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小宛又問:
“可是,周婆子有什麼膽量,敢跟主子吵架?”
兩人停下腳步。
踏雪見左右無人,就跟俞小宛講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周婆子的確是陶二郎、陶三郎兄弟的奶孃。
俗話說“有奶便是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兄弟兩個吃過她的奶,都記著她這份恩情,從小就對她比較親近。
陶家下人自然也對周婆子禮讓三分。
時間一長,周婆子就覺得自己是根蔥了,不拿自己當外人。
下人們對她敢怒不敢言。
偶爾告到陶大娘那裡,陶大娘卻因為周婆子曾是兩個兒子的奶孃,對周婆子多次忍讓。
這更助長了周婆子的氣焰,越發囂張起來。
時間久了,陶大娘也覺得頭疼。
但又不好把她趕走,擔心周婆子在外面口無遮攔,說陶家忘恩負義。
所以,陶大娘也總是隔一段時間說周婆子一次。
每次說完,周婆子稍微收斂。
收斂不過一兩天,就原形畢露,繼續欺壓家裡的丫鬟媳婦。
到後來,陶二郎娶妻。
新來的羅二娘子不知道家裡的情形,只把周婆子當成一般下人看待。
這周婆子就不樂意了。
一來二去,兩人矛盾越來越大。
直到最近幾個月,陶二郎認識了一個歌伎
歌伎名叫蔣卉姐。
這位蔣卉姐買通了周婆子,私下裡給了她不少好處,叫周婆子把陶家內部的情況都告訴自己。
周婆子見錢眼開,便一五一十把陶二郎的情況都說了。
還說了陶二郎夫妻不合,汙衊羅二娘子不能生養,而且不講理。
蔣卉姐是個風月場中的老手,她一眼就瞧出了生財的空子。
便聯合周婆子,裡應外合,將陶二郎騙到自己身邊,為她花了大把銀錢。
陶二郎在身上花錢無數,還夜不歸家,這徹底觸怒了羅二娘子。
夫妻兩個吵的天翻地覆。
周婆子火上澆油,慫恿陶二郎把羅二娘子休了,迎娶北大街上的歌伎蔣卉姐。
羅二娘子這才知道,原來是周婆子出賣了自己,暗中給自己的丈夫和那個歌伎牽線搭橋。
從此,羅二娘子恨死了周婆子,幾次找周婆子掐架。
可週婆子一個油滑的悍婦,羅二娘子哪裡是這老婦人的對手。
羅二娘子到婆婆那告狀,讓婆婆把周婆子攆走。
陶大娘也覺得無法容忍周婆子,就叫周婆子收拾東西,離開陶家。
可週婆子這個老滑頭,在陶家過的滋潤,哪裡肯離開。
又是抹眼淚,又是撒潑打滾,就是不肯走。
還去給陶二郎下跪,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自己的心酸,說自己給他們兄弟兩個餵奶,不圖回報,只求能給陶家做牛做馬,出最後一點力。
陶二郎個豬油蒙了心的,一下動了怒,死活不讓周婆子走。
於是周婆子繼續在陶家留了下來。
俞小宛聽了以後,立即明白過來。
原來陶二郎夫妻不和,周婆子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就難怪羅二娘子要跟周婆子對罵了。
俞小宛本想不管這樁閒事。
可眼看著羅二娘子馬上到了排卵期,這個當口,儘量別再傷了夫妻的和氣。
考慮了下,領著踏雪轉了方向:
“走,咱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