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德統回到洛陽後,進了留守府,未寬甲冑,立即手書安民告示,張貼四門,卻聞府外洛陽當地士紳父老前來勞軍。洛陽士紳父老見得一個身著透血甲冑的少年大步出來,不疑有他,紛紛跪下高聲唱喏:“洛陽官紳、父老,拜見將軍大駕!”
“諸位請起。”史德統趨步向前,將為首的幾位老者扶起。
有人急不可耐地將大批財物抬將出來,獻到史德統的面前:“我洛陽人早就不堪遼人欺壓,盼王師師不至,生不如死。幸將軍驅殺遼人,恢復洛陽,勞苦功高,今將軍率王師駐軍來此,特獻寶貨,犒賞王師。請將軍笑納!”
史德統並不客氣,他示意手下將財物收下,又道:“我軍缺糧,諸位請獻糧粟。”
這時當地士紳父老面露難色,道:“遼人在我洛陽時,曾大括民粟,及遼人逃竄,仍餘下不止萬斛。倘若將軍嫌不夠,只能再向百姓括粟。”
“百姓疾苦我亦深知,然我軍將士要是無糧可食,只怕是釀成兵亂,到時候反禍害了洛陽及周圍郡縣百姓。倘若城中家有餘糧的大戶、士紳獻糧,本將軍將褒獎之。”史德統道。
“聽說遼人入洛,城中亦有不少人爭相在遼人面前爭寵。”史德統暗自威脅,是暗示城中頭面人物應該主動獻私藏糧食。
底下幾人交頭接耳,唯恐這位將軍將他們以通敵之罪綁了去:“我等願意納糧。”
史德統對眾士紳一一褒獎一番,好生安撫,派軍士隨同前去取糧。
等眾人走後,党進湊上前來說:“軍上,我觀城中有不少亂兵地痞乘亂搶劫。”
史德統眉頭一皺,立刻頒下命令:“凡洛陽軍民,私闖民居者,殺!私掠百姓財產牲畜者,殺!強搶民女者,殺!強買強賣者,殺!”
“党進你即刻傳我軍令,自我以下,無論軍民,凡與此四條牴觸者,格殺勿論!從今日起你就是洛陽內外安撫使,除本部馬軍外,再招收流民青壯,巡檢地方,務必維護好洛陽治安。”史德統高聲道。“另外派人打掃舊時宮殿,並派人看守。”
“卑職遵命。”党進虎虎生風的去了。
史德統又喚來李偲,命其招收流民青壯,打散編入各都,又命其安排百姓整飭城防。史德統又親自清點府庫糧草,轉移一部分留為己用之外,其他皆貼上封條,以供河東大軍前來用度。等到清點完畢,已是燈華初上,史德統腹中空空,拖著疲憊的身軀回了留守府,心中暗想,得給自己尋點謀士文吏,若是一直這麼下去,自己恐怕會累死,心中盤算:明日貼出告示,徵辟文吏,給自己分擔分擔。
卻說從洛陽逃出昇天的劉晞馬不停蹄逃到鄭州城下,一清點當初出城的兩千兵馬,如今不到一千,劉晞收拾心情,派人叫城,回答他的卻是城上射來的一陣箭雨。
原來城中守將原是遼人任命的京洛巡檢使方太,契丹人原本押送他去洛陽上任,至鄭州時,這方太並不甘心臣服遼人,他疏財遍賞鄭州軍士,殺了隨行的契丹人馬,想率軍西進投奔河東。但鄭州軍士卻不願意,方太只好整飭城防,團結義勇,並廣派遊騎,四出偵查,以備遼人。劉晞眼見入城無望,遂引軍南去了許州,借道許州,倉皇奔回開封。
此後兩日,史德統坐鎮洛陽,團結周邊義勇,招撫流民,安排生產,可謂是忙的團團轉,貼出的招募文吏告示如石沉大海,卻不見一個人前來,急的史德統都有點懷疑人生:咋自己就這麼不受人待見。
一早,卻見士卒匆匆來報說,有鄭州來人求見。
史德統心中狐疑,召見來人。來人自報是鄭州守將方太手下心腹親兵,聽聞將軍帥河東兵馬光復西京,特遣他前來送上賀禮,請求歸附。史德統聞言大喜,令士卒收了財禮,並對來人說道今本帥奉河東主上命,光復京洛,兵鋒所指,逆我者亡!爾等新歸之士,本是良家子弟,不幸淪為盜賊,今爾歸附新朝,可見從善之心仍在。爾等若想贏得生前身後名,便是守好城池,洗脫罪名,凡有擄獲,皆與爾等分配,誓殺胡虜走狗。來人聞言喏喏不敢言語,史德統好言寬慰,叫他回去稟報方太:不日河東大軍即將親至,令他好生經營鄭州,並答應為方太請功。來人聞言喜不自勝,千恩萬謝之後,回得鄭州覆命而去。
史德統又立即親書一封書信令士卒快馬傳至郭崇威處,信中言鄭州歸附事宜,郭崇威閱信後大悅,對周圍的將官說道:“真是虎父無犬子,這史德統可真是我的福將啊!不到半月,光復四城,吾定要上報郭帥,請郭帥在陛下面前為其請功”。眾將官也多多少少知道史德統與史弘肇的關係,也紛紛附和。郭崇威當下回信一封,命史德統暫代洛陽巡檢,行留守府事。
史德統之後又巡查洛陽四城,親自抓了幾個挑事的地痞亂兵,就地正法,半個時辰之內,幾個血淋淋頭顱被懸掛在天津橋兩頭,如旗幟一般赫然在目,洛陽百姓皆肅然。
午時,史德統打馬回到留守府,士卒來報說有一個文士揭了告示,前來應聘文吏。史德統心中好奇,遂引士兵將那文士帶來。
來人二十五歲年紀,一襲舊衣卻漿洗的乾乾淨淨,見得史德統卻只躬身行禮,顯得不卑不亢。史德統見此人舉手投足不像普通人便開口問道:“敢問先生尊姓大名?不知在哪高就?”
