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發現官府的糧食不夠賑災,但卻足夠支撐一段時間,這時候他趁這個機會高抬糧價,把原本只需要一百二十文錢就能賣一斗的糧食,以一百五十文一斗的價格在那些糧商手裡買下來。
這一舉動吸引了不少糧商,讓不少打算大賺一筆的糧商紛紛帶著糧食趕往當時的災區——杭州。
但咱們現在都知道一個地方能消耗的糧食是有限的,當一個地方的物品高出當地所需後,價格自然會下調,糧食也是同樣的道理。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古代可不像現在有這麼多保鮮技術,這些糧食大部分都是走水路運過來的,在運輸的過程中難免有些損耗,如果再運回去還會再有損耗,說不準還會虧本。
在這種情況下,范仲淹給了他們兩個解決方案,一是你把糧食原路運回去,第二是在當地銷售,但價格不能太貴,你不會虧,還能小賺一筆。
能賺錢,誰會想虧錢?所以大多糧商都選擇了在當地銷售。
在這種情況下,糧價瞬間降了下來。】
百姓們沒想到還能這麼做,瞬間一改之前對范仲淹的評價。
而一些腦子轉的快的聰明人,卻有一種果然如此的感覺。
【但這才是他的第一步。
災後的百姓們手已經沒有多少錢了,沒有錢就就算糧價再便宜,百姓們也買不起,所以他開始自己的第二步大興土木。
他自己下令讓百姓們修建寺廟,修繕吏舍。
不僅范仲淹自己這麼做,還讓當地的富豪大商們一起。
哎,這時候是不是有點明白過來了。
大興土木,那就需要人,人從哪裡來那當然是當地的災民啊。
請了人就要給錢,有了錢百姓們就能夠買來糧食,這樣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經濟也就動了起來。
但還不夠,他打出的第三步,就是舉辦龍舟賽。
讓當地災民或小販去龍舟在附近販賣吃食,能有條件來參加龍舟賽的那大多數都是有錢人,以他們的能力,一個人出行可以養活十幾個災民。
如果只是讓捐錢,富商們肯定不願意,但如果是出去遊玩時消費的,那就沒問題了,就這樣,當地的經濟在范仲淹一步一步的帶動下,活躍了起來……】
聽完了視頻裡的所有內容後不少人都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範大人原來是好人,我剛才誤會他了。”
“雖然我沒聽懂,但我覺得範大人真厲害,不但給我們吃飯的糧食,能讓我們掙錢。”
“像範大人這樣的官才是好官,清官。”
百姓們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的,但皇帝們想的就多了。
大秦
秦始皇心裡思索著這個范仲淹到底是哪個時期的人,如果是他這個時代的就好了,有這樣的人才,他必定要重用。
漢武帝和唐太宗也同樣的想法,這樣的人才要真的是他們朝代的,那不重用,真的會心痛死的。
其他大多數有腦子的皇帝也是這麼想的。
所以光幕上就出現了招范仲淹進入朝廷的消息。
甚至一些缺少賢才的皇帝,壓根兒不顧什麼面子,直接就在彈幕上發。
“範大人不知是哪朝臣子?”
“範大人可否是我大漢臣子?”
“範大人才是真正的清官。”
“範大人在哪裡為官?是我們唐朝的嗎?”
“範大人,您才是真正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