喝茶,眼角餘光卻一直在觀察那支隊伍,她一身男子裝扮,正是北上尋找鄭善良的丞相之女!
【這些就是寶藏?】
她心中疑惑萬分,用布袋子裝著的,顯然不是傳言中的“火油”。
那會是什麼。
鄭善良這個人她看不透,她覺得應該不會大張旗鼓的送假寶藏回京。
京城發生的那些事,不可能瞞住權傾朝野的鄭太師,一個連禁軍都掌握在手中的權臣,對京城大小事務一定是瞭然於心,才敢離開京城,隻身前往北境。
難道傳言是真的,如此大張旗鼓的運回這些寶藏,真的抵得上大週五十年稅收!
可她又不敢肯定,保持著疑惑。
轟隆隆——
忽然。
天上打雷了。
氣候變化無常,烏雲漫天。
王易早已經習慣,他一揮手,將士們手腳麻利的取出油布蓋在布袋子上,並朝著驛站而來。
“北境鎮北軍辦事,驛站被徵收了。”
王易行事風格也是霸道,一進來,就把其餘人全部趕走。
“此乃送往京城的寶物,速速離開。”
“不行,我等也是有命令在身,可以在驛站停歇!”
“不錯,我乃焦州信使,有重要事情稟報,你怎敢。”
眼看周圍人不願意離開驛站,他直接拔刀對著眾人,語氣冰冷,
“怎麼,爾等是想試試吾劍鋒利乎?”
看到這是動真格的,董寧舒和一眾信使紛紛離開,沒有選擇試試刀劍是否鋒利。
驛站外已經下雨,一出去,信使們全都成了落湯雞。
董寧舒好在還穿著蓑衣,沒有成為落湯雞,她牽著馬,來到樹下躲雨。
這時,她注意到驛站內,有些袋子沒有完全擋住雨。
很快,那個袋子扁下去一大半,她看見冷麵的校尉慌忙補救,那臉上不見了冰冷,全是懊悔。
【是鹽!】
她看清楚了,絕對是鹽。
難道說...
董寧舒看著密密麻麻的袋子,如果全都是精鹽的話,說不定真的有可能抵得上大週五十年稅收。
草原怎麼會有鹽,要是有鹽,草原何必南下搶奪鹽和食物。
從草原找到鹽,讓她真的是太好奇了。
可汗部族和單于部族祖祖輩輩生活在草原都沒有找到這些鹽,卻被鄭太師一過去就找到了。
偏偏找到了鹽,鄭太師還要出去尋找“火油”,說明火油一定有全天下人都不知道的用法!
如此一想,董寧舒好奇之心更甚,立刻策馬北上。
這一次,她要改走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