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年三十,媒人今日要上葉熔家門詢問情況。
葉家能答應楊家的條件,婚事就定下來,若是做不到也別耽誤人姑娘相看其他家。
葉父葉母憂心大孫子的婚事,又有些擔心大兒子兩口子為了早日把兒媳婦娶進門,腦子一熱把珠子當作彩禮給送了出去。
吃了早飯就去山下了解情況。
葉熔夫妻得到最好的傳家寶,高興的兩晚都沒睡好人還跟打了雞血似的。
兩口子很默契地認為,傳家寶固然是好東西,可兒子娶媳婦更重要。
決定把珠子拿到縣城賣了,先給葉彪把媳婦給娶了,解了燃眉之急。
至於說以後珠子的價格會漲,只能說他們沒那個發財的命。
比起發財還是兒子孫子更重要。
剩下的錢可以去城裡給兒子買個房子。
珠子雖還沒賣,兩口子已經計劃好錢到手後怎麼安排。
葉父葉母到的時候媒人還沒來,葉熔把他的想法告訴二老。
葉父嘆了口氣說:“你們自己拿主意吧。”
賣了珠子給了彩禮錢還有的剩,總比直接給楊家強。
葉大嫂還是不死心的問婆婆:“媽,阿烽的工錢過了年能不能結到?”
她想著如果能從小叔子那兒借到錢,就不用就把傳家寶給賣了。
葉母搖了搖頭:“這我哪知道,還不是得看工頭有沒有錢。
你孃家弟弟不也在城裡做工,他是阿彪的舅舅,孃親舅大,你們兩家平日來往的多,你怎麼不去找他借點。”
葉大嫂無奈道:“我昨天下午去問了,阿彪舅舅的工錢也沒結到。”
她就不懂了,這都新世界了,做了工結工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怎麼還跟舊時跟地主老財做長工似的,要工錢像要老闆命一樣。
葉父拍板:“翻過年阿彪就二十三了,不能再拖,賣吧。”
葉熔點頭:“馬上就過年了,等過完年我去縣城問問,媒人來了先應下來。”
葉烽在門外聽到幾人的談話,扔掉菸蒂用腳碾熄火星,推開半掩的門進去。
“爸媽,大哥大嫂。”
葉熔連忙站起來:“阿烽來了,快來坐。”
葉大嫂拎起炭火盆上的鐵壺,倒了碗熱水遞給葉烽:“天冷,喝點水熱和熱和。”
葉烽接過來坐下。
葉父葉母自知自己偏心,雖說葉烽表現的不在意,夫妻倆多少有些虧心,面對葉烽時總有種對不起他的感覺。
第一次生出希望葉烽早點去鵬城的念頭。
早知道葉烽要來,他們就不來了。
葉烽看看突然不說話的父母,笑了下說:“我在外面聽說媒人要來?”
“嗯,談彩禮的事,楊家那邊等不了了,說是咱們這邊要是不答應給兩千的彩禮,就把楊枝說給另一家。
欸,為了兩千塊彩禮我和你大嫂愁得眉毛都快掉了。”葉熔說。
葉熔沒有隱瞞,這事也沒啥好隱瞞的。
葉烽思緒飄到前世。
葉彪智商偏低,命好娶了個賢惠能幹又不嫌棄他的媳婦,一輩子過的輕鬆自在。
楊枝嫁雞隨雞嫁狗隨狗,毫無怨言的撐起一個家,為葉彪生兒育女。
花兩千塊彩禮娶楊枝不虧。
這輩子葉熔拿不出兩千塊,葉彪能不能娶到楊枝就不好說了。
不過,葉彪會不會做光棍與他何干。
葉烽隨口敷衍了兩句,說:“大哥大嫂,當年分家時爸媽把家裡的東西一分為二,給了你和大嫂一半,還把大姐二姐的彩禮都用來給蓋了這處房子。”
四人聽到葉烽說這個,心裡都咯噔了一下,都升起了不好的預感。
“阿烽你這是什麼意思?”葉熔皺眉。
不是說著葉彪的親事麼,怎麼突然轉到這上面來了。
葉烽不緊不慢地喝了口熱水繼續說:“爸媽十一年前就沒再幹活,這麼多年光醫藥費就花了一千多。
單據我全都留著,大哥可以好好算算。
大哥你可沒掏過一分,每年糧食下來也沒給爸媽送過養老的糧食。
我就是來問問大哥,平攤的醫藥費和養老糧食什麼時候給?”
村裡分家自然會涉及到家產如何分以及養老的問題,並請大隊長和村支書做見證。
分家時葉烽只有十歲,他記得清清楚楚,分家文書上寫了父母不能幹活了葉熔每年給四百斤稻穀,病了醫藥費兩個兒子平攤。
父母從不提養老糧食,病了沒錢就讓他去找葉熔和姐姐們借。
是借,不是要。
時間長了他也就默認了自己給父母養老,從沒對葉熔提起糧食和醫藥費,三個姐姐也裝聾作啞。
可他的忍讓和付出在他們眼中都是理所當然。
若是父母在前世沒跟他那麼鬧騰,他其實也不願意做戳二老心窩的事。
四人臉色驟變,完全沒料到葉烽居然是來要糧食和醫藥費的。
可葉烽沒有亂要,分家的文書上寫的明明白白,兩家各家拿一份,還有一份在村委會。
白紙黑字,想抵賴都沒法。
葉大嫂心都在滴血。
公婆暗裡護著他們大房,葉烽又孝順,她以為葉烽這輩子都不會提起這事。
平日她為了表示孝順,公婆有點頭疼腦熱她就慫恿著人去鎮衛生所看病,再嚴重點就讓他們去縣醫院。
其實很多病村裡的草藥醫生就能治。
就是因為不花自己的錢她才會嘴上孝順。
哪曾想,葉烽在這節骨眼上來要錢和糧食了。
幾百塊加四千四百斤稻穀,這不是要她命麼。
葉熔的想法跟她差不多。
夫妻倆臉黑了看向有些不知所措的葉父葉母。
葉父葉母誤以為葉烽是因為他們不公平,把好東西給了葉熔才會找葉熔算賬。
他們老了,一身病痛,還得靠兒子養。
不敢全然偏向葉熔,也不敢再惹葉烽不快。
葉母先開口:“阿烽,爸媽知道你最孝順,你大哥大嫂地裡刨食一年到頭沒幾個錢,又要給阿彪娶媳婦,你多擔待點,等他們手頭上寬裕了肯定會把錢給你。”
這個兒子她最瞭解,先把他心軟下來,等這陣子氣頭過了就什麼事兒都沒了。
一大頂孝順的帽子扣下來,葉烽卻不接。
望著四人變來變去的臉色,他放下粗瓷碗,淡定地說:“還有個辦法,我養了爸媽十一年,大哥也養爸媽十一年。
當然,這十一年的醫藥費超過前邊十一年的,我跟大哥平攤。”
什麼通貨膨脹,錢的價值不同,這些他都懶得掰扯。
既然父母認為大兒子大兒媳好,就該讓他們享享大兒子大兒媳的福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