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風停了,天晴了。
大隊長來到了知青點,興高采烈的對蘇棠道:
“小蘇,公社給你報名市裡演講大賽那事有消息了,剛才供銷社姚主任電話裡說,三天後讓你去公社面試,問你準備的咋樣了?”
“放心吧,大隊長,這事早就做好準備了,麻煩你告訴姚主任一聲。”
這種水平的演講,對於蘇棠來說,可以隨意拿捏,但是她也不想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忙活這一陣子,不能瞎忙活,最好能為五陽市留下點什麼。
思來想去,她選的選題才最終確定下來,《農學生產學大寨,吃米要吃五陽米》。
為何選這麼個題材呢?
學大寨這是當時偉人提出來的,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里程碑,蘇棠提這一點,就有點蹭熱度的意思了。
吃米要吃五陽米,這句話才是她要表達的核心。
後世的五陽大米,那可是東北大米的代表。
五陽是世界三大黑土地帶之一,有平均厚度達到兩米的黑土層,非常的肥沃,稻田裡只需要農家肥,就能保證土地的連續耕作,而且種出來的稻米口感極佳。
再加上三面環山的獨特地形,山上的泉水都匯聚在這裡,為水稻提供了足夠的水源。
而全年充沛的日照和晝夜溫差大的特性,讓稻米內的糖分積聚的格外多,以至於在前世,五陽成為華夏大米的一張名片。
要知道,這個時代的很多領導都是南方過來的,與饅頭相比,他們還是懷念那口白米飯的味道。
所以,她這句吃米要吃五陽米,其實是給五陽大米做出了一句最強的廣告詞。
三天後,她去公社面試,所謂的面試,有點像前世的唱歌海選。
公社領導坐在前面,讓參加的選手們一個一個上臺演講。
前面的選手基本都是千篇一律,萬年不變的套話,甚至每年都是這批人,機械呆板的念著稿子,聽得公社領導昏昏欲睡。
最後一個才輪到了蘇棠,她深吸一口氣,穩步走上前。
蘇棠長相俊秀,身姿挺拔,眼神中透著自信與從容,與之前那些選手的侷促形成鮮明對比。
“各位領導,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農學生產學大寨,吃米要吃五陽米》。”
蘇棠一開口,清脆而富有感染力的聲音瞬間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注意力,原本昏昏欲睡的公社領導們,也不自覺地坐直了身子。
她先是條理清晰地闡述了學大寨精神對農業生產的積極意義,話語間滿是對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精神的敬仰,讓在場領導頻頻點頭。
接著,話鋒一轉,蘇棠的聲音變得更加激昂:
“但今天,我更想讓大家瞭解我們五陽這片神奇的土地,瞭解我們五陽大米的獨特魅力。”
她繪聲繪色地描述著五陽肥沃的黑土地,那是大自然饋贈的寶藏,每一寸土地都飽含著無盡的生機。
“我們的稻田,僅用農家肥,就能年年豐收,產出的大米口感軟糯香甜,那是自然的味道,是土地的饋贈。”
說到這裡,她的眼中閃爍著光芒,彷彿眼前就浮現出那一片片金黃的稻田。
“三面環山,清泉匯聚,充沛的日照和巨大的晝夜溫差,讓五陽大米積聚了更多的糖分。”
到了最後蘇棠生動而具體的畫了一個大餅,
“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辛苦了一天的領導,能坐在飯桌上,品嚐一口五陽大米煮出的米飯,那濃郁的米香,那恰到好處的軟糯,一定會讓您回味無窮。”
演講結束,全場短暫的寂靜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有領導不禁交頭接耳,對這個選題大討論起來。
領導就是領導,他們的智慧永遠不要小視,他們一聽就知道這個選題的厲害之處,彷彿看到了自己升遷的希望。
最後公社書記做了最後點評,
“我認為,趙家屯蘇棠同志的《農學生產學大寨,吃米要吃五陽米》非常好,既闡明瞭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又與時俱進的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同志們,我們的擔子還是很重呀,但是有一點,我建議蘇棠同志改一改,就是在最後領導坐在飯桌上的這一段,咱得改一下,改成科學家。
大家想呀,兩彈一星的科學家們,他們才是最用腦的人,咱們這麼香的大米,理應讓他們先吃嘛!”
