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作為通過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自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明志參加的鄉試一共三場考試,每場考試是三天,這鄉試需要明志在考場待九天八夜,考試都要在自己的號舍進行,吃喝拉撒睡全部要在這方寸之間解決,對人的味覺,嗅覺挑戰都很大。
所以考的不僅僅是你的文采,還有你的心態、毅力、都是你能否成功的關鍵。
已經充分做好了準備的明志,因為從小就在自家奶奶要求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下,相比於一般的書生要強壯很多,不過這九天下來,整個人身上都散發著臭味。
從考場出來已經面色蠟黃,腳步虛浮。
李二柱看著自家兒子出了考場,緊忙上前扶住兒子上了自家馬車,回到家後舒舒服服的洗了澡,換了衣服,又吃了可口的飯菜,明志才覺得自己是活過來了,舒舒服服的在自己的房間睡著了。
莫林看過自家乖孫之後就又去和老姐妹們打麻將了,坐在麻將桌上邊聊天邊打牌,有丫鬟拿上水果和點心,餓了就隨便吃點,或者和一些姑娘到院子裡的水吧,點上一杯茶水,找上一個差不多的對手就開始下棋,這日子簡直不要太好。
在這裡也是人脈拓展的機會,現在這府城的夫人小姐有點地位的人都是會偶爾來這裡坐坐放鬆放鬆。
終於到了放榜的時候,有官府的人到了自己吹吹打打的報喜,自家乖孫中舉了,雖然不是解元,不過也算榜上有名。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樣就挺好。
中舉後的幾天,明志終於體會了自家祖母說的,如果你站的夠高,那些曾經你認為的煩惱不過是過眼雲煙,那些給你製造煩惱的人也不過是螻蟻般的過客。
書房內莫林正在練習自己的字,年紀大了手腕握力不夠,寫出的字總是缺了一些風骨,敲門聲傳來。
“進來。”
“祖母又在練字嗎?您這字有進步。”
“腕力虛浮,總是缺少些風骨。”
莫林看著自家乖孫欲言又止的樣子,卻也是不搭話,就等著明志主動開口。
“祖母,我學院的周山長說可以推薦我去京城的萬松書院讀書,不過他想要我求娶他家女兒。孫兒一時之間難以抉擇。”
“你可知夫妻之間夾雜了恩情,那便會複雜了很多,如果夾雜了利益交換,那便會顧慮很多,你對自己沒有信心嗎?為何不自己去考取京城的書院後去讀書呢,我理解捷徑在眼前的猶疑,不過你要堅守本心,只有自己努力爭取的才能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裡,人生在世要無愧於心,忠於內心才能長長久久的安心。我不給你結論,你要自己想通後做決定,你已經是舉人了,以後還會為官一方,你想要什麼,想做什麼,付出什麼,得到什麼,你要自己做決定。”
回應莫林的是坐在椅子上沉默不語的李明志。
莫林也不理會思考的人,自顧自的繼續練字,累了就坐在那看了一會話本子,終於半個時辰後幡然醒悟的明志起身後又俯身跪拜。
“多謝祖母解惑,人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果然有道理。”
“想通了就去做,家裡的銀子還是有一些的。”
又過了幾日明志來和莫林說自己拒絕了老師的好意,想要磨鍊己身和幾個同窗結伴去京城考取白鹿書院。
白鹿書院是唯一一個無人引薦也可通過考取而入學的高等學院,明志說自己還年輕,如果到了弱冠之年還是學識無法寸進,就申請當一個小官安度一生或者開個小書院桃李天下。
和眾人辭別的明志不知道這一次離開再也沒有和自家祖母相見的機會。
莫林看著明志離開的身影,自家孫子沒有和上一世一樣娶了那恩師的女兒,她想著怪不得上一世那女子毅然和離,本就不是兩情相悅的相守,自然也做不到有難同當的不棄。
希望自己孫兒以後能有個好女孩陪在身邊。
莫林還沒來得及惆悵,明欣就給她來信說自家相公那軋棉車成功了,大大提升了紡織的速度,王縣令已經把這機器提交了公文上交到工部邀功。
王向學也很有可能被破格錄取到工部當個小官。莫林替他們高興,於是決定回縣裡親眼看看那推進了歷史車輪的軋棉機。
二柱夫妻二人是沒有時間送自家親孃回去,只得請了鏢局的人護送莫林回去,相信鏢局也是第一次護送一個老太太這樣的事情。
李大柱和桂花早早的就在碼頭上等待著,直到看家自家親孃的才鬆了一口氣,鏢局把莫林和行李送到家就拿錢離開了。
莫林親自去王家看了向學的設備。
其實還是有改進的地方,不過已經有了開頭,以後一定會逐步的進化。
王縣令和趙夫人真是千恩萬謝,覺得自家這親事真是結的太好了,這軋棉機無論是對王向學還是王縣令那都是大大的功績。
看見莫林的王向學躬身下拜,她也受了這禮。
就在這歡天喜地的日子裡莫林卻覺得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了,因為身體原因就一直在縣城待著沒有回府城。
莫林給自己穿戴整齊,拿出了筆墨寫了遺書,把自己裝銀子和地契的盒子放到了遺書旁邊。然後果斷選擇任務結束脫離了這具身體。
遺書說明銀子一家一半,莫林去世後兩個兒子就分家,縣裡的宅子和豆製品作坊加上村裡的院子給大柱,府城的群芳會所給二柱,希望兄弟守望相助,叮囑桂花不要溺愛明誠要讓其讀書明理,讓明華出嫁的時候一定要看好人家,照著明欣的嫁妝備一份,叮囑桂花和榮榮要做一個好婆婆不要難為未來的兒媳。
寫這些莫林有些傷心,畢竟自己也來這個世界二十多年了,當了人家二十多年的便宜孃親,自然也付出了很多感情,可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第二日來叫夫人起床的丫鬟就發現了已經去世的莫林,安詳的躺在床上,無疾而終。
書桌上放著寫好的書信和裝著所有資產的木製盒子。
得到消息的大柱和桂花哭得淚流滿滿,又給在府城的二柱去信。同時得到消息的明欣和王向學也來奔喪。
人們常說看一個人的名望和為人就看她的葬禮來了多少人。
莫林最終葬在了李家宗祠的墳地內,十里八鄉受其恩惠者全來悼念,卻沒有二柱一家,因天氣炎熱,屍體放久了就會腐爛,只能早些入土為安。
古人常說父母在不遠游,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人生七十古來稀,莫林也沒有挺到古稀之年就離世了。
留給眾人的只有懷念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