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劉家慶將童養媳彩雀賣了十兩銀子,現在又被顏盈用十兩銀子從老鴇那裡贖了回來。
縣衙後院,顏盈將彩雀的賣身契遞給她。
彩雀咬牙切齒的將這薄薄的一張紙給撕了,雙膝跪倒了顏盈面前:“顏大人恩同再造,彩雀無以為報”
“快起來吧”顏盈將她扶起來,在現代十八九歲的姑娘還是高考的時期,而她卻已經遭受了苦難的一生。
彩雀抹去眼角的淚:“我已經不是花樓裡的人了,求大人給我重新賜個名字吧”
顏盈:“願你往後平安喜樂,福澤綿長,你本家姓李,取平安二字可好?”
彩雀沒讀過什麼書,平安這兩個字的寓意她還是知道的,對於一個遭受過那麼多痛苦折磨的女孩,最平凡的祝願恰恰是她此時最需要的。
顏盈沒趕她離開,而是將平安留在了縣衙讓她安心治病,順便給她找了一個打掃衛生的活計,有月錢領。
安頓好李平安後,顏盈才將注意力放在了她任職的泗水縣。
泗水縣整個縣看上去都很是破敗,距離市區位置遠,道路交通不便,上一任許縣令留下的財政賬目一個大寫的赤字,不過也還好,至少衙役們的工資還是發的起的。
將縣衙瞭解過後,顏盈召集了幾個捕頭,穿上常服,準備去泗水縣最近的鎮子深入探訪調查。
泗水縣位於群山之中,被周圍十三個鎮包裹,當地不說最窮,但也不富裕,顏盈在衙役的帶領下來到了最近的清水鎮,卻沒想到剛走到一戶農家,卻聽到一個嬰孩的哭泣聲。
原是這家兒媳生了孩子,顏盈沒想到剛來也能碰上樁喜事,便想著和衙役一起過去道聲喜,沒曾想,卻見一老頭面無表情的將那剛出生的嬰孩往水裡溺。
這是要孩子命的節奏,顏盈想也不想的衝了過去:“住手”
在捕頭的幫助下制服了那老漢,顏盈將光溜溜的孩子抱在懷中,即便她知曉古時有溺斃女嬰之事,但沒想到此等惡事會在她眼皮子地下發生。
“睜大你的狗眼,這位可是新來的縣太爺”
那老漢一聽立馬跪在了地上:“縣太爺饒命,小民沒幹喪良心的事兒”
顏盈更生氣:“當朝律例溺女之禁,你還敢殘害女嬰?你可知產女子,如溺死者,許鄰里舉首,發戍遠方”
老漢被嚇得瑟瑟發抖:“縣太爺明察,大夥都這樣啊,不獨我一家,求縣太爺開恩”
顏盈沉默了半響,才開口:“那你倒是說一說都有誰家還在溺亡女嬰?”
那老漢是真被嚇住了,當場將村裡鄰居,親戚好友,包括隔壁鎮的都說了,不聽不知道,一聽老漢說了兩盞茶都沒說完,在他短短的一句話中便有一個嬰孩沒了性命。
在此地自古便有此行為,幾乎每家每戶都存在溺殺女嬰現象,有的家庭溺多達4,5個,可謂是:甫離母腹,即入冤盆,臍上胞水血尚殷,眼前咫尺鬼門關。
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
明明是個老實巴交的農家漢子,可顏盈看著卻如同一個吃人惡鬼,撩起袍子將懷中女嬰包裹起來,顏盈也沒了繼續探訪的心情,抱著孩子便回了縣衙。
掃地的平安去廚房煮了米呼呼餵給孩子:“大人,她叫什麼?”
顏盈:“既然她父母不要,我要,以後便跟我姓,喚顏清”
回到縣衙三天後,官府發出了告示:溺女之禁令
將此告示分發下達各個鄉鎮,農村,務必讓泗水縣所有百姓都知曉這條律例。
顏盈將官府旁邊的廢棄荒宅改造成育嬰堂,民間嬰孩不得濫殺,如有棄養,可送到育嬰堂,賞銀百文。
這個告示一經發出,當天便有四五個農人抱著孩子送來育嬰堂領賞銀的,無一例外,全是女孩,請了三個農婦照看孩子,由平安暫時看管育嬰堂。
事後,顏盈特意給母親寫了封信,請她送來一批善於管家,會識文寫字,最好懂些會刺繡的婆子丫鬟過來。
將信送出後,顏盈又看了下泗水縣地理位置,耕地冊子,本地的生產基本都是農業種植業,現在正是農閒,農家人一般會在這個時候外出到城裡打工賺錢補貼家用。
顏盈以官府的名義發佈招工,她預備在縣城外造一個磚窯廠,生產的磚窯先用於公共設施,根據泗水縣內的情況進行改造路段,等基礎設施建完了,就可以將生產的磚塊用於供給百姓建造屋舍,多餘的可以對外售賣,或許在日後能成為本縣的一大經濟生產力。
縣衙的賬上根本沒錢,前期投入的資金都是顏盈動用了當年人工降雨時面聖,陛下給的賞賜金銀。
而別小看古代一個縣令的威力,在這塊土地上除了朝堂律令便是顏盈說了算,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她是陛下欽賜的,反正自從上任之後,師爺,縣尉這群人對她的命令從未反駁過一個字,讓他們做什麼便做什麼,乖順的不像話。
服從命令就行,顏盈倒也沒探尋他們的內心真實想法,畢竟她要的是聽話的下屬,又不是聊得來的朋友,這樣就很好了。
泗水縣當天發佈的招工告示,不到一刻鐘便擠滿了人,無他,著實是這次官府的招工條件太過豐厚,一日三餐,包食宿,還給錢,以往官府招壯丁都白乾活的,現在居然給錢,給的還這麼豐厚,不得不說官府給的錢可比打零工划算的多。
一傳十,十傳百,縣衙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師爺伏在案頭登記姓名,顏盈將後世的公分制度搬了過來,將磚窯位置選好後,將近兩百名工人在官府請來的老師傅的指揮下開始幹活建造磚廠。
施工隊旁邊便養了雞仔,豬仔,擇選幹活能手,按照公分分數,到年底還能免費領豬和雞回去,算是工人福利。
古代人哪知道這種套路,有肉吊著,這幫工人幹活尤其賣力,本該兩個月完工的磚廠一個半月便施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