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面試者留了半個月時間。
這也是“面試”的一部分。
半個月時間很長。
拿到了最普通的課題,你會怎麼做?
上網查資料,尋找外界幫助,還是拖一天算一天?
還是用AI幫助寫報告?
能坐在“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的位置,是不是AI作弊,他們看不出來?
筆試結束後。
就有兩份特別優秀的簡歷,擺在萬東的辦公桌上。
一個叫徐長盛,哈工大名師的弟子。
參加過嫦娥五號工程,專業知識極為紮實。
一個叫李苗苗,她簡歷裡夾著長征九號總師的推薦函,火漆印還泛著金輝。
這兩個好苗子,早早被航天系統盯上了!
問到是誰率先完成了課題,萬東首先想到他們。
只是……
李秘書搖搖頭,“是,是那個筆試成績第一的同學。”
“哦。”
萬東略顯失望,“呵,考試俠。”
15個進面試的人,都完成了背景調查。
筆試第一,萬東自然也關注了。
只是他的背景調查不好看:連續五個月蝸居出租屋的外賣訂單記錄,數不清的國家圖書館檢索日誌,房東報警開門,生怕他死在自己出租屋中,一年來,全國各地參加公務員考試。
萬東對他的印象並不好。
萬東揉了揉太陽穴,“去組織專家審查吧,一切按流程來,專家組覺得合格,就通知他過來三輪面試。”
李秘書愣了愣,沒有多說什麼,退了出去。
這份郵件,萬東主任不看?
也對。
一共招三個人。
有兩個人幾乎是定了,面試答辯,都是走流程。
也只有徐長盛、李苗苗發來的郵件,萬東主任才會親自參加評審吧。
李秘書將郵件送到專家組手裡,就回自己辦公室工作。
他該協調行政部門,為“行星防禦崗”設立單獨辦公室了。
行星防禦崗隸屬於“國家重大專項工程中心”,而中心隸屬於“國防科工局”,國防科工局直接隸屬於國wu院。
招三個人。
跟主任溝通後,還是給三個人單獨安排辦公室。
人員招募齊全後,接下來一段時間,他們的主要職責:監測近地小行星,開發預警與防禦技術;對接國家2030年小行星防禦試驗;參與國際合作。
至於怎麼開展工作,就需要被招募者自己思考了。
李秘書正在安排辦公室呢。
專家組郭教授沒敲門直接衝了進來。
臉上難掩興奮,眼鏡掉了都沒有去找,“李秘!那報告,是哈工大那孩子發過來的吧?天啊!他們哈工大瘋了吧!為了一個面試報告,什麼壓箱底的東西都掏出來了?”
李秘書,“???”
啥?
什麼哈工大?
“萬主任在不在單位?”
郭教授呼吸急促,“快!快去請萬主任!老天!哈工大這次給我們掏出好東西了!哈哈!還寫一半留一半,故意給我們留鉤子!”
那份郵件報告,專家組看過了。
核心思想:【如何將近地小行星合理開發,助力人類經濟發展】。
起初看到這句話。
包括郭開明在內,所有人都會心一笑:讓你做報告,你倒好,直接給我寫科幻小說?
但看過之後,他們瘋了!
不多時。
萬東也過來了。
“老萬,你快來!老實說,這是不是哈工大把他們壓箱底的東西掏出來了?”
數學專家正拉著黑板,寫滿了公式在推算,“我的天啊,使用這種模型,能將小行星預警期從十年,縮短到三個月啊!”
“你看看這個軌道計算模型!他用混沌理論重構了雅可比積分……這公式太美,太簡潔了!”
萬東一進來就被暴擊!
哈工大?
不啊!
哪裡來的哈工大?他疑惑的看著李秘書,“你是不是弄錯了?”
李秘書堅定的搖搖頭,“沒有弄錯啊。”
郭開明更加激動,示意切換下一張圖片。
投影儀上,很快出現了一張納米陶瓷塗層的顯微結構,模擬動畫正在均速旋轉。
郭開明扶了扶眼鏡,“各位,應該都知道西北基地,正在研究抗輻射材料合成方案吧?”
咚咚咚,他敲響了黑板,“這份報告中提到的材料結構,跟西北基地研究的方案,有九成相似!如果不是圈內人,我想說,要麼有間諜洩密,要麼……他是個天才!”
不會是間諜洩密,因為背景調查,都是委託國安局做的……陳望,很乾淨!就是個想進體制內的宅男!
天啊!
萬東心裡咯噔一下:這,這下,要撿到寶了?
報告標題:《近地天體防禦性開發方案》。
此刻在大屏幕上,格外顯眼。
報告精華部分被提煉出來:千牛級霍爾推進器的三維解剖圖、小行星軌道捕獲的數學建模、原位資源精煉的工程流程圖等等。
“還有這裡!大家看這裡!”
航天專家王院士也參與了這次評審。
只是沒想到,撿到寶貝了。
激光筆翻頁,很快到了千牛級霍爾推進器三維解剖圖,“電磁約束取代傳統噴管,將比衝提升了三個數量級,報告中提到,將或霍爾推進器推力提到6000牛,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只是,報告中給到的數據,還是太少了!”
龍國HET-450霍爾推進器,最大推力是4.6N。
而這份報告中提到,可以將推進器推力,提升到6500N!
甚至還給出了升格技術路線。
要知道。
在宇宙空間,80毫牛的霍爾推進器,就能推動180噸重的天宮空間站。
如果推力提升到千牛級,意味著,人類將擁有在宇宙空間自由飛行的航天器啊!
2016年時,大鷹國發射的“奧西里斯-雷克薩”號探測器,2018年進入環“貝努”小行星軌道,又經過兩年繞飛,2020年降落採樣。
2021年啟程返航。
到2023年,返回艙才在地球降落,最終帶回來121.6克樣本。
任務週期超過七年!
而一旦文中提到的霍爾推進器落地成為現實,小行星採樣、返回,週期將會縮短到5-10個月左右!
因為人類航天器在太空之中航行,不再被動力限制!
所以專家組看到這裡,才認定:只有哈工大,才能提供這種成套、成熟的技術體系。
只是他們想不明白,哈工大有如此成套的體系,為啥他們自己不落地,要送到這裡來?
還要通過一名考生的手?
想要申請專項資金?
“只是,怎樣將霍爾推進器推力優化到千牛級,因為篇幅問題,報告中沒有詳細寫!”
“萬主任,不管這份報告的撰寫者是誰,儘快安排複試!”
“人才送到眼前了,不好好珍惜,會被其他部門給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