蘇棠一聽,立馬拍馬屁道:
“還是領導高瞻遠矚,偉人曾說過,在華夏尖端科技的研發上,全國要在人力、物力上給予大力支持,這是保證華夏不受欺負的保障。所以您提的意見,正是契合了偉人的提議,我是完全的贊同並虛心的接受的。”
公社書記被這姑娘真誠又認真的態度逗笑了。
不出所料,一週後,在市裡的總決賽中,蘇棠正是憑藉著《農學生產學大寨,吃米要吃五陽米》獲得全市第一名。
站在前世的角度來看,她這個選題一般般,但是站在1974年來看,這個選擇太好了,當然全靠對手襯托。
市裡領導也不傻,這可是為全市大米做的廣告。
作為地方父母官,不但要讓蘇棠拿第一,還要集中所有力量宣傳這次的大賽第一名。
只要五陽大米出名了,領導們每天吃著五陽大米的時候,他們能不想起自己嘛!
當然蘇棠對這個結果倒沒太在意,反正自己要的500塊錢又不給。
其他的就不重要了。
這天,她跟著知青大部隊去砍柴了,回來的時候,在打穀場上,發現一群人圍著一輛拖拉機。
眾人見蘇棠回來,忙給她讓開一條道。
姚主任見到蘇棠後,也是激動不已,
“小蘇同志,你果然沒讓我失望呀,在全市的比賽中拔得頭籌,給我們向陽供銷社爭臉了,我這次是來是兌現諾言來了。”
然後轉頭對大隊長孫奉傳道:
“老孫呀,你們屯可是來了一個寶貝呀,當初我答應了小蘇,如果能拿到全市前三,就幫我她在我們供銷社解決一個編制,你猜她怎麼說的?”
大隊長聽後也是一臉錯愕,“還有這回事,她不會拒絕了吧。”
“可不,她說咱趙家屯的百姓太苦了,她願意放棄編制,給咱屯申請一輛拖拉機,我答應她了,這輛拖拉機是你們屯的了。”
姚主任這話編的,讓蘇棠一愣一愣的,不過她喜歡。
村民們聽到這話,先是一愣,隨後爆發出一陣歡呼。
拖拉機,對於趙家屯來說,那可是個稀罕物,柱子開的那輛隔三差五的壞,經常耽誤事。
如果有輛新拖拉機,意味著今後繁重的農活能輕鬆不少。
“小蘇,你可真是咱屯的大恩人吶!”
一位大爺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眼眶也微微泛紅。
“是啊,有了這拖拉機,種地、拉貨都方便多了,咱屯子可有盼頭了!” 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對蘇棠滿是感激與誇讚。
大隊長孫奉傳看著蘇棠,眼中滿是敬佩與懊悔:
“小蘇,你這孩子,心裡裝的全是咱屯的老百姓。”
蘇棠似乎看出大隊長的那份懊悔,意思是,“你這孩子,你不要這個工作給我家秀娟也行,你不知道,供銷社可是咱向陽公社最好的工作嗎?
你這說讓就讓了,哎。”
蘇棠笑著擺擺手:
“大隊長,我要這個工作,只是方便了我一個人,但是這拖拉機卻讓咱整個屯的人輕快不少,要你,你會怎麼選擇?”
這番大義凜然的話,讓大隊長既慚愧又佩服。
姚主任看著熱鬧的場景,也忍不住感嘆:
“小蘇,你看這是什麼?”
姚主任從拖拉機的車斗裡搬下一輛女士斜跨自行車來,
“這是咱們供銷社對你的額外獎勵。”
姚主任笑著說道,“你為咱公社爭了光,這輛自行車就當是給你的一點小鼓勵。”
村民們的目光也被這輛自行車吸引過來,紛紛發出驚歎聲。
“這自行車可真漂亮!”
“小蘇你是有本事的人,騎這麼好的自行車當之無愧。”
蘇棠接過自行車,輕輕撫摸著車把,說道:
“姚主任,太感謝您了!這自行車對我來說太有用了。”
當然蘇棠有自己的打算,有了這輛自行車,以後再去公社,就方便多了。
以前兩三四個小時,現在騎著自行車,只需要一個半小時就能到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