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文成公主嫁妝中書冊萬卷。
《詩》《書》《禮》《易》《春秋、《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醫書》全卷、《藝文類聚》《昭明文選》手抄本、《齊民要術》農事改良節錄、各種粟、黍種植法、《水經注》河渠治理篇、由工部官員撰寫的高原水利改造指南、長安城營造圖、佛教典籍……等等。
這些女帝一應不允李唯攜帶。
都折算成《內訓》,恐怕是要堆疊萬冊不止,實在是浪費。
於是李老提議,帶一冊金裝的御賜內訓、周禮,除此以外都換成紙吧。
只是紙帶多了也不好,無法儲存便難逃被蟲蛀的命運,此舉未免過分奢靡。
李老又提議,超出來的都還是折算成金銀、錦緞等內庫裡有餘的物件給李唯帶上。
武顯兒聽完又險些沒控制得住表情,兜兜轉轉又是金子?
也,也行。
武顯兒理解女帝不允李唯攜帶書冊的初衷,這是不給他任何翻身與獲得便利的機會。
金銀等阿堵物早晚有用光的一天,唯有學識才可傍身。
武顯兒只是仔細的看了眼李老手中用於計算的賬冊與單子,便點了點頭允了。
有關農耕和技術類的巧匠也不允攜帶。
李老便說,如此還是折算……
“還算黃金?”武顯兒倒吸一口涼氣。
“不不不,武舍人不必驚慌,和親皇子哪裡當得起如此多的金銀器物做行李?”
李老不慌不忙的又拿出了一張單子和賬冊,
“既然都是人,那不如就兌換成奴婢吧。”
單子上寫著各種類工匠與奴婢的兌換比例,只是李老因李唯的吩咐,奴是崑崙奴、婢是新羅婢。
“為何?”武顯兒看到了自然會問。
早有標準答案的李老對答如流,
“若是名言只供皇子使用的奴才也就罷了。
可這些匠人兌換成的奴婢,日後難免要與那群胡人打交道。
如此,豈有讓我們漢人奴婢給他們蠻夷服務的道理?就算是奴婢,老夫也不能容忍那些孽障踩在我們漢人的臉上!”
李老說的義憤填膺,武顯兒倒也能理解,她點了點頭贊同了李老此舉的變通。
而且李老的折算之法非常粗暴,竟然只以工匠年俸去折算奴隸購買時的價格。
可工匠的價值哪能只用薪酬去計算呢。
工匠的價值只等於其三十年的年俸總和,以市值兌換奴婢。
如此暴殄天物之舉,武顯兒當然不會反駁。
於是李唯的隨行人才變成了271名崑崙奴與50名新羅婢。
這就是李唯想要的。
因為黑奴、新羅婢話少能幹且無依無靠,這兩者都是絕佳打工人。
而那些由禮部同中書省內事辦一同篩選出來、僅服務於皇子的奴才中,則夾雜著幾位精通炒鋼法的逃匠、某被貶工部員外郎的學徒、藥童。
夾帶這點私貨用來過渡初期,於李唯來說就足夠了。
隨行物品中,其餘宮廷樂器、生活所需的瓷器、燻爐等等一應與文成公主相同。
日常用品上也只做尋常準備,一切遵循文成公主嫁妝舊例,只是把李唯用不上的紗、帳、粉黛等女兒家用品折算成白銀並拿去置辦成了衣裳。
朔丹天氣不比長安,多帶些棉衣、皮草沒毛病吧?
武顯兒掂量著這些棉衣、皮草,撫摸上去便知道質量尚可、未有僭越、甚至普通貴族都用得起、與奢靡二字沾不上邊。
“可。”
武顯兒對這部分的轉換也點了頭。
只是她不知,下層棉衣夾層與皮草布料的夾層中,放滿了各色的寶石、裁好的羅、絹、綢、錦。
就連這些隨行裝物件的箱子,都是特製帶著夾層的,裡面鑄了金,日後取用敲碎即可。
李老的那十萬貫一文不落的夾帶其中。
“最後便是這‘耐寒粟種三百石,茶葉苗木六千株,麝香、茯苓等藥材二百箱’了。
如今時間緊迫,內庫一時間也拿不出如此之多的粟種和藥材,便緊著內庫中富足的東西,交換著拿一些。
如此湊夠了三百石、六千株與兩百箱之數。”
聽到這話武顯兒眉頭一挑,方才錙銖必較的李老竟能在這方面上妥協?
她可不信,這裡面必有名堂。
“白芷、紫蘇、防風、柴胡、黃芩、甘草……”
都是很普通的藥材。
“人參、鹿茸、麝香、熊膽、五味子……”
這些倒是貴重的,可總量都不多。
每種藥材都仔仔細細的拿布匹、木盒包裝著,如此才塞上了兩百箱之數。
至於說種子,則更是散亂毫無章法可言。
“粟種,黍種,蕎麥,蕪菁,波斯草,鷹嘴豆,高粱,麻……”
“沙棘,枸杞,胡蘿蔔……甚至還有蔥、韭?”
拼拼湊湊才得了三百石,武顯兒瞧著這單子,竟都覺著寒酸。
當真是金玉在外敗絮其中啊。
依她看倒不如加緊採買些粟種,哪怕湊夠一百五十石呢?
“所以呢,李老還有什麼準備?”
能妥協這樣一份爛到骨子裡的行李份額,肯定是另有所圖。
李老一笑,
“明光鎧20領。”
武顯兒挑眉,胃口倒是不小。
她沒答應,也沒拒絕,只是說,
“這李老還得與聖皇相說。”
李老又推脫,“此事還得有勞武舍人。”
¥¥
宮中。
女帝聽著武顯兒的彙報,問道,
“折算成黃金?有多少?”
“總一萬五千三百四十四兩黃金罷了。”
若是李唯在此恐怕又得著地方吸氧。
大唐如今國庫收入三千四百萬貫,國庫收支以銅錢、布帛、糧食為主,黃金主要用於賞賜、外交和國際貿易。
唐代實行“錢帛並行”制,黃金更多作為奢侈品或大額支付手段,而非國庫核心儲備。
一萬五千兩黃金,重九百六十斤,這等規模的黃金絕非國庫儲備就能填的。
從戶部尚書嘴裡套得實話說,如今國庫存黃金不足萬兩。
所以哪怕是李唯明面行李中的黃金,都需要李老牽頭與宗室、望族置換才能湊齊。
武顯兒作為中書舍人,一聲‘罷了’顯然不當回事。
李唯與這個世界的分歧,遠不止於政治觀,還有價值觀。
女帝卻也不甚在意這區區萬兩的黃金,她只是嗤笑道,
“呵,倒是會算計。
這可是萬萬金都難買的知識,李氏皇族不過爾爾。”
她在笑李唯與李老竟然不爭取書冊、巧匠,反倒順水推舟將其置換成金錢的愚蠢之舉。
他們爭取、她拒絕,女帝卻還會高看他們一等。
可爭取都不爭取,甚至欣然拿走金錢,在女帝看來便是愚不可及的蠢物罷了。
這江山如此愚鈍的男人都能成為繼承人,她憑什麼坐不得?她坐得正大光明!
“其餘的自便,二十領明光鎧,不許。”
“謹遵聖皇口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