這男子暗自心驚光復洛陽城的竟是一弱冠少年,舉手之間更不像一般的赳赳武夫,遂回道:“小人趙普,幽州薊縣人氏。現居洛陽,因偽人當朝,小人恥與為伍,至今仍是白身。小人代洛陽百姓謝過將軍光復洛陽,還我生活的大恩。”趙普一揖到底。
“你叫趙普?”史德統高聲尖叫,心中狂喜,卻嚇得趙普一個激靈,以為自己說錯了哪句話。
史德統心裡卻笑道:這真是剛想瞌睡,就有人送上枕頭。這也太巧了了吧,也怪史德統自己運氣太好,這趙普原本祖籍幽州薊縣,曾祖父是唐末三河縣令,祖父趙全寶,在唐末任澶州司馬,父趙迥,五代時任相州(今河南安陽)司馬。後唐時期,幽州主將趙德鈞連年征戰,家國不寧,趙普之父趙回不堪戰亂,族遷居常州(今河北省正定縣),後晉天福七年,又遷至洛陽,趙普為人淳厚,沉默寡言,當地的豪門大戶魏員外很欣賞他,將女兒許配給了趙普,趙普遂成了洛陽人的女婿,趙普看到百姓窮困,時常接濟周圍鄉鄰。後晉開運四年,趙普聞遼兵攻佔開封,天子被擒,欲舉家遷往河東。又逢偽西京留守劉晞當得洛陽父母官,聽聞趙普之名,欲徵辟其為幕僚,趙普不欲與戎狄同事,遂稱病不從,劉晞聽聞大怒,欲殺之,左右勸道:趙普也是洛陽鄉紳,如若殺之,其他鄉紳必惶惶,不利大人治理洛陽,若將其放過,其必感大人恩德,也昭顯大人愛民之心,劉晞這才放過趙普。
史德統意識到自己失態,連忙解釋道:“這幾日,在城中多有聽聞先生的種種亮節,今日有緣結識先生真是三生有幸,請受在下一拜!”
趙普聞史德統如此之說,也是受寵若驚,連忙回禮,言道:“小人手無縛雞之力,未立寸功,身有餘財只能接濟周圍鄉鄰,眼看山河遭戎狄之手卻無能為力,亮節之說,愧不敢當!”
“先生自謙了,今日,我軍中暫缺行軍掌書之人,請將軍暫屈之,以先生大才,來日封侯拜相不在話下。”史德統言辭懇懇。
“將軍不嫌小人卑微之身,小人豈敢再作推辭。”趙普心中也是暗喜。
“哈哈……現在午時,先生定是尚未用飯,不若一同用飯?”史德統喜道。
“固所願。”兩人相視一笑。
兩人就在這留守府大堂之上邊吃邊談,趙普暗自心驚史德統身為一軍指揮,菜食與普通士卒並無兩樣,史德統解釋道:“國家困難,能吃飽飯已是不易,自己在軍中定下規矩:眾將與士卒同食,自己也不能有違,倒是委屈先生了。”
趙普聽後長嘆一聲道:“將軍真有武成候之風啊!”
飯後兩人又作一番詳談,直至夕陽西下,趙普言明日即來留守府公幹,史德統親送趙普至留守府外,這才轉身回府,望著絢爛如火的晚霞,史德統心中湧現無限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