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不敢開燈,大半夜地鬼鬼祟祟出門,被捉到真是有理說不清,更何況她乾的還真不是光明正大的的事情。
現在九點鐘差兩分鐘。
走出村口,看著空無一人的四周,她從空間裡拿出一個小電驢,坐上去發動。
夜風吹在臉上,痛快。
她的空間裡別說小電驢,汽車,就連大卡車都有。
小電驢開得飛起,十三分鐘到達鎮外的林子。
收好電驢,找一個林子裡樹木比較密集的地方。
她提前來這裡可不是來吹冷風的。
確認對方沒有提前來,一揮手,早就準備好的東西悄無聲息地堆在地上。
拿著保溫杯喝著黑枸杞茶,幾十分鐘後,林子裡來人了。
觀察一陣,確認是對方的人。
她走出去把他們帶到物品的地方。
帶隊的就是老虎。
老虎看著這麼多物資,滿眼放光。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雙方清點完畢,確認沒有少,都默契地沒有出聲,用眼神交流。
下次合作。
回去的路上,小電驢帶來的冷風也吹不散她臉上的熱流。
發財了!
回去時候速度更快,十分鐘就到了。
貓著腰進了房間,唐月牙點起油燈,開始清理戰利品。
錢一共給了十萬零一千,再加上幾沓子各種票據。
十萬,六零年的十萬,現在連萬元戶這個詞都沒出現。
現在的十萬購買力十分驚人,相當於後世的大百萬。
另外還有一個大木箱,在那裡時她沒打開,給她的錢和票已經和她給的那批物資價值相當了。
這個木箱是董爺另外搭給她的,老虎說是董爺給她的見面禮。
董爺手裡流通著不少這種東西。
現在這些東西不值錢,拿出去還換不到糧食,又容易被人盯上。
雖然懂得人都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但看如今的世道也不知道這些東西多久才能重現光明。
這些物的價格就賤下來了。
木箱打開差點閃瞎了她的眼。
珠光寶氣。
翡翠珍珠玉石的珠鏈亂七八糟地纏在一起,各種水頭的鐲子隨意擺放,連張紙都不包起來,任由它們碰撞。
唐月牙還看見了幾個濃豔的綠意,帝王綠。
好傢伙。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首飾釵子,有的質地造型古樸,可能還是古董,以前的達官貴人,宮裡的妃子戴過。
金銀的比較少,頂多鑲上一點在首飾上。
想到現在國家對金銀的掌控力度加嚴,她就明白了。
將這些亂七八糟纏繞的珠寶玉石小心地分離,擺放好,做好保護措施,她差點忙出一身汗。
大大小小,一共138件,放在後世,價值連城,她都能開一個館了。
她上輩子也買過不少首飾,但沒這一回的震撼大,實在是太多了,炸到她的眼睛。
其中一個帝王綠的手鐲,耳環,珠掛,她最喜歡,簡直愛不釋手。
這三樣好像還是出自同一塊玉的,品質相同,不要太完美。
把玩後還是放進了空間。
現在還不到她能盡情把他們戴出去的時候。
這麼一算,還有十幾年。
深深嘆了一口氣。
寶貝們要呆在暗無天日的空間裡這麼久,她好心疼。
算了,她也可以在家裡偷偷帶,安慰好自己,她又雄起了。
唐月牙知道自己賺大了,那些寶貝放在後世一個都價值連城超過她拿出來的物資。
但在這個時候,肯定是黑爺賺大了。
對方要的多,她的東西不僅品質一流,價格也比黑市的低一點,董爺他們手裡有路子,那些東西會成倍翻。
總之,各有各的好。
董爺的紅利在現在,她的紅利在未來。
她屬於長遠投資,風險小,利潤高。
晚上當了夜貓子,又興奮地好久才睡著,唐月牙理所當然的賴床了。
黑毛敲她的房門,沒有動靜,她還在呼呼大睡。
敲了三下,黑毛就停手了。
三下,若是姐姐醒了一定聽得到,會發出聲音回應他。
沒有聲音就表示姐姐還沒醒,也不用敲了。
代表姐姐不想起床,若是強行喊她起床,姐姐一天都不會開心。
黑毛已經是一個既成熟又善解人意的弟弟了。
自己乖乖地洗漱好。他現在年紀小,個頭沒灶臺高,還不能開火。他就就著昨晚留下了現在還有餘溫的水和他房裡的麵包吃下當早飯。
早飯解決了,他就會揹著小挎包放餅乾,再帶上小水壺,關上大門,去和夥伴們集合挖豬草掙工分。
今天姐姐的豬草,黑毛決定幫姐姐挖了。
加油,黑毛!
呼呼大睡的唐月牙不知道自家的小弟弟的雄心大志,還在做著充滿金錢香味的美夢。
今天的黑毛賺錢大隊又加入了一個新成員。
那就是新來的宋解應,宋知青。
起因是這樣的——
昨晚還立志船到橋頭自然直的宋解應下地的第一天就被現實的苦頭折彎了腰。
翻地,不行。
放種,不行。
······
一系列的不行,宋解應都幹不了,腰多彎了會,太陽多曬了會,他整個人都搖搖欲墜了。
面色蒼白到大隊長李衛東都害怕,看著像只剩下一口氣了。
只能喊停。
宋解應想繼續,李衛東都不肯,生怕他直接在這原地沒了。
宋解應第一次有些無措。
他的身體差的原因是因為小時候早產,後來治療後也好多了。也沒別的毛病,就一個,富貴病。
雖然看著病懨懨的,但只要營養品補品供著,他能一直活到壽終正寢。
他家以前能一直這樣供著他,現在不行了,他自己更是連填肚子的糧食每一粒都要精打細算好了,更不用說是補品滋養他的身體了。
他現在只能苟延殘喘地活著。
現在他連農活都幹不了,怕是他想提前預支糧食,村裡也不肯擔他的風險吧。
“你去挖豬草吧。”想來想去,李衛東還是把他編入了挖豬草的大本營。
挖豬草坐著挖都行,這下總行了吧。
一聽還有自己能幹的活,即使工分少,宋解應也很滿足了。
想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李衛東領著宋解應來到了那群正在挖豬草的孩子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