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矇矇亮,雲歌就被外頭掃院的聲音吵醒了。
她煩躁地翻了個身,嘶了一聲,床板太硬,磕到膝蓋了。好想念現代的席夢思床墊、乳膠枕頭和蠶絲被啊!
想到現代,雲歌不免想起自己的親人。
她是父母的老來獨女,穿越的時候,二老都六十多歲了,白髮人送黑髮人,雖然家裡很有錢,但她走後誰給父母養老送終呢……
“娘!娘!早上吃什麼?”大兒媳吳珍娘隔著窗喊。
雲歌那點悲春傷秋被打散了,睡是睡不成了,她嘆了口氣,起床穿衣服。
原主雖然已經當奶奶了,但天性愛俏,衣服的顏色和樣式都偏年輕,一直戴著嫁過來時丈夫送的銀鐲子,鞋面上還繡了花。村裡不少人議論這個,原主依舊我行我素,雲歌也不在意別人的看法,能穿好看點,總比穿得像個真老太太好。
“娘,院掃乾淨了,廚房的水也燒好了,就等您取糧食呢。”
吳珍娘站在門邊,看著婆婆手上的銀鐲子,心裡羨慕。
她其實也有兩件銀首飾,是出嫁的時候娘悄悄塞的,沒有過明路,怕被婆婆盤問,平日裡根本不敢戴。
等婆婆死了,她就能當家過小日子了,到時候婆婆的銀鐲子會傳給誰呢……
“老大家的,傻樂什麼呢?快來做飯!”
吳珍娘從幻想中回神,應了一聲,趕緊小跑過去。
“娘,早上的飯咋做?”
“切一碟酸蘿蔔條,做一鍋薺菜糊糊,每人喝半碗,再攤一鍋雞蛋餅子給出去幹活唸書的人帶上。”
村裡一天兩頓正餐,窮人早上一般不吃東西,餓著去幹活,家境好點的早上能隨便對付一口,中午和晚上才是正經的飯點。
吳珍娘吸了口氣,了不得,早上所有人都有糊糊喝,中午還要吃雞蛋攤餅,婆婆真的不過日子了!
雖然吳珍娘很想頓頓吃好的,但要是後面糧食不夠吃了,捱餓的還是她和她的孩子啊!
“娘。”吳珍娘委婉勸說,“咱們地裡的麥子一個月後才收呢。”
雲歌看著她,“你娘我像是老糊塗了嗎?”
“家裡的糧我有數,好好做飯,少不了你一口吃的。”
吳珍娘不敢再說,答應著去廚房做飯了,反正天塌下來有公公婆婆頂著,她一個兒媳婦想這麼多幹嘛。
一連三個雞蛋打散倒進麵糊裡,先抹上一層油,再在鐵鍋裡攤開,半凝固的時候撒上一把碎蔥花,激發出香氣,勾得一院子沒怎麼見過油水的胃饞的不行。
老三謙湖原本躲在屋裡生悶氣,聞到這味兒也按捺不住了。
娘八成是後悔昨天對他說重話了,開小灶做雞蛋哄他呢!
謙湖從屋裡出來,發現其他人都已經端著薺菜糊糊在喝了,愈發肯定自己的推測。
“娘,我的飯呢?”
雲歌筷子指了下桌角盛糊糊的碗,“這兒,自己端。”
謙湖啊了一聲,“那個雞蛋攤餅……”
“你兩個哥哥要下地乾重活,一人帶一張中午吃,你和老四讀書輕鬆,一人帶半張,其餘的留在家裡的人分。”
謙湖臉一下子黑了,氣得又轉身跑回自己屋裡去了。
桌上所有人都看著雲歌,雲歌慢條斯理地喝了口鹹口的薺菜糊糊,就了一根酸蘿蔔條,伸手把留給謙湖的碗放在二兒媳蔣桂花面前。
“他不吃就算了,你是雙身子,多吃半碗。”
蔣桂花受寵若驚,嘴裡支吾了半天,卻沒有推辭,端起來一口氣喝完了——能多吃半碗,傻子才不要呢!
雖然疑惑娘為什麼突然不疼老三了,但大家心裡,其實是高興的。
老三平日在家裡那副好吃懶做、頤指氣使的模樣,真以為沒人有意見嗎?只是爹孃太偏心,他們不敢說罷了。
吃完飯,謙山把驢拉出來套上板車,他要先把三弟四弟送到鎮上學堂,再去田裡和二弟謙川匯合,一起幹活。
昨天那場大雨怕是沖壞了不少東西,今日的活很重。
謙湖硬氣了一回,連中午的雞蛋攤餅都沒裝,臨走的時候在門口磨蹭了半天,但云歌一直沒如他所願出來勸說。
雲歌要教給謙湖兩個道理。
頭一個道理,一家人是要互幫互助的,他不是世界的中心,不可能永遠只是別人讓著他、對他付出;第二個道理,人要為自己做的決定負責,他自己不吃飯不帶攤餅,那就承受餓肚子的結果。
話教人百遍難勸,事教人一遍就會,雲歌不會多費口舌,多碰幾次壁,謙湖會自己學著拐彎的。
男人們下地幹力氣活,家裡留下的活也不輕。
洗碗、洗衣、餵雞、挖野菜、割草料、撿柴火……農村就是這樣,但凡是個會走路的,就得幹活。
雲歌等養好了些能下地的蔣桂花洗完碗,把大鐵鍋弄乾淨,準備炮製昨天採的草藥。
純宜抱著一捧和她差不多高的柴跑過來,“奶奶,我把柴垛裡的細柴都挑出來了。”
霄茂自告奮勇拿起火石,“我幫奶奶點火!”
這兩個小的還不能單獨出門幹活,五歲的長孫霄英已經能提著竹籃去外頭挖野菜了。
雲歌感慨農家的孩子早當家,灶膛的火點燃後,讓他們出去玩,把廚房門關上,不許任何人進來打擾。
炮製藥材在古代可是非常吃香的高端手藝,輕易不能被別人學去!
雲歌挽起袖子,處理昨天採來的兩種草藥。
金銀花清熱化毒,用蜜炒制可以做出好喝的金銀花茶,不過雲歌手頭沒有蜂蜜這種昂貴的材料,她打算直接炒制,金銀花炒過後藥性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可以和胃止嘔,是很常用的平價藥材。
另一種草藥是艾葉,雲歌打算上點手藝,做成醋艾葉炭,這個的原材料米醋家裡有,不需要另外花錢。醋艾葉炭炮製後溫經止血能力增強,辛散之性大減,做好後可以留一些,萬一二兒媳又滑胎出血,正用得上。
雲歌一邊掌握火候,一邊觀察鐵鍋裡草藥的狀態,文火慢翻。炮製藥材是精細活,很考驗細心和經驗,手藝差一點,成色就會差不少。
現代中醫已經開始用機器炮製藥材了,但云歌學校中藥學的老教授崇尚古法,要求學生們必須掌握炮製手法。
雲歌這門課拿了滿績點,實踐過程還被錄成視頻,拿去給後面的學弟學妹們放呢。
看著用油紙包好的兩大包藥材,雲歌默默在心裡給另一個世界的老師鞠了個躬,學到用時方恨少,可見聽老師的話,還是很有必要的!
“老大家的,去地裡把老大叫回來,讓他趕驢車送我去鎮上,我有事要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