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既歡請她?
謝儀眉峰微緊,她和李既歡之間可談不上什麼要敘舊的交情。
更別提,她剛壞了對方一樁迫在眉睫的姻親,這會兒求見,必是不懷好意。
馬車外清亮聲音還在傳來:“我家姑娘說了,她只想與姑姑敘舊,您若不遵少時情意,那她要是一時難過說出些什麼……”
明晃晃地威脅讓謝儀不得不思量起後果。
她可沒忘記那日,李既歡親眼撞破了她與崔簡之行止親暱。
若是真被李既歡給捅破了,那崔夫人那邊,她勢必不好交代。
眼下科舉在即,崔簡之也絕不能再被影響了。
思量中,謝儀已經邁出腳步。
崔簡之一把攥著她腕子拽回懷中:“我陪你一道。”
他眼底的不悅和憂心皆有,目光過於炙熱。
謝儀卻不敢承受,只想閃躲:“你與李家親事剛緩,此刻送上門去,只會讓人覺著你對這門婚事有念,是存了心地要打陛下的臉。”
“這一趟,只能由奴婢自己去。”
崔簡之固執地沒撒手。
謝儀又道:“宮中險峻,奴婢也咬牙辦成了與公子所約。一個李既歡,又能耐我何?”
她說這話時,陽光浮撒於她的臉上,美得觸目驚心。
崔簡之妥協地為她挽過幾縷散落的鬢髮,目光逐漸柔了下來:“馬車會一直在李府門外等候。”
“姑姑,我等你回家。”
“只一炷香的時間,若姑姑香燃盡時未出,我必硬闖李府!”
謝儀分不清是陽光刺眼還是他笑容太過,竟讓她久經無瀾的心頭蕩起漣漪。
不過很快,她就重回寂然。
他們駛過的那條街本就和李家相距不遠,謝儀跟著李既歡的丫鬟走小門進入,越走越偏。
竹林聳立,密密層層地疊住了謝儀視線。
“謝姑姑,我家姑娘就在裡頭了。”
謝儀沒錯過小丫鬟福身回稟時,頸項之間露出的點點傷痕。
李既歡還真是一如既往。
端著佛口,最是蛇心。
只是哪怕謝儀知道今日是個鴻門宴,也不得不赴。
她總要在事後回到崔家時,能夠給崔夫人一個交代。
“謝姐姐快坐。”
李既歡看到謝儀來了,眉眼中笑意愈深:“我這心裡頭一直惦記著你,只可惜沒個好時機接你來陪我說話。”
“今日去山間採得清冽泉眼水才泡了一盅好茶,在姐姐你來之前,我可不敢掀蓋。”
謝儀沒坐,只是端著茶杯輕嗅,一口沒動就嘆道:“好茶。”
她知道,李既歡不會蠢到在茶水裡動歪心思。
可她還是留著警惕:“貴妃生前賞過奴婢一味果茶,這些年喝慣了,再品李姑娘濃茶清冽,實是有些不習慣。”
謝儀說這話是為了敲打警告李既歡,她剛從宮中出來,李既歡動不起她。
李既歡面不改色,仍笑意盈盈:“濃茶去寐,少喝為佳。”
“說起來,我當日鬥茶弄盞的本事還是由姐姐親自教導的。”
玉盞叮噹作響,聲音好聽極了。
可下一瞬,李既歡卻毫不猶豫地將價值連城的碗盞打在了地上。
竹葉微動,謝儀知道,這附近都圍了人。
“崔簡之還一直在門外候著等姐姐吧?他這心裡,可真是惦記你,旁得什麼都塞不進去了。”
謝儀眼見著李既歡的臉色一點點落了下來:“姐姐,你我是少時情意,你應該知道以我如今年歲,想要討得一個如意郎君是多麼難得的事情?崔簡之已經是最好人選了!”
“可惜……還是被你生生破壞掉。”
謝儀聽著她一口一個姐姐。
不知道的,還真要以為她與李既歡是多年姐妹情深。
謝儀毫不猶豫地戳穿對方偽裝:“奴婢身份低微,不敢談之與李姑娘結交。”
“更聽不懂您口中所謂情意,是指差點讓我在水中活活溺死的那種嗎?”
她的聲音既淡又冷,輕而易舉地就能讓人身上凍出一身冰霜。
李既歡的神情卻沒有絲毫未改,笑著道:“我只恨當初沒真讓你溺死!”
“不怕姐姐笑話,崔簡之已經是我唯一選擇,陛下金口玉言無法更改。可我就算是要等、要耗,也一定會耗到他金榜題名時,我凡進崔家為主母,第一時間必是要將姐姐你給奉上高堂。”
高堂之上,只有靈牌。
李既歡徹底與謝儀撕破臉皮,謝儀也不慣她:“白晝裡日頭還晃著,怎麼姑娘這會兒就已經開始做起了美夢?”
“你猜,我會讓你有入門的機會嗎?”
謝儀氣場全開。
她古板語氣說著話時,沒人會覺得她是在開玩笑。
謝儀雖為奴身,手段見識卻遠。
她若想讓兩人婚事作罷,有無數種方式。
“姑娘再不動手,恐怕就沒有機會了。”
謝儀掃了眼周圍的竹林,她可沒忘記,自己只有一炷香的時間。
若是拖得時間長了,保不齊崔簡之就一時莽撞衝進來了。
聞語,李既歡神情有瞬間扭曲:“我只是想與姐姐聊些體己話,怎麼說到動手上了?”
“我從未有過傷害姐姐的心,也特意給崔家伯母去了信。婚事靠緣定,如今有所變故,我也要替姐姐在伯母面前解釋的,免得她怨到你身上不是?”
李既歡含笑晏晏,可眸底的光卻分外陰冷。
謝儀大概知道她在信中都和崔夫人說什麼了。
可惜!
她還是晚了一步,沒能捂住李既歡的嘴!
一個錦思在崔夫人跟前挑撥,就已經讓後者與謝儀生了嫌隙。
若是再加上李既歡……
謝儀身後的寒意細細麻麻地往上爬,可臉上依舊不見波瀾:“奴婢可真該謝您一片好心。”
“說笑了,姐姐回家可有好戲要唱,真的不打算喝盞茶再走嗎?”
李既歡怎麼看都是副小人得志的模樣:“若崔家留不下你了,姐姐考慮來我李府嗎?我父親前途無量,定能讓姐姐沒有後顧之憂的。”
話語落在謝儀耳畔,她頓住腳步,回眸間竟是難得勾了抹笑意弧度,一字一頓:“奴婢定不會忘記姑娘今日大恩。”
“都說禮尚往來方為長久之策,李姑娘,待奴婢處理好府中事後,必將您的恩情如數奉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