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唉聲嘆氣地離開了。
房玄齡將試題交給弘文館這邊後,也黯然離場了。
出了這樣的事情,他們兩個自然覺得顏面無光。
隨著兩位大人物離場,學堂裡一下子變得安靜了下來。
看著教習手裡的考題,這些平日裡嬉皮笑臉的學生,終於有了一絲惶恐。
考試的時間,總是令人感到煎熬的。
一炷香後,隨著鐘聲響起,教習將眾人的試卷收了上去。
考試結束後,魏叔玉幾人又聚在了一起。
“大哥,咱們這生意怕是做不下去了。”長孫衝面色沉重地嘆了口氣。
之前,長孫無忌已經將事情原委搞了個一清二楚。
還放出話來,說是以後若再有此事,便將這些人,交給陛下發落。
如此一來,他們這哥幾個,也只能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了。
“要不然,咱們還是收保護費吧,這個雖然賺的少,但好歹安穩不是嗎?”房遺愛在一旁建議道。
魏書搖了搖頭,覺得這種小打小鬧,實在是無甚意思。
他心中一動,想到了買地的事情。
“哎,是有些可惜了,不過我這邊倒是有個好買賣,只是眼下還缺點銀子。”
“此事要是能成的話,保教兩位叔父,對你們刮目相看,就看你們有沒有膽量了。”
“這……”
聽到魏叔玉的話,兩人都猶豫了起來。
畢竟剛剛被父親的鐵拳教育過,兩人還心有餘悸。
就在這時,一旁的程處默突然開口道:
“不管你做啥事情,算我一個,這錢我出了!”
“啥!程處默,你不會瘋了吧,只是弄個紙人,你就差點被你爹打死,要是知道你動了銀兩,豈不是連命都沒有了。”長孫衝一臉不敢置信。
“你懂什麼!反正我已經讓我爹失望至極了,還不如賭一把,萬一要是真賺到錢了,豈不可以徹底翻身?”
程處默揉了揉腦袋上的大包,一臉得不在乎。
他已經錯過了一次發財的機會,他不想再錯過第二次了。
眼見程處默都答應了,長孫沖和房遺愛自然不再多想,當場允諾了此事。
考核結束後,幾個人便匆匆分開,想辦法籌措銀子去了。
魏書玉則是走向了另一個方向。
當初他讓家中廚娘製作了幾件內衣的樣品,原本是打算進獻給皇后的。
後來被家裡護衛攔了下來,便將目光轉向了教坊司。
這些日子,他託人定製的內衣終於做好了。
也該是時候過去看看了。
……
大內,太極宮。
今日下朝之後,李世民便在這邊靜候著弘文館的試卷。
昨天的事情,對他來說觸動很大。
隋朝之所以丟掉江山,說白了,就是從吏治昏暗開始的。
而吏治又以官學為基礎,若是從源頭上便出了問題,又如何能指望這些人去治理一方?
尤其是眼下不光是李世民自己,還有那些與他一起同生共死的秦王府舊臣,都很年輕。
眼看著由他們一起鑄造的盛世之景,指日可待。
這個時候,要是下一代出了問題,那可就埋下禍根了。
畢竟,前朝楊家,也不過才存活了三十八年而已。
前車之鑑啊!
很快,房玄齡帶著試卷趕了回來。
“怎麼樣,弘文館那邊真如崔浩堅說的那般不堪?”李世民緊張道。
房玄齡嘆了口氣。
將今天的所見所聞都說了一遍。
李世民聽完也是目瞪口呆。
沒想到,連代人答道這種荒唐至極的事情都發生了。
可見這弘文館多半是廢了啊!
“罷了,玄齡,你便與朕一起看看這些傢伙到底有多少本事吧。”
懷著複雜的心情,李世民打開了一張試卷。
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篆字小楷。
李世民眼神一亮,頓時心情大好,沒想到這弘文館裡也不盡是庸碌無為之輩嘛!
你看這孩子,寫的多認真,多詳盡。
真是腹有丘壑啊!
李世民撫須一笑,似乎恢復了一些信心。
然而,等他仔細看上一眼的時候,卻臉色一僵,旋即破口大罵道:
“豈有此理!這天底下,怎會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聽到這邊動靜,房玄齡連忙伸過頭來,當看到試卷後,整個人沒忍住,“噗”的一聲笑了出來。
只見試卷上,雖說是密密麻麻沒錯,卻詭異地寫著同一句話。
“關中缺糧,你說咋辦?”
