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12章

朱元璋的眉頭一緊,這不就是殺富濟貧嗎?

這確實是朱元璋一直想要乾的事情,但朱元璋知道這件事恐怕沒有那麼好乾。

而後,朱元璋看著任以虛苦笑道:“任先生,那不就成了李自成了嗎?”

那日任以虛對朱元璋講的明末時的故事,朱元璋還記憶猶新。

李自成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顯然,是不可能被那些士大夫接受的。

朱元璋若是如此貿然行事,雖然老朱有把握把這江山坐穩,但是那些士大夫,絕對不可能痛痛快快的,把自己已經吃進嘴裡的東西,再吐出來。

若是弄得天下大亂,可就得不償失了。

任以虛笑道:“李自成的手段,確實是太簡單粗暴了,而且也是不可取的。”

“不過老爺子你手裡不也有工具嗎?”

“公家的錢是怎麼來的?”

“還不都是從鄉親們手上收來的?”

朱元璋微微頷首。

其實任以虛也猜到了,朱元璋這麼在乎這個所謂的公家。

這個公家,絕對不是隨隨便便那點糧食,或者是老朱義務勞動,才得來的,應該也是有一套,比較原始的稅收制度。

見老爺子給了自己肯定的答案,任以虛在一旁笑盈盈的說道:“那搞一個階梯稅制不就可以了。”

聽到任以虛的話,眾人頃刻之間靈光一現,腦海之中好似被點亮了一般。

“階梯稅制?”

任以虛隨手在一旁比劃了起來。

“老爺子你有十畝地,你每年往公家交五十斤糧,我家只有兩畝地,但是也要跟你一樣往公家交五十斤糧,您覺得這樣公平嗎?”

朱元璋父子六人面面相覷。

這件事,說公平吧,倒也公平,畢竟公家的事情,是服務全村每一個人的。

朱元璋的眉頭緊鎖道:“任先生的意思是,讓咱交八十斤,讓先生交二十斤?”

任以虛微微頷首。

“對,就是這個意思。”

“公家,就是要根據每家每戶不同的家產,收取不一樣多的糧食。”

“與此同時,公家還可以獲得大量的數據。”

“比如每家的具體收入多少云云,這樣將來公家想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還可以利用這些數據,才完善決策,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朱元璋彷彿是醍醐灌頂一般,瞬間便清醒了過來。

不僅僅是如此,倘若大明真的能夠如此行事,對於各地的掌控,都提升不止一個檔次!

而此時的任以虛也繼續說了起來:“而且咱們村裡,現在還是以小農經濟為主。”

“小農經濟最關鍵的東西不就是土地?”

“公家完全可以將全村的土地,全都清點丈量出來,畢竟土地這玩意不是個小物件,說藏就給藏了。”

在一旁的朱棣卻疑惑的問道:“可是先生,若是村裡以後有人繼續開荒,那公家的賬豈不是又亂了。”

土地這玩意確實藏不住,但是土地跟土地之間,是有區別的啊!

有的地方是荒地,一粒糧食都不長。

而大明經過了元末的大亂之後,現在最多的東西就是荒地。

這也是朱元璋沒有急著清丈天下土地的根本原因,反正百姓們還需要開墾。

與其勞民傷財的清丈土地,不如趕緊鼓勵百姓開荒。

等到全天下的荒田都開墾的差不多了,在丈量土地。

只不過顯然朱元璋忽略了一個問題,等到那個時候,天下的土地是都開墾完了,但是新的地主階級也形成了。

不僅如此,等到那個時候,這一批新崛起的豪強,甚至都已經完成了對大明各級衙門的勾結。

屆時想要再清丈天下土地得到的數據,基本上也就是隻能當個樂子看了。

聽到朱標的問題,任以虛隨口而出道:“通知全村的鄉親們,日後開墾土地,需要向公家報備便是了。”

“只有按照規定開墾出來的荒地,才歸他所有。”

朱標的眉頭一緊,看著任以虛問道:“若是他們不肯報備呢?”

聽到朱標的問題,任以虛的臉上不由得浮現出了一抹冷笑。

“權責統一,如果他不報備的話,如果他這片荒地被人搶了,或者是租子收不上來了,也別找公家給他評理就是了。”

這無疑就是將未經報備,擅自開墾的土地,逐出了《大明律》的保護範圍。

聽到任以虛的話,在場的眾人,頃刻之間便是眼前一亮。

如果真的按照任以虛的這個設想走下來,看似朝廷每年收上來的銀子沒變,但是實際上,卻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尤其是日後災年,朱元璋完全可以,大搖大擺的直接下詔加賦。

而後再免除,擁有多少土地之內的人的賦稅。

如此一來,縱然是朝廷南征北戰,需要增派餉賦,那也只是在跟那些鄉紳富豪徵稅。

這幫人,一個個吃的腦滿腸肥的,就是掐死他們,他們也不會膽子肥到去造反!

這樣一來,朝廷無論是幹什麼事,都是有錢的多出,沒錢的少出或者不出!

聽到任以虛的這套方案,朱元璋就差直接站起來拍手叫好了。

自己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竟然還不如任以虛!

烔之以威,施之以利!

條理清晰!

朱元璋不敢置信的,看著眼前這個雙目失明的青年。

年紀也不過就是比朱標大幾歲罷了,竟然談笑間,就能拿出來這麼完美的解決方案,甚至將每一個細節,都給處理清晰。

即便是任以虛以科舉入朝,將來也絕對是一塊宰輔的材料!

不過朱元璋還是有些擔憂的看著任以虛問道:“不過任先生,咱還擔心一件事情,就是咱村,真的能養得起這麼多的娃娃書嗎?”

任以虛聞言忍不住笑道:“老爺子,娃娃讀個書,沒有您想的那麼花錢,明朝都能做到的事情,您做不到?”

朱元璋聞言眼前不由得一亮…….

“先生此話當真?”

任以虛點了點頭繼續說道:“明承元制,以五十戶為以社,一社設一學,弘治十七年,明朝皇帝便曾經下過詔令,凡未十五歲以下者,都必須入社學讀書!”

朱元璋的臉上盡是震驚之色。

“這,這當真是明朝皇帝做的?”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