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王審琦一頓好言安慰,聽手下軍士說那張洵一人一騎,槍挑好幾位騎手,遂問道:“張洵,你在哪習得一身的馬上功夫?竟挑落我軍中幾員好手。”
那張洵聞言拱手道:“將軍當面不敢有假,小人本霸州霸縣人士,因年年苦於遼人之亂,遂帶了這幾位家鄉玩伴,南下討些生活。小人行至青州之時,青州正在招收士卒,遂帶著幾位兄弟投了軍,分到了方太方將軍的麾下,從未遠離直至將軍身死。”
“至於小人馬上功夫……小人家鄉霸州靠近契丹,民風剽悍,自古家家養馬,村落四鄰的小孩十一二歲就能上得馬背,十三四歲就能騎馬張弓射箭,相較中原,很多人都騎藝嫻熟,小人的騎藝水平若在霸州只能算得上是中下之等。”張洵頓了一頓道。
“哦?那霸州百姓的騎術與契丹相比,孰高孰低?”王審琦心下吃驚,連忙追問。
“那契丹人自小就在馬背上生活,小人曾親眼看過七八歲的契丹小孩就能控馬飛馳,馬上張弓射箭也等閒自若,我等霸州之民與之相比,自然是相差太多。”張洵解釋道。
張洵見王審琦聞言神色失落,又道:“契丹人雖然騎射了得,但不是沒有擊敗它的的可能,我觀契丹兵馬衝鋒雖然勢大,但是勇則勇已,然而卻亂亂哄哄,沒有陣型,若是能有一隻騎兵,陣型嚴整,號令統一,與之對攻,只要擋住其前鋒一擊,隨後反擊,必能破之。”
王審琦聞言精神一震,虎目掃了一眼張洵,心下對其認識又高了一個臺階。遂欣然道:“不想鄉野之間,竟有汝等大才。張洵你此番在我軍中就暫代騎兵都統一職,你那幾個兄弟也一併歸入你的麾下。”
張洵心中狂喜,本以為死罪難逃,這下卻因禍得福,做了騎兵都統,當即拜倒:“願為軍上效死。”
王審琦隨後命人在群賊中挑出幾個惡首,(那史老二和楊三也有幸在其中),砍了頭顱,掛在樹下,被俘虜的一眾賊匪見狀無不嚇得屁滾尿流,王審琦又出來訓斥眾賊匪,命士卒押解這群賊匪回了鄭州交予判官趙普,用作入冬汴河清淤的雜役,隨後又將賊匪搶來的財物錢糧一一還給大隗鎮的百姓。
休整一夜,王審琦欲第二日兵發大隗山,那大隗山的寨主昨日夜晚聽聞陸續逃回來的嘍囉說,鎮上來了一支上千的官軍,凶煞的緊,將他們殺的人仰馬翻。那寨主聽聞此訊,如五雷轟頂,急忙讓手下收拾細軟,準備連夜出逃,等了半晌不見有官軍上山,寨主心下狐疑,便派人下山打探。下山的嘍囉回報說那夥官軍只在鎮子裡活動,並未派人上山。
寨主心下一陣輕鬆,心存僥倖,認為這夥官軍必不是來尋自己不快,只因自己手下下山劫掠撞到槍口上了。遂讓人整頓寨子防務,以防萬一,心下求爺爺告奶奶,讓這夥官軍趕緊走路。
估計這位寨主拜錯了神仙,第二日一早,王審琦派了一千士卒在張洵的引導下猛攻山寨,不到半個時辰,寨子就破了。
那寨主心知若破了山寨,自己必死無疑,遂上的前線激勵眾嘍囉,可能是那寨主穿著太招搖,或者動靜太大,攻寨的士卒中不知是誰,放了一箭,不偏不倚,正中了那寨主的額頭,死了個透心涼,餘者眾嘍囉見狀紛紛作鳥獸散,跪地投降。
那寨主昨夜打包好的金銀細軟一分沒動,進了忠義軍的腰包,王審琦隨後又命人將寨中糧草搜刮一遍,處死了幾個惡首,將投降的一行賊匪押解回鄭州,而後又一把火燒了山寨。
回到山下,王審琦見張洵正將那寨主安葬在坡下,心中感嘆此人真忠義也。
此後數日,王審琦率大軍入陽翟,隨後越過許州入了汝州地界,過郟縣,走襄城,相繼攻破十餘座山寨,繳獲錢糧牛羊無算,並俘虜三千餘眾的賊匪。汝州的流賊盜匪聽聞王審琦的威名紛紛從汝州境內南逃至鄧州、唐州。
九月十五日,王審琦於襄城接到石守信的快馬傳信,相約九月十八日合攻許州潁昌的賊軍,王審琦遂命人押解財貨與俘虜返回鄭州,自己則率大軍快速朝潁昌前進。
再掉過頭來看石守信這邊,自從九月初從新鄭出發後,石守信只在長葛和許田鎮擊潰了兩夥流賊,除收穫了些糧草以夠己用外,只俘虜了五百多名賊匪。
石守信大感鬱悶,便廣派遊騎,四處偵查,隨後又在潁昌周圍踏平了幾座小的山寨,搜刮了一點給養。
九月十一日,遊騎來報,言潁昌有大股流賊盤踞,人數大約有七千餘眾,賊首是一個名叫‘踏地龍’的強人。
這‘踏地龍’本是長社縣一富戶家的馬伕,遼人北來攻陷了開封府,相鄰的許州也遭了秧,這家富戶也被遼人洗劫一空,這‘踏地龍’於是斷了生計,只好投了匪,因有些武藝和頭腦,被眾賊匪推舉做了二當家的,後來山寨火併,他一刀殺了寨主,眾賊人都是混口飯吃的,跟誰吃不是吃,遂又推舉他當了寨主。遼人北逃後,許州地界群龍無首,‘踏地龍’看準機會佔了潁昌州城,北漢朝廷忙著收復開封城,也沒空顧及許州這等荒亂之地,‘踏地龍’看開封沒有動靜,於是不停地開始招收人馬,旬月以來共招收五千餘人馬,並自封‘沖天大將軍’,不知黃巢底下有知,是否能被活活氣醒。
這‘踏地龍’自從佔了潁昌以來,可苦了當地的百姓,巧取豪奪,一言不合就屠人全家,收繳的錢糧財物不可勝數,其殘暴之性,比遼人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地百姓惶惶不可終日。
石守信收到消息後,心中計較已定,當下命遊騎四出截殺‘踏地龍’的斥候探子,他要讓潁昌的賊人變成聾子、瞎子,隨後率軍晝伏夜出,悄悄地潛藏在離州城北面不足三十里的山中,靜待王審琦軍的到來。
九月十八日,辰時三刻,王審琦的大軍進至距離潁昌州城西面不足三十里的一處山下。
“報!我家石將軍請王將軍待我軍與賊軍大戰之時,攻其後翼。”一名遊騎前來稟報。
“回去告知你家將軍,請他放心,王某親率大軍為其掠陣。”王審琦對信使說道。
“命大軍休息一刻,火速開拔,若有違者,嚴懲不貸。”王審琦轉頭對傳令兵說道。
此時的石守信已將大軍開到了離潁昌城下四里之地,城上的流賊見到大軍開來,早已前去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