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10章

“雲長如果當真有錯,那就是他平生為人,太過重義。”

“畢竟那時候,荊州後方雖然失火,可襄樊前線的戰事也已即將告破。”

“他若能堅持,封鎖後方戰敗的消息,選擇全力繼續進攻。就算不能取勝,也能和敵人拼個魚死網破,至死方休。”

“屆時戰局怎樣,到底誰勝誰敗,只怕猶未可知。”

“然,他是關雲長啊。”

“熟讀春秋的他,畢生以義為先,義字為重。”

“就算昔日被迫投降曹操,功名爵祿尚且不能動其心。得知先主下落,即策馬狂奔,不辭千里尋主而去。如今眼看將士家小,淪落後方,他又豈肯坐視不理?”

“所以,他在最不合時宜的時候,選擇了撤兵……”

一番話,李牧汗顏。

時值此時,他這才明白。關羽為什麼大意丟失了荊州,造成了蜀漢不可挽回的衰敗,卻仍舊還能受到後世敬仰。

甚至歷經朝代變遷,到了最後,還把他奉為關聖帝君的原因。

“怪不得,先主把他當成兄弟。怪不得,先主稱帝以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興兵為關將軍雪恨報仇。”

“不,漢興。你的這個想法,又錯了。”

“什麼,我又錯了?”

聞言,李牧一臉震驚。

他這才意識到,自己之前是有多麼幼稚。

自己在諸葛亮面前賣弄風騷,其實很多事情,根本都不是他想象的那麼回事。

“真實的歷史,要不要別這麼炸裂……”

面對諸葛亮的氣定神閒,李牧突然感覺風水輪流轉,如今換成是他開始自我懷疑了。

“漢興啊,你把先主,想得簡單了。”

諸葛亮看向李牧,老邁的雙眸,此刻洋溢起一抹複雜到難以揣摩的情緒。

“是,先主盛怒之下,的確興兵伐吳了。然,他究竟是為了誰而去的,你可知道?”

“難道說,他不是為了關將軍?”

“哈哈。”

聞言,諸葛亮開懷大笑。

“要不說,你和世人一樣,全都把先主想得簡單了。先主一路走來,可謂歷經艱難。世人能看懂的,先主看得懂;世人看不懂的,先主同樣看得懂。”

“……”

一句話,李牧瞬間啞然。

畢竟,先主是皇帝。自古能夠憑藉自己努力,最終歷經一路坎坷榮登大寶的人,試問有誰是傻瓜。

後世腐儒,譏諷劉備不顧國家興不義之戰,豈非就是笑話。

“……那先主當年興兵伐吳,究竟是為了誰?”

“我要是說,先主為了我而選擇的伐吳,你願意相信麼?”

“什麼?!?”

諸葛亮的回答,徹底把李牧說蒙了。

本以為,這老登妄口扒舌,不過是對自己的一番耍笑。誰想諸葛亮的表情,此時卻難得顯得義正言辭。

“怎麼會這樣?”

對於這樣的結果,李牧實在難以置信。

此時的他,不單單自我懷疑。甚至都有些搞不清楚,這些亂世英雄的腦洞和思維。

“歷史的真相,這麼炸裂的麼?”

“老登,要不你先等會兒,此時我想靜靜……”

李牧明顯感覺,自己的腦容量有點不夠。

“蜀漢的浪漫,你不懂。”

這是諸葛亮對李牧,此時最中肯的評價。

“剛剛我和你說,荊州內部,權貴作亂爭鋒。同樣的道理,放在益州,也是如此。或許更確切的說,益州的內部派系鬥爭,比雲長守護的荊州那邊,其實還要嚴重。”

“……”

對此,李牧不置可否。

不過,瞭解些許歷史的他,倒還真的聽說過一些趣聞。

傳言益州方面,東洲難民與益州本土士族,從劉焉時代就開始事成水火。

隨著劉備入川,劉備麾下以諸葛亮、黃忠等人為首的荊州派以及張飛為首的宗室元老派,也隨之捲入其中。

和孫權對於東吳的治國方針不一樣。

自從孫策死後,為了平息內部權貴對於自身的衝擊。善於權謀的孫權,選擇了適當的讓步與妥協。

吳人治吳的國策,由此而來。

反觀蜀漢,劉備心念元老,秉承的原則是絕不蜀人治蜀。朝中大權,更多落入像是諸葛亮、張飛這樣的荊州派股肱之臣與元老派兄弟們的手中。

加上諸葛亮運籌帷幄,權謀得當。

益州派系和東洲派系的權貴,基本也被他們治理得服服帖帖。

然而,隨著荊州土地的徹底丟失。諸葛亮在益州的話語權,也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和影響。

“一個背後沒有了土地以及政權支持的丞相,他還算個屁?”

一時間,蜀漢內部風聲鵲起。

曾經被壓制的益州本土以及東洲權貴們,不甘就這樣長期受到諸葛亮作為丞相的鉗制,紛紛復辟。

原本制約的天平,也在那時候,因為失衡徹底轟塌。

“孔明,朕把你當兄弟。”

“你的意思,朕懂。朕豈不知,國家最大的敵人是曹魏,並非東吳的孫權。”

“然而,這場戰爭無論多難,都必須要打。”

“畢竟,我蜀漢剛剛建立,黎民百姓才得安定。時值此時,我們的內部,絕對不能再亂。”

“自古權謀鬥爭,歷來慘烈。”

“我們經得住,百姓們,可折騰不起啊……”

當時的先主,儘管眼眶溼潤,雙眸卻透出利劍般的鋒芒。

“雲長的仇,朕可以隱忍。可你在益州的話語權,不能有失。就算單純只是為了你和國家的安定,為此朕哪怕擔負千古之罵名,也一定要把荊州……拿回來!!!”

“陛下……”

回想往昔,即便過去了這麼多年。先主當時決然的態度,仍舊讓老邁的諸葛亮潸然淚下。

這就是出身草莽,奪得天下的仁君,該有的風骨。

看著此時,老淚縱橫的諸葛亮。得知歷史真相的李牧,又一次陷入良久般的沉默。

看似對外擴張的戰爭,實則又是穩固內部的政治。

不得不說,李牧有些麻了。

不過,對於這炸裂般的歷史真相,他卻忍俊不禁的感慨良多。

“若劉備不是仁君,也許夷陵那場大火,根本就不會發生。他和關羽一樣,的確斷送了蜀漢的未來。然而換個角度想,如果他和昔日屠戮徐州的曹操是同一種人,那麼……”

想到這裡,李牧的內心,彷彿被某種東西刺痛了。

他抬起頭,突然用一種近乎於敬仰的目光,望向眼前這個幾乎已經哭成淚人的垂暮老者。

突然,他明眸一閃。

“丞相,有句話,我不知當不當問。”

“哦,你講。”

聽到這話的諸葛亮,似乎也察覺到了自己的失態。

他吸了吸鼻子,馬上用手拭去了臉上的淚痕。

反觀李牧,義正言辭的目光,緊盯著他。

“丞相北伐,是不是也出於這個原因?看似表面的對外戰爭,其實是……政治?”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