“關中缺糧,你說咋辦?”
……
“關中缺糧,你說咋辦?”
好嘛,這感情是不願意交白卷,就抄寫題目以求矇混過關?
“這卷子是誰的?”李世民黑著臉問道。
房玄齡翻過試卷,臉色複雜道:
“是程知節之子,程處默的。”
李世民冷哼了一聲,沒有說話,而是又拿起一張試卷,看了下去。
這一次,李世民倒是沒說什麼,只是面色複雜地嘆了口氣,便將試卷遞給了房玄齡。
下一刻,便見房玄齡臉色憋得漲紅。
只見試卷上,極為懶散地寫著一行字。
“關中缺糧,何不食肉?”
在試卷的最下方,寫著房遺愛三個字。
見狀,房玄齡頓時羞愧得恨不得找個地方鑽進去。
“陛下恕罪,臣教子無方,臣……”房玄齡連連告罪。
李世民擺了擺手,又拿起了一份試卷。
當看到試卷的那一刻,他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
房玄齡餘光瞥去,只見試卷上極為囂張地寫著一行字。
“關中缺糧,我家有糧,就問你氣不氣?”
落款的名字,赫然就是長孫衝。
“想那無忌英明一世,怎會生出這樣的兒子來!”
李世民頭上青筋暴起,緊握雙拳,最後全都化為了一聲嘆息。
正所謂哀莫大於心死。
在接連受到一連串打擊後,李世民眼睛已經紅了起來。
難道說,這麼多年的心血,全都白費了嗎?
偌大的弘文館,竟沒有一個可用之材?
不過是篇策論罷了,京城如此多的青年才俊,竟愣是沒有一個做得出來?
那這大唐盛世,還有什麼意義!
百年之後,豈不是全要毀在這群小王八蛋的手裡!
房玄齡一臉擔憂地看著李世民,欲言又止。
往日里,他自有無數種辦法開解對方。
可此時,縱有千言萬語,也顯得蒼白無力。
誰讓自己兒子不爭氣呢!
“罷了,玄齡,你把這些試卷拿去燒了吧,不看了,朕不想看了傷心……朕……”
李世民越想越氣,可旋即目光落在了手上的試卷上,整個人愣在了那裡。
只見試卷上,極為飄逸地寫著幾個大字。
“關中無糧,可去洛陽……”
“嘶!”
看著手裡的試卷,李世民心中大震,久久不能平靜。
因為試卷上的話,正合他的心意。
歷史上,移都就食的事情,最早起源於東漢。
當時,漢獻帝遷都許都,就是因為糧食不夠。
而隋朝從隋文帝算起,也有三次被迫於洛陽“乞討”。
移都就食之時,皇帝及眾臣離開京師,到達東都。
此時,洛陽就成為實際上的京都,而長安則成為陪都。
當皇帝一行人在東都渡過難關,再返回長安,這時長安又恢復了首都的功能。
李世民無奈地嘆了口氣。
事實上,就算關中近來沒有鬧出災荒,這移都就食之策,也勢在必行。
究其原因,是因為關中雖然號稱沃野千里,實際上卻不能充分提供朝廷百官的俸食之需。
再加上水陸交通不甚便利,運轉米穀亦頗困難,所以自隋唐以來,但凡關中遭遇天災,便會陷入重度缺糧的困境。
然而洛陽卻是另一番景象。
除了有著名的“天下第一大倉”——含嘉倉外,還有洛口倉、回洛倉、河陽倉等數個規模龐大的糧倉。
而且洛陽地處天下之中,貫通南北東西,是天然的交通樞紐。
這樣一來,運轉米穀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這本是李世民與洛陽起家的長孫無忌,深思熟慮,想到的最好的方法。
之所以遲遲沒有公開,則是因為一旦就食進程開啟,則會動一發而牽全身。
畢竟牽涉朝廷百官、宮廷女眷,這可是一個極其浩大的工程。
再加上,新朝方立,人心未穩,這時候率領文武百官貿然離京,難免會流言四起,眾說紛紜。
可現在,如此機密的一件事情,竟然被一個毛頭小子,寥寥數語,當場點破。
足可見,此人見識非同凡響!絕不簡單!
李世民連忙翻著試卷,尋找著答題者的名字。
很快便表情精彩得愣在了那裡。
只見試卷結尾處,極為飄逸地留著一個名字。
魏叔玉……
看著這個名字,李世民陷入了沉思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