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了葉小漁的騾車,五嬸笑著喊道:“好些日子沒看見你了,這是進城了?”
葉小漁勒緊韁繩,騾子停下腳步。
“是啊,帶孩子們四處逛逛。”
“有錢就是不一樣,出去一趟不少花銀子吧?”
沒等葉小漁回答,大琴嬸剜了五嬸一眼。
“花多少和你有什麼關係?一天不打聽別人的閒事,心裡就難受。”
兩個女人半真半假地吵起來。
那日問路的男人叫黃禾生,會些木匠活,口碑在稻香村數一數二。
誰家有點什麼事他都衝在前面。
只見他臉色凝重,上前小聲問道:“你去城裡瞧出什麼異樣沒?聽我家遠房親戚說,咱們主帥陣亡,韃子怕是有攻城的苗頭。”
葉小漁正愁沒辦法放出消息,於是謹慎地回道:“確實看見好些百姓舉家搬遷,至於是不是因為戰亂就不知道了,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早點做準備還是有好處的。”
幾人聽聞都沉默下來。
黃禾生喃喃說道:“就算真有其事,為避免恐慌,官府也不會提前告知的,一旦兵臨城下,咱們就真成了待宰的羔羊了……”
葉小漁見其餘人都露出惶恐的神色。
大琴嬸急切地說:“我家那口子昨兒個進城沒瞧出什麼異樣啊……消息準不準啊?要是真的,可得早做準備啊,咱們這連座山都沒有,一旦敵軍入城,誰都別想活命了。”
五嬸想了一會兒,為難地說:“具體的情形咱們又不知道,一旦消息不準確,豈不白白的背井離鄉?辛苦一輩子就攢下這點家底,都一把年紀了,還怎麼從頭來過……”
葉小漁心裡也不是滋味,不管什麼荒,苦的都是老百姓。
於是小聲建議:“可以先做準備,看情形再決定,無外乎囤積些乾糧、衣物和藥材,不管逃不逃荒,這些都是能用到的。”
黃禾生眼睛亮了亮:“小漁兒說的沒錯…… 我這就回家和老婆子說一聲。”
他裹了裹襖子就走,眾人也都各自散了。
葉小漁回家後,一頭扎進房間裡。
小溏剛剛在車上聽了個大概,雖不是很明白,卻能聽出是件極其重要的事。
於是抱起床上躺著吃腳的歲歲轉身就要回自己的房間。
葉小漁衝他笑笑:“餓了喊二姐……”
回過頭,掏出紙筆,打開從鎮上買的地域圖,首先要確定逃荒的地點。
寧遠臨近北方,西南地區高山環繞,河流充沛,氣候溫暖溼潤,降水豐富,是絕佳的居住之地。
此地距離寧遠三千多里,就算有騾車,緊趕慢趕也要走上兩個多月。
還不包括期間有可能產生的延誤。
也許途中會遇見更佳的居住地,擊退敵軍後,朝廷也會做出相應安排。
有的遣返原籍,更多的就是分配荒地,鼓勵耕種。
還有一種最不好的結果,那就是改朝換代……
逃荒必不可少的是食物和水。
其次是衣物被褥、炊具餐具。
衣食有了,就差住的方面了。
葉小漁畫了張簡易的帳篷,材料選擇厚實一點的油布。
在布料上塗上桐油,具備一定的防水性能。
框架採用木棍或竹竿,這些材料輕便且易於加工,可根據帳篷的大小和形狀進行搭建。
窮苦百姓家要繳納賦稅,每年的收成都不夠全家老小一年的口糧。
好在馬上就是春季,地裡的野菜倒可以用來充飢。
哪家都有老弱婦孺,最好將耕地的黃牛換成騾子。
黃牛相對騾子貴上許多,而且行路又慢,路上不確定因素太多,要是山道牛車也上不去。
即使沒條件置辦騾車,也得有輛木板車。
油紙、油布、繩索和藥材,驅蚊蟲的藥,都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千層底的布鞋一定要多備幾雙。
可以炒些麵粉帶著,幹吃或者用熱水沖泡都很方便……
最重要的就是抓緊時間將房子和田地出手。
這些都是寫給村民的。
她雖不是救世主,可她身為軍人,力所能及的還是會義無反顧地去做。
廚房傳來一聲脆響,葉小漁忙掀了簾子進去。
只見葉小溏呆呆地看著眼前碎掉的瓷碗,坐在嬰兒車裡的歲歲被嚇得哭了起來。
“碗打破了……”
葉小漁抱起歲歲翻著葉小溏雙手看,繼而柔聲問道:“沒扎到哪吧?一隻碗而已,不打緊,歲歲平安…… 你們先進屋,二姐煮晚飯。”
第二日上午,黃禾生幾個人又來詳細詢問鎮上的情況。
葉小漁正好將昨天寫好的清單交給他們。
關於逃荒這件事,依黃禾生的意見,勢在必行。
可有的村民嘲笑他杞人憂天,說邊境年年戰亂,也沒見哪次打到城裡來。
更何況,若是逃離稻香村,辛辛苦苦積攢一輩子的家產將全部化為泡影。
有的還甚至表示,就算韃子攻破城門,他們也要死守家園。
夢境再一次出現在葉小漁的腦海裡。
他們是沒見過那般慘烈的場景,命都沒了,留著房屋田地還有什麼用?
葉小漁不敢單獨行動,儘管她很信賴自己的拳腳功夫。
可她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危險係數大大增加,她不能拿他們的性命去冒險。
就算稻香村的人不肯離開,她也會想辦法加入別的隊伍。
“寧遠離邊境太近,又是平原地帶,既然要走,那就往西南方向走……西南山脈縱橫,起碼不用再擔心遭遇戰亂而無處藏身……有山有水的地方,討生活也相對容易些。”
黃禾生拿著清單看了許久,五叔湊過去一起看。
“小漁兒說的也有道理,我聽人家說山裡物產豐富,西南人口少,農閒時打獵也能維持生計,不像咱們,只能等著老天爺賞飯吃,遇到不好的年頭就只能捱餓。”
黃禾生似乎下了很大決心:“怎麼都是逃,宜早不宜晚,咱們先往西南方向走,到時候看情形再定……老五,你回去和你媳婦商量一下,我去看看村裡有多少人想逃的,咱們一起走還能有個照應。”
葉小漁燒了火開始炒麵,小溏蹲在灶臺三丈外數柴火。
“咱們可能又要搬家了……”
“搬家?戰亂?”
葉小漁儘量用最輕鬆的語氣對他說:“邊境總是不太平,二姐帶你們去一個有山有水的好地方。”
小溏的指尖沿著青磚縫隙快速移動,突然停在西南方位。
葉小漁翻炒的動作頓了頓,看見他正用小石子在地上勾勒線圖。
蜿蜒的曲線間突兀地斷開三處,恰是官道必經的河谷隘口。
葉小漁僵在原地,目光直直地望向葉小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