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闻京东西路上到安抚使,下到知县,金兵所到之处,无不是望风而降。
现在这股畏敌风气,早就蔓延至整个大宋。
蒋圆虽然没有投降的念头,但老迈的他,既无心也无力去抵抗金兵。
这个时候,带兵而来的韩烈,对于他来说,无异于是一根救命稻草。
沂州知州蒋圆,把知州官印,交给韩烈,让他暂代知州一职。
这事在州衙上下,并没有掀起任何波澜。
沂州通判,六曹参军这两年来,谁都知道蒋圆,已经请辞多次。
但朝廷都没有回应。
如今大宋名存实亡,皇帝都做了金兵俘虏。
现在大宋朝已经没有了官家。
连济南知府刘豫,都率先投降了金人,这消息半个月前,就传到了沂州。
现在刘豫被金人任命了东平安抚使,接管了京东西路各州。
要不是济州还有朝廷军队在,沂州官吏早就携带家眷逃往江南去了。
韩烈手握八千人马,愿意接管沂州知州一职。
这对于沂州通判和六曹参军这些署官来说,不但不是坏消息,反而是个好消息。
州衙大堂之上,头戴直角幞头冠帽,身穿靑袍,腰缠锦带的韩烈,在李孝忠,董山,张怀,戚方,胡天宝,王横众将的簇拥下。
韩烈搀扶着年迈的蒋圆,在主位之上落座之后。
韩烈站立在蒋圆身侧,目光扫过堂下,下首站着的通判汤尚和,以及六曹参军等佐官。
“诸位同僚,老朽今年已经七十岁,下个月就是老朽七十大寿。”
“吾已经答应妻儿子孙,要返回苏州老家过寿,安度晚年。”
“今日,正式把沂州知州官印,官凭交由韩仲明暂代沂州知州一职。”
“诸位若有意见,不妨提出来,趁老朽还在位,也好商议个章程。”
通判汤尚和闻言,第一个拱手附和道:“韩大人接任知州,我等心悦诚服。”
已经四十六岁的汤尚和,是徽宗初年的举人。
他在沂州为官已经十五年,从沂水县丞做到通判,兜兜转转都在沂州为官。
他老家也是新泰的。
现在他举家老小,二十多口,房产田亩尽在沂州城内。
眼下对于他来说,谁当知州他都不关心。
他在意的是这个人,能不能守住沂州这个家园。
韩烈虽然来到沂州,不过短短半个月。
但是韩烈的表现,却得到汤尚和的认可。
韩烈初来乍到,拿出一百万贯钱,安置了十一万百姓。
说明他有爱民之心。
其次,韩烈率领八千兵马,驻扎在城南团练营营地。
每日天不亮,他便率领将士绕城,展开名为负重急行军训练。
中午组织士兵,在城外靶场,进行骑马射击训练。
下午进行对抗演练,晚上还要组织士兵识字学习。
这样的练兵方式,汤尚和虽然闻所未闻。
但是,这八千兵马,每天有五百军士,分批把守城门,进行治安巡逻。
他特意派出仆人跟随我巡逻队伍,发现这些巡逻士兵,对待百姓热情亲切不说。
还会主动帮助有困难的百姓,比如东门有个孤寡老翁,前几天下暴雨,房屋倒塌。
巡逻的士兵发现之后,第一时间把老人救了出来。
还主动帮他修缮了房屋,硬是一文钱没收,甚至连口水都没喝。
再比如,城中的一些乞丐,无家可归,也被韩烈派人,接到营地,安排进伙夫房,负责烧火做饭,喂养马匹。
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