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喝了這麼多?”
李慧心拉著喬佳下來找兄弟倆,見陸國棟拉著陸國安一個勁兒的說話,就知道他又喝多了。
“你哥他不會喝酒,幾杯就醉,醉了就說胡話,你也不說勸一勸,明天還要上班呢。”
陸國安才不勸呢,勸了怎麼能聽到他哥說這些,不說,一個個的是不是都以為他不知道?
喬佳見他面色不佳,“你也喝多了?”
“沒,我的酒量你又不是不知道。”
就是知道他的酒量才問,一看臉色就知道他不高興。
“咱們明天帶著喬喬看電影去,就看《廬山戀》,東子推薦的,說是上映好幾個月了,很好看。”陸國安拉著喬佳,“還是海城好,新電影一出來立馬就能看,咱們在鄉下都沒聽說過……”
絮絮叨叨的,喬佳都以為他喝多了,“行呀,明天去看。”
第二天,陸國安果然帶著媳婦閨女去了電影院。
陸喬喬抬頭望著電影院外面掛著的海報,脖子都給望成了45度,原來書中世界也有這部電影呀!
只是電影裡的男女主角和她上輩子看過的不一樣,完全是兩個陌生的人。
陸喬喬腦子裡開始在平行時空這個設定裡打轉。
電影院外有賣汽水小食的攤子,陸國安買了東西回來,見到的便是自己媳婦閨女仰著頭望著電影海報的樣子。
他閨女腦子在天馬行空。
至於她媳婦……
喬佳:這女演員身上穿的衣服真好看!我也要做一件,得要多少布料來著……
“別看了,該進場了。”
電影院的人很多,陸喬喬被陸國安抱著進了場,找到位置,手裡抱著汽水瓶坐在了兩人中間。
時不時的,小嘴裡還被塞點兒花生瓜子,要多悠哉有多悠哉。
她看得正起勁呢,眼前一黑!
眼睛被她媽媽給矇住了。
喬喬:……幹啥呀?
眼睛看不到,耳朵裡倒是聽到不少嬌俏的‘哎呀’聲!
陸喬喬懂了,男女主這是親上了。
八十年代初,在電影院裡看著男女主親個臉也會讓人臉紅心跳。
等喬佳放下手,喬喬故作不知,眨巴著大眼睛看媽媽,要解釋。
喬佳臉也有點紅,幸好電影院裡黑黑的閨女看不見,至於解釋什麼的,小孩子好打發,一顆炒花生塞小嘴裡,“好好看電影。”
喬喬:“……”算了,放過母親大人。
喬佳從閨女背後伸手過去掐了一下陸國安。
電影裡放這個,你怎麼不早說?
我也不知道啊!
東子沒告訴你?
沒啊!
哼!後面注意點兒,別讓閨女看見。
兩口子擠眉弄眼的像在演默劇。
喬喬假裝自己不知道。
好在後半場沒親吻的鏡頭了,一家人看完出來,夫妻二人鬆了口氣。
對比與他倆,從電影院出來的年輕人心情都挺澎湃的,個別人臉這會兒都還是紅的,你望我一眼,我瞅你一下,眼神里像是掛了蜜。
喬喬看得直樂,妥了,看樣子能成幾對兒。
小小的一個人兒,操了當媒婆的心。
中午他們沒回去吃飯,早上出來之前,陸國安就和陳大蘭說好了,他們要在海城轉一轉,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讓別準備他們的飯。
陸國安帶著媳婦閨女進了路邊的一家小館子,招牌很簡單,三個字,小餛飩。
小小的一間店面,五六張桌子,都坐滿了。
店裡面只有兩個人在忙活,一個煮餛飩,一個收拾桌子,笑容滿面的,對食客很客氣,這一看就不是國營店。
陸國安便和喬佳聊了起來,“看見沒,現在允許幹個體了。”
喬佳也看出來了,“咱們縣城那邊好像還沒看到有私人開的店。”至少沒有這樣明晃晃開的店子。
“海城不一樣,大城市,什麼都走在前頭,我瞅著這個體戶以後怕是越來越多。”
喬佳聽得心動,“那我是不是可以開個裁縫鋪?”
她可愛做衣服,以前在鄉下,偶爾也幫別人做做,偷偷摸摸的收點手工費,要是能開店,她就能光明正大的做,像今天看的那個電影,裡面電影演員穿的衣服她就可以做出來,肯定有很多人喜歡。
“開!”
喬喬拍板!
夫妻二人齊齊看向閨女,笑道:“你知道開什麼嗎就說開。”
“知道,就是做好看的衣服嘛,媽媽還可以做好了賣給別人穿。”
喬喬覺得母親大人的這個提議非常的好!
改革開放初期,服裝行業應該算是比較容易入手的行業之一,她以前看小說的時候十本里有八本都是男女主在八十年代靠服裝發家致富,剩下兩本就是靠開飯店。
由此可見,這是個熱門行業。
喬佳笑著揉了揉她的腦袋瓜,“咱們喬喬知道的還挺多的嘛。”
喬喬抿著小嘴一本正經點頭,那當然啦。
老天爺,被母親大人這麼誇一下,她開心得都要飛起來了!
哪怕是想起上輩子的一切,她也是個小孩子呀!
“那咱們在鎮上開始在縣城開?縣城也不知道能不能租到鋪子,對咱們鄉下人會不會有限制。”
喬佳一邊吃一邊和陸國安商量。
陸國安搖了搖頭,“回去問問就知道了。”
陸喬喬這次沒說話了,她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不考慮海城。
這個時間點,像他們家這種沒有海城戶口的人在海城安家開店是極其不現實的,晚幾年還差不多。
哪怕是在縣城,怕是也沒那麼容易。
爸爸想要拿到海城戶口,到目前只有三個辦法。
一是和媽媽離婚然後在知青大返城的時候拿著返城調令回來,這個時間點就在八零年,所以會很快到來。
二是考上大學進城讀書,戶口自然就遷過來了。
再一個,就是有單位接收他的戶口,也就是招工。
爸爸肯定不和媽媽離婚,這個不用想,考大學也沒戲,招工……戲也不大。
然後從媽媽這邊考慮,只有一個條件,坐等政策,繼承祖奶奶在海城的房產。
陸喬喬記得在改革開放初期,戶籍政策也會有變動,像媽媽這樣因為歷史問題而把戶口遷至外地的海城原居民,原則上應該是可以將戶口遷回海城的。
在海城有房產,又是海城原居民,遷回戶口……問題不大。
到那時,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了。
喬喬美美的喝了一口餛飩湯,擁有上帝視角的她,壓根兒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