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
李世民又聽見李興口中的一個新詞語,字面意思很好理解:自己治理,但李世民不清楚是不是字面意思。
這時,李興解釋道:“陛下,所謂自治,便是渭南的施政與大唐其他縣不同,渭南要有自己的一套施政策略,朝廷起監管作用,負責稅收查賬,但不得插手渭南治理。”
李世民一愣。
這個所謂的自治不僅僅侷限於字面意思,這可比封地還要封地。
一般王爺的封地,管理人員還是由朝廷委任,王爺只是拿稅錢,很少有參與管理的,但李興這個自治,卻是朝廷收稅,渭南縣自己治理。
相當於一個另類的諸侯國。
若是別人提出這種主意,李世民當場就得一巴掌過去。
但李興提出來的。
李世民就不得不慎重考慮了。
“此事朕現在不能給你答覆,待朕回去仔細思索一番。”李世民既沒有不同意,也沒有同意,而是讓李興等等。
李興也不著急,按照李世民說的,自己還得在大牢內待上個把月,有大把時間可以等。
李興之所以要求自治,無非是不想讓朝廷的人插手渭南管理。
他有著現代化見識打底,又有前身治理渭南的經驗,綜合起來,讓渭南縣的GDP翻上十倍不成問題。
別的不說,自己隨便搞幾個發明,渭南縣百姓想窮都難。
“臣還要在此地待上一段時間,陛下有充足時間決策,別的臣不敢說,但陛下若是將渭南交由臣自治,不出三年,渭南縣的稅收至少翻十倍!”
李興自信滿滿道。
嘶!
李世民倒吸一口涼氣。
三年時間稅收翻十倍,這是什麼概念?
李世民簡直不敢想象,若是渭南縣一個區區萬人的下縣稅收翻十倍,對朝堂諸公而言,會是何等響亮的一道耳光。
這句話,也讓李世民從可以考慮是否讓渭南縣自治,變成必須考慮是否讓渭南縣自治了。
這個誘惑力太大。
尤其是李世民本就野心十足,想要媲美漢文帝,打造出一代盛世。
畢竟,他的偶像就是漢文帝。
如果渭南縣真的能將稅收翻上十倍,朝廷是否能從中汲取到施政經驗,從而讓大唐其他縣如渭南縣一般?
或者乾脆說,大唐其餘縣都不需要稅收翻十倍,僅僅只需翻上一倍,就足以令他的貞觀朝媲美前朝開皇盛世。
一時間,李世民呼吸都急促起來。
“你可上一封奏疏,將渭南自治的詳情寫入,朕要拿到朝堂上商議。”李世民說道。
拿到朝堂上商議,就說明李世民十分重視這件事,需要群策群力,商討讓渭南縣自治的可行性。
“是,陛下。”
奏疏怎麼寫,李興不知道。
但他覺得只要自己將這件事寫清楚就行了,李世民並不會計較這些。
李世民語重心長說道:“皇后誇你是李氏麒麟兒,朕也覺得你是咱們李家的麒麟兒,等再過幾年,朕會將你調入朝堂,一展才華。”
李興這次沒有拒絕。
沒招惹長孫無忌,他可以在渭南縣躺平,可李世民一番騷操作,無意中讓自己招惹了長孫無忌,那就不能躺平了。
一旦李世民掛了,長孫無忌成託孤大臣,有一萬種方法弄死自己。
李恪咋死的?
就是被這老陰比弄死的。
一個王爺都跑不掉,自己就更別想了。
立足朝堂,至少有反抗的資本,至於能走到哪一步,那就看未來的形勢變化如何?
這也是李興特意提起災後重建的原因。
他需要晉升之資。
渭南縣底子薄,又是位於關中地區,在李世民眼皮子底下,一旦拿到自治權,任由自己施為,未必不能打造成大唐第一縣。
有了這個晉升之資,無論是在朝堂還是家族之中,自己都會有話語權。
那時候長孫無忌想要動自己。
就得掂量掂量了。
“臣謝陛下聖恩。”
李世民看好自己,是個好消息,李氏麒麟兒這個名頭,也有好處。
隴西李氏可是五姓七望之一。
牛逼的很。
有了這個名頭加持,家族會更看重自己,資源傾斜帶來的是全方位的收益。
李世民滿意點頭。
李興出身隴西李氏,對自己而言就是一家人。
皇后稱李興麒麟兒,杜如晦也誇讚他有宰輔之才,培養得當,至少能保大唐五十年的興盛。
“李興,大唐百姓太苦了,不管你所說的自治是否會能在朝堂通過,朕都希望你能在渭南縣做出一番成績。”
李世民站起來,語氣凝重道。
李興回應道:“陛下與朝堂諸公君明臣賢,大唐必能在陛下的統御之下開創萬世基業!”
“嗯。”
李世民拍了拍李興的肩膀,隨後帶著無難離開了天牢。
目送李世民離去後,李興開始思考奏疏該怎麼寫。
他深知這份奏疏的重要性,一定要寫得詳實清晰,讓李世民和朝堂眾公看到給自己自治權的優勢和潛力。
一連三日,李興苦思冥想才將奏疏寫完,交給獄卒,呈遞至御前。
這期間,灶臺也壘好了。
各種器具也都一一打造完畢,送來牢獄之中。
“將鐵鍋放上去。”
李興看著按照自己要求打造好的器具,很是滿意。
不得不說將作監身為大唐工藝天花板,這鐵鍋打造得薄厚均勻,幾乎堪比後世的鐵鍋。
炒菜的鏟子等物也很標準。
命令獄卒將鐵鍋放入灶臺留下的大洞上,剛好嚴絲合縫。
再用泥將縫隙堵住。
一個後世九十年代家家戶戶都有的灶臺便完成了。
有了灶臺,就可以炒菜。
“將豕肉上面的肥肉切下來,我要熬油。”
李興吩咐道。
豬肉可是好東西,後世為了推廣桶裝食用油,特意貶低豬油,但豬油吃了那麼多年,也沒見吃的人有什麼毛病。
李興自然是不信的。
獄卒們對於小李大人早已佩服的五體投地,李興的吩咐根本沒有任何質疑,便立刻開始切肉。
小李大人說豕肉能熬油,那必須能。
隨著灶臺大火升起,鐵鍋很快燒熱,李興開始熬製豬油。
當獄卒們看見肥肉在李興的按壓下不斷流出噴香的熱油,獄卒們眼睛都瞪大了幾分。
“小李大人當真是化腐朽為神奇。”
“那可不,小李大人不僅能將狗都嫌棄的豕肉製成絕世美味,如今還能用那些肥肉熬油。”
“小李大人真厲害!”
吹捧是必須的。
油在這個時代是極為貴重的奢侈品,與鹽的地位沒什麼區別。
熬製動物油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但誰都沒想過拿豕肉去熬油,並且熬出來的油味道如此香。
等到豬肉熬製好,李興開始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