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窗外的雨慢慢的落下,聽著自家兒子在雨聲中朗朗的讀書,女兒在雨聲中睡眠的呼吸聲,我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的祖母,那個開明豁達的智者,自己人生的導師。
在我的記憶裡,小時候的李家村是十分落後和貧窮的,似乎只有自己家是青磚瓦房,村裡的小朋友們都喜歡和我玩,因為我有他們沒有的糖果和蜜餞、有好看的衣服和舒服的鞋子,小時候自己不懂為什麼那些女孩子穿的不好,那些女孩子時常羨慕的眼神,她們用羨慕到嫉妒的眼睛打量著我的一切,經常讓人不寒而慄。後來長大了才知道我確實是應該羨慕的。
我印象深刻的再次回到村子裡還是明志考中秀才時辦的流水宴,那是明顯富裕了很多的村莊,村子裡的男孩明顯的穿著都比以前好,但是女孩子變化不大,那曾經嫉妒自己的女孩子如今大多已經嫁為人婦,他們年輕的時候受了那麼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不知道為什麼還要把這種待遇附加到她們的女兒身上。
我去找娘尋找答案,娘卻認為那些女孩子並沒有做錯什麼,還調侃的說:“誰讓你有個好奶奶呢,從來不因為你是女孩而慢待。”娘還說她也是從這個時候過來的,顯而易見的在孃的心裡自己和明華可能真的沒有明誠重要,娘也是愛我的,只是那愛也有多有少。
只有奶奶看向自己和明志、明誠的眼神是一樣的,一樣的喜愛、一樣的關心。自己找奶奶尋找答案,奶奶說的話我一直記得,奶奶說因為這是男權社會,男人因為力氣大,能賺錢養家自然就有更多的話語權,所以作為女人要找到自己的價值,不能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到家庭上,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奶奶讓我學識字,繡花,讓我在這女性喘不過氣的世界裡有獨立的精神世界可以遨遊。
成親以後,我主動打理家裡的生意,讓相公有精力去研究那些器物,甚至還會去學習然後和相公一起研究,時常給相公提供思路或者和他一起動手製作。
相公常說我不是那些守著後院一方天地的女子,他從沒想過能娶到如此的妻子,理解他,支持他。聽到這些的時候我也會開玩笑說因為奶奶教育的好,我才能找到生活的樂趣,才能在這後院中掙脫出來。
果然奶奶說的什麼都是對的,相公是個可以託付終生的男子,我們有著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愛好,她的小明欣終於過成了自己想過的生活,沒有委曲求全,只有欣喜一生,這是奶奶給我起名字的寓意。我沒有辜負自己的名字,明欣——明明白白,欣喜一生。
我自從有了兒子和女兒之後,娘和婆婆總是言語要多盯著兒子讀書,多向明志學習,卻常常忽略女兒,我就會像奶奶一樣對兩個孩子一視同仁,給自家女兒最大的自由和尊重。兒子如自家公公期待那樣很有讀書的天賦。受到了家裡人的重視,那我就就給女兒更多的陪伴,陪她學習琴棋書畫,陪她學習管家和看賬目。希望女兒能和自己一樣有獨立的精神世界可以遨遊。
隨著明志官拜吏部侍郎,我在婆家的地位自是水漲船高。李家是出了名的團結和睦,很多李家村的舊人有了錢財以後都是開始爭錢奪利,只有自己家日子越來好後反而是越來越和睦,這些都是奶奶的功勞,她的觀念一直都是什麼人做什麼事情,所以我們從來不肖想自己不能駕馭的事情。
又到了祖母的忌日,我隨著相公到京城的工部任職已經五年了,今年我想回安平縣祭拜祖母,就和同在京城的明志通了信,兩人一拍即合回去祭祖。
我知道明志多年來一直的心結就是沒有見奶奶最後一面,所以對於這次提議更積極的一直都是明志。
五年沒有回安平縣,思念的親人即將相見,近鄉情卻。我遠遠的看見爹爹和孃親兩鬢斑白。等船徹底靠了岸,因為明志現在的官職,安平的縣令和一眾人員全都在碼頭等候著。
“我現在時常能想起祖母那時和我說的話,她說你站的足夠高的時候再回望就發現一切都是雲煙,那縣令是我多年前的同窗,曾經還和其他同窗一起恥笑我,你看如今那諂媚的笑臉。”明志的聲音在我耳邊響起。
“奶奶總是那樣的智慧。”我非常贊同的說。
我親手給奶奶掃墓,放了一束鮮花在墓碑前,因為奶奶生前經常說燒紙浪費資源,不如放一束鮮花給逝者帶去花香。而且墓地陰涼,放久了的花也會變成乾花保留著。
祭祖後我就回了京城,從那以後很少再回安平縣,雖然那裡有著我的親人,直到女兒出嫁,兒子也考中舉人後,相公請辭,我們兩人才回到了安平縣頤養天年,父母健在,我會用餘生守著安平縣,守著曾經養育自己的土地。
我彌留之際有些恍然,恍然回到了小時候,自己在村子裡無拘無束的奔跑著,忽然自己又在院子裡和奶奶一起讀書,又在出嫁前的一晚上和奶奶徹夜長談,最後定格到奶奶說的那句話,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日子。
我想奶奶你看見了嗎,我李明欣的一生都在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年少時有奶奶和父母寵愛,出嫁後有相公相濡以沫,老年後有兒女環繞膝間,如今已到人生的終點,我做到了欣喜一生。
在晚輩的哭聲中我閉上了眼睛,嘴角卻帶著笑容。原來奶奶說得人死的時候人生的片段會在腦海中慢慢回放是這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