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3章

雖然韓烈並不看好趙構。

但他帳下,這支臨時拼湊起來的團隊成員。

卻是意見一致,表示要去濟州。

眼見大家都要求去濟州,韓烈只得點頭道。

“那就去濟州。”

“董山,你返回前營,與張懷率領前營開路。”

“此去濟州,尚有數百里路程,以我們的速度,至少也得五六天時間。”

“如今到處都是兵荒馬亂,匪患四起,還得謹慎行事。”

“卑職遵命。”董山拱手一拜,策馬飛奔而去。

“伯奮,仲熊你們兄弟,率領後營,協助子羽,護衛中軍。”

“戚方,傅慶你二人,率領所部人馬,負責斷後,防範後衛安全。”

“少嚴,你統領中軍,胡天寶,王橫你二人,率隊護衛兩翼。”

在韓烈一番安排下,大隊人馬,調轉方向,不再向濟陰城前行,而是轉道向鉅野方向,沿運河而行,前往濟州。

這一路走下來,韓烈這支隊伍,竟然膨脹到了十萬人。

主要是濟南,東平二府各州縣百姓,受到金兵劫掠殺戮。

加上一些潰兵,在途中不斷加入到了韓烈軍中。

因為韓烈手中有錢,而且是一筆鉅款,還有多達一萬七千匹戰馬。

為此,對於投奔而來的流民,以及潰兵。

韓烈照單全收,予以救濟,潰兵被編入中軍大營。

百姓流民跟隨隊伍前行。

原本預計六天的路程,足足走了十一天,才到濟州城下。

然而,早在五天前,趙構卻被尚書左丞李綱,以及韓世忠率領的一支軍隊,護衛著去了應天府(商丘)。

此時的濟州城內,倒是還有一支軍隊。

統兵的將領叫王德,此人是西軍統制劉光世手下的統領。

王德在濟州,只有一千精兵,以及剛收編的兩千新兵。

面對韓烈率領的十幾萬人馬,確切說人數已經達到十二萬之眾。

當然,這支龐大的隊伍,主要是百姓為主。

雖然沿途收編了一部分潰兵。

此時,韓烈的中軍,也僅有五千人士卒。

前營董山,張懷手中有一千士卒。

後營戚方,傅慶手中有一千士卒。

左右兩翼的胡天寶,王橫手中,各有五百士卒。

也就是說,韓烈這支龐大的隊伍,實際只有八千士卒。

而且還都是缺乏訓練,沒有統一編制的雜牌軍。

站在城頭上的王德,見到韓烈的官憑文書之時,卻是斷然拒絕打開城門。

“空口無憑,本將奉命鎮守濟州,沒有軍令,不敢開城。”

“爾等可以速速退去,亦或者在城外紮營,待我請示劉太尉(劉光世),稟明大元帥(趙構)再做決定。”

得到王德回覆,劉子羽立即建議道。

“韓大人,既然康王即將繼位,康王生母,賢妃和王妃皆在營中,何不請出來叫門?”

這一路走來,韓烈已經決定,絕不與趙構進行捆綁。

也就是說他可以遵從宋廷為尊,但絕不會服從宋朝的調遣。

眼下對於他來說,趙構不在濟州,免於見面,可謂是正中下懷。

“子羽,你有沒有想過,王德此人是否可信呢?”

韓烈一言問出,劉子羽頓時後背發涼。

如今康王即將繼位,那賢妃韋寧,就是妥妥的皇太后,康王妃邢秉懿,也是名正言順的皇后。

這個時候把二女抬出來,萬一王德包藏禍心,他們可就萬死莫辭了。

“韓大人說的有道理,既然王德不足以取信,咱們不能冒險。”

張伯奮當即表示贊同韓烈之言。

“如今咱們這支隊伍,如此龐大,濟州既然不能進,那我們該怎麼辦?”

劉子翼和張仲熊都有些茫然問道。

“莫如轉道去應天府,官家在應天府,他要是見到賢妃和王妃,定然會十分高興。”

劉子羽這個忠宋臣子,再次提出要去應天府的提議。

張伯奮緊接著也附和道:“我看可以。”

“我反對。”就在韓烈要開口之際,李孝忠沉聲說道。

“此去應天府足有三四百里路程,如今咱們的隊伍如此龐大,一路走過去,風險不說。”

“十幾萬百姓去到應天府,你們有沒有想過,官家如何安置?”

“其次,應天府與汴京近在咫尺,金兵若是再次殺來,我們跑的了,這些百姓怎麼辦?”

“難道要把他們再次丟給金軍嗎?”

李孝忠這番話一齣,劉子羽和張伯奮幾人,一時也是無言以對。

如今他們這支隊伍,人數已經高達十二萬之眾。

這些都是逃難的百姓,若不妥善安置,他們要麼只能被殺,要麼成為賊寇。

“韓大人,這事您怎麼看?”

眼見韓烈沉默不語,張伯奮抬了抬頭,看向韓烈問道。

“百姓信賴我們,跟著我們一路走來,我們決不能拋棄他們。”

韓烈慨然說道。

“但既然官家去了應天府,我們總要探聽一下虛實。”

“咱們現在兵分兩路,子羽,伯奮你二人,以及孫傅,李若水等朝中官吏,準備一批錢財去應天府。”

“傅慶,你率領一營軍士,負責眾人安全。”

“到達應天府後,若能夠見到官家,在陳述我等擁立之心,以及眾將士的功績。”

“我帶著隊伍繼續南下,前往沂州安置。”

“沂州有橫跨千里的沂蒙山脈,又有東海之濱,不但地處要衝,而且易守難攻。”

“我們若能夠在沂州紮下腳跟,也能為我大宋,守住京東東路各州不失。”

韓烈的這番提議,立即得到眾人一致贊同。

張伯奮率先附和並贊同道。

“昔日家父在徐州擔任知州時,曾言徐州之要害,首在沂州。”

“沂州乃九州徐州琅琊所在,有徐州門戶之稱。”

“韓大人能夠想到在沂州落腳,安置百姓,抵禦金兵南下,實屬高瞻遠矚。”

“我等願聽韓大人號令。”劉子羽,李孝忠等人也紛紛拱手錶示支持。

隨後,劉子羽,張伯奮二人,帶著朝著孫傅,李若水等朝臣。

在五百騎兵護衛下,實際是會騎馬的軍士,攜帶十萬貫錢財,以及五百匹戰馬,一路奔赴應天府而去。

韓烈則率領大隊人馬,繞過濟州,沿著運河南下,一路直奔沂州。

經過數日行軍,韓烈來到沂州治下的費縣。

此時的金兵雖然劫掠,奪取了京東西路大部分州縣。

但地處京東東路的沂州,除了新泰遭到金兵劫掠外。

治下的臨沂,沂水,費縣,氶縣卻還算太平。

面對韓烈帶來的十幾萬人馬,當然主要是流民百姓,僅有八千士兵。

費縣知縣鄭繼學,得知韓烈是朝廷人馬,倒是沒敢閉門阻攔,而是親自來到城門口迎接。

沒辦法,費縣僅有二百鄉兵,幾十名衙役,面對韓烈帶來的十幾萬人馬。

他自是不敢生出半點違抗之心。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