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任以虛話的朱元璋,坐在一旁的板凳上,臉色陰晴不定。
他悲的是,大明被人所顛覆。
但是他,同樣同情那個,跟自己稟性相近的李自成。
而任以虛雖然同情,風雨飄搖中,抱憾而終的大明,但也同樣同情李自成。
京城是李自成打下的第一座大城池嗎?
顯然不是。
李自成在此之前,已陷長安、太原等地。
這兩地,因為沒有受到鼠疫的蹂躪,繁盛程度,絲毫不亞於,當時被鼠疫禍害到,十室九空的京城!
為什麼大順軍在攻入其他城池時,沒有腐化,反而是進了京城腐化了?
原因很顯然,因為有人在故意抹黑李自成!
士大夫?
顯然也不僅僅是士大夫,在明末之時,不乏頭腦清醒之人,如長沙知府堵胤錫,便最早的提出了,要與李自成餘部聯合,共抗女真。
但是江南的那些士大夫在幹什麼呢?
他們在商議著聯擄平寇……
東林、復社諸公,他們對於大明來說,基本上就是,死了比活著還要有用。
只可惜,他們並沒有死。
不僅沒死,在清代以後,東林黨、復社的後繼之人,還逐漸形成了一個浙東學派。
遙奉王守仁、黃宗羲為宗,對明末及南明史,肆意算改,極盡抹黑之能事。
直至九十年代末,顧誠教授《南明史》問世以後,世人才知道,在明末還有一位,比肩岳飛的將軍,李定國!
若非顧誠先生,李定國兩厥名王天下知,至今能有幾人識?
東林貴物,實至名歸!
當聽到八千萬兩這個數字時,連朱棣都忍不住了。
“簡直是豈有此理!清流誤國!清流誤國啊爹!”
良久之後,朱元璋才堪堪回過神來,臉上露出了一股釋然的笑意。
“大明亡在此等豪傑手上,不虧!不虧!”
縱然原本歷史如此,又能如何?
現如今老天爺將任以虛送到了自己的面前,就是要讓大明不再走以前的老路!
就已然意味著自己治下的大明,將會比原本歷史上那個大明,還要強大!
任以虛的臉上浮現出了一抹不解的神情。
“老爺子,您心裡不堵了?”
朱元璋不由得仰天大笑道:“何止是不堵了!聽先生一席話,勝過咱自己苦讀十年死書!”
在任以虛的心裡,自己不過就是當講故事一樣,跟自己的救命恩人和學生,講了一段明代的歷史。
任以虛就是打死也想不到,自己現在就是身處大明。
自己講的並不是歷史,而是大明即將被扭轉的未來!
聽到這裡,朱棣的心頭不由得一喜,老爺子放過自己了?
還沒等朱棣鬆口氣,朱元璋話鋒一轉,看著任以虛笑道:“任先生,您能跟咱講講,這大明的皇帝,都有哪些特點。”
話音剛落,朱棣的額頭上頓時,便滲出了一抹冷汗,帶著哭腔的,看著朱元璋說道:“爹,先生說了,一天不宜學太多東西,否則腦子消化不了……”
還沒等朱棣說完,任以虛便在一旁打斷道:“沒事,就當是閒聊唄。”
“首先啊,就是朱棣,這個乾的倒還可以,沒啥挑的。”
朱元璋在一旁搖了搖頭說道:“任先生,您就說那種有個性的。”
“哦,那就是朱棣他重孫子了,正統皇帝。”
朱元璋的嘴角不由得微微抽搐了一下。
“正統皇帝的名諱是?”
“叫朱祁鎮。”
“朱祁鎮總想學他爹,他太爺爺,親征大漠,然後他就去了。”
朱元璋微微頷首:“哦,祁字輩,那然後呢?”
“然後手握五十萬大兵的他,就被瓦剌人給抓了,留學了一年,外號大明戰神。”
“還有他兒子,朱見深,這個倒是沒什麼挑的,國力稍有恢復,就是喜歡大自己十七歲的奶媽……”
朱元璋的表情逐漸陰冷了下來:“見字輩……任先生,還有嗎?”
“有啊,明武宗朱厚照,喜歡小寡婦,自己還化名朱壽,給朱壽封了個鎮國公的爵位,就是胡鬧了一點。”
“然後就是修仙皇帝朱厚熜,平時就愛修個仙,煉煉丹藥什麼的。”
“最後差點被宮女殺了……”
“厚字輩,出了倆人才,好啊!”
在一旁的朱棣,現在想死的心都有了,以前怎麼沒看出來,自己這個先生嘴這麼碎啊!
“接下來就是,明穆宗朱載垕,這位沉迷女色,在位六年就死了。”
“再往後就是明神宗朱翊鈞,也就是萬曆皇帝,這位可厲害了,二十年不上朝,史學家總結,明朝亡於萬曆。”
“然後就是朱常洛了,吃了個叫紅丸的藥,然後就覺得自己又行了,連御六女,嘖嘖,好人也給累出毛病來了。”
“下面就是明熹宗朱由校,人稱木匠皇帝,這位是壓根看不上皇位,就想當個木匠,所有國家大事都交給了一個,叫魏忠賢的太監。”
“最後就是大明最後一個皇帝,明思宗朱由檢。”
“這位就是臨危受命,本來是位王爺,沒學過帝王心術,他勤於政事,勵精圖治,立志實現明朝復興。”
“奈何朝中就沒幾個為國為民的大臣,最終無力迴天,李自成攻入北京後,自縊於煤山。”
朱元璋在一旁,不由得掏出了自己的小本本。
一邊寫,一邊咬牙切齒的喃喃道:“好啊,好啊,祁字輩,見字輩,厚字輩,那個萬曆也是翊字輩的吧,還有一個由字輩的木匠。”
“總共傳了十個字輩,五輩人裡有人才。”
朱元璋在一旁一邊寫,朱棣在一旁邊哆嗦。
“好嘞,先生,咱還有點家事要處理一下,咱就不打擾您了。”
“那個,老四,你過來,咱有事跟你說一下。”
朱棣的額頭上,不由得滲出了一層冷汗,這可能是他這輩子,最難做的決定了。
跑吧,被抓回來會被打死,不跑吧,現在會被打死。
不過,他是朱棣,最終,他選擇了搏一搏。
朱元璋話音未落,朱棣“噌”的一聲便躥出了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