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19章

書房裡一箇中年男子和一個稚童在一起練字,這正是明志和自家小兒子,此時的他不由自主的再次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和祖母一起學習寫字的情形。

我這一生從五歲開始讀書,祖母常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如今我做到了戶部尚書,這大魏國最有權勢的幾人之一,我知道人們常常好奇我這樣一個無背景、無根基的人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如果有人問我會告訴他們那是不忘初心這四個字。

我人生第一個誘惑就是被敏思學院的山長看中,他想把女兒嫁給自己,如果成了他的門下我就能得到京城萬松學院的推薦信,自己那時的猶疑如今看來卻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如果選擇了去萬松學院,我確實走上了人生的捷徑,可是自那以後自己是否因為體會了走捷徑的快樂而不再腳踏實地的走路,也許我就不會像現在這樣走的這麼遠。

猶記得當時也是和祖母在書房的對話,至今仍然覺得歷歷在目,言猶在耳:“人生在世要無愧於心,忠於內心才能長長久久的安心”。

我從那以後走的所有路都是無愧於心這四個字,也因為始終忠於本心,周圍的朋友、同僚甚至政見不同的人都對我推崇不已。

我還是吏部侍郎時接到了姐姐明欣的來信,說要回安平縣為祖母掃墓,思索良久後我還是覺得要回去,姐姐不知道此時正值尚書之位空缺,幾個侍郎都是鉚足勁想要競爭上位,我卻在這個時候向皇帝請辭要回家掃墓,猶記得當時陛下和自己的談話。

“愛卿是要回家為祖母掃墓?”

“回陛下,臣自幼讀書就是和祖母一起學習,祖母在臣就讀白鹿書院時無病而終,家裡來信告知時已經下葬,臣沒能見祖母最後一面,後從白鹿書院休學回家守孝三年後又回了京城讀書,一別經年臣竟然再也沒回去過,如今家姐邀臣回家掃墓,臣如何能拒,祖母與臣不止血緣親情,她老人家還是臣人生導師和指路明燈。”

“朕記得現在風靡魏國的豆製品就是你家所制,還有盛行的女子會館和麻將似乎也是你家開始的,還有那軋棉機也是你姐夫創作的,似乎也受過你家祖母的點播,如此奇女子朕也沒見過,你回去替朕也上一炷香吧。”

“多謝陛下體恤。”

“不過愛卿可知道你這一走,那尚書之位可未必是你。”

“年幼時也曾面臨過抉擇和得失的衡量,祖母曾贈言:不忘初心,才能始終,臣磕磕絆絆半生所追求的不過祖母的贈言。”

“不忘初心,才能始終。愛卿的初心又是什麼呢?”

“祖母從臣小時便經常唸叨,學的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如今臣已入場為官,所求不過為官一方,為國為民。”

我是跪著回答的問題,沒有見那人間帝王含笑的眉眼,等我回鄉掃墓後歸京,迎接我的就是晉升尚書的旨意。

我的婚事也是在守孝過後回京城白鹿書院讀書時才商討的,妻子是相識同窗的妹妹,兩情相悅後自然婚定嫁娶,爹孃給我在京城買了個三進的院子用作婚房,我還不知那時妻子已經做好了嫁給窮書生的準備,她後來常說:“原來你不知窮書生,看來我是找到寶了。”

沒有利益摻雜的婚事果然像祖母說的那樣恩恩愛愛,相互信任,有了難題我們也會一起面對,有了感情的生活不再是兩人搭夥過日子,我再一次慶幸自己那一年的選擇。

我已經在尚書地之位做了十年之久,如今已經過了知命之年,自家兒孫也已經獨當一面,朝堂上皇子們爭鬥日益劇烈,自己坐在這樣的位置上必然遭受拉攏,自己這些年輔助陛下推行新政,改善稅收,提高農業生產,引進外來食物的種植,如今也算是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我也該回到生養自己的地方,守著安平縣度過餘生。

辭呈提交上去後,已經花甲之年的陛下在御書房召見了自己。如今的我不用再跪拜在地上,而是被這人間帝王賜了座椅。

“你要致仕?”

“回陛下,臣老了,如今孩子們大了,臣想含飴弄孫,歸隱故里。”

“你如今位高權重,可捨得?”

“陛下可還記得那年臣請辭回鄉祭祖。如今與那時一樣,只為初心。臣追求的已經實現了,如今自然要回歸本心,回故里開一間書店,祖母曾說過有一種沉浸式的書店,內可讀書、買書、學習、喝茶、甚至交友下棋。臣想創辦一家。”

“你這麼多年毫無變化。可嘆可敬,朕準了。”

我回到了府城和已經年至古稀的父母守著群芳會所過日子,在城裡尋了店鋪開著起了書店,我會給寒門學子免費讀書的機會,遇見可塑之才也會提點幾句,不知不覺竟也桃李天下。

我送走了雙親,送走了明欣姐姐,大伯、大伯母,最後只剩明華妹妹和明誠弟弟還算年輕。明誠弟弟連秀才都沒考上,守著祖母留下的豆製品作坊安穩度日。在安平縣也算富甲一方。明華妹妹嫁給了縣裡的一個員外家的兒子,一輩子夫妻也算是舉案齊眉。我們這一家子如今也算是名門望族了。

最近我總覺得身體愈發疲乏,精神愈加遲鈍,孩子們輪流的守在床邊,我那精彩的一生緩緩在眼前劃過,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我做到了自己心中的初心未變,做到了祖母口中的明心立志,志存高遠。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