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竹,開條,分篾,刮削——
一整套的流程做下來,天也將黑了。
陳寶雙將處理好的篾條收起來,打算明兒早起開始編織。
陳招娣姑嫂也將糙米都舂好了,舂出來的精米約莫有四十斤。
陳寶雙讓陳招娣舀了一碗做野菜粥,剩下的都先收起來。
得知今兒能吃野菜粥,還是精米,劉秀娥也是高興得不行,連忙來幫忙燒火。
陳寶雙則是出了門,往村中去。
小東村的人家並不都是每家每戶都緊挨在一起,就村中心那一片聚集些,其他的都散著的,或兩三家挨著,或隔著一個土坡什麼的,都有。
按東南西北分,村口屬於村北,齊家所在的村尾就屬於村南。
這會兒陳寶雙就是徑直往村東頭的周升子家去。
周家在一方土坡上,房子是土牆泥瓦,比齊家土牆茅草頂好。
院子不大,收拾得齊齊整整,靠西屋這頭的簷階上堆著些木料。
“升子兄弟!升子大兄弟!在家吧?”上了土坡,陳寶雙就朝院子裡頭喊著。
屋裡頭有人聽著聲出來一瞧,見著土牆外頭的陳寶雙,一邊應著話,一邊往院門口來開門,“是秀芹啊!”
“桂嬸兒,升子兄弟在家吧?我找他做個東西!”開門的是周升子的娘伍婆子,按輩分論,原身得喊一聲嬸子。
至於周升子,歲數上比原身小個幾歲,是村裡唯二的木匠,農忙種地,農閒就接些給人做傢俱傢什的木工活計,掙些銀錢。
只他老實本分,不及另一個木匠會來事兒,即便手藝也不錯,但沒打出多遠名聲,周遭村子知另一個木匠的多,知他的少,一年下來接手的木活兒不多。
伍婆子一聽是來找兒子做傢什的,忙回頭衝屋後頭喊著兒子,又讓了陳寶雙往堂屋裡去坐。
周升子很快從後院前來,“秀芹嫂子,你要打啥傢什?”
就說幾句的事兒,陳寶雙見了周升子,也不往堂屋裡去了,當下就道:“升子兄弟你現下手裡沒別的活吧?我想著你儘快能將我要這東西做出來才好。”
“沒別的活,你說做啥吧。”周升子道。
“這東西我一時半會兒還說不清——”陳寶雙轉頭瞧著那堆木料,“升子兄弟,這些木料沒人訂了吧?”
“沒有!”
他做木匠這些年,有去別人家裡給打傢俱的,那都是人家自家準備木料,也有人找來家裡讓他做的,這種一般做點小東西,都是他提供木料,並了手工錢一起算銀錢的。
是以,日常家裡也是常備得有木料在的。
陳寶雙已經走向了那堆木料,一眼瞧中了其中一截很是粗大的木頭,“升子兄弟你來,我想著是把這塊木頭中間打通做一個圓槽,海碗這麼大的一個圓,做個圓底能放進這槽裡去的,都戳上比筷子再小點的一個個的洞……然後再做這樣的支架……就類似咱那腳踩碓臼一樣的撐架……”
她一邊比劃一邊跟周升子說著,儘可能的讓周升子能夠理解她想做的東西。
她想做的是手工做米粉的工具,利用槓桿原理靠擠壓出粉,這粗大的木頭做出粉槽,另外再找合適的木料做撐架。
周升子不愧做了多年木匠的,陳寶雙講得又詳細,雖沒見實物,但他心裡大致也有了個雛形。
轉頭就拿了個樹枝在地上劃拉了起來,“秀芹嫂子,你瞧瞧是不是這樣的?”
木匠要給人打傢俱,雖然大致傢俱都差不多一個樣式,但也有少數人有自己的這樣那樣要求的,所以,作為木匠,畫花樣子是在行的。
畢竟,好些傢俱都是要雕花的。
陳寶雙看他畫的那出粉槽完全是領會到了她的意思的,就是這撐架還有點問題,忙也接了他手裡的樹枝上手改了改。
這純手工的做米粉的工具,她穿來前看爺爺做過的,儘管她不會做,但步驟和原理上,她都能說清楚。
一番溝通,周升子忙點了頭,“我曉得了,這東西不麻煩,就是鑿這圓槽費功夫些,你放心,明兒早起我就開始做,爭取一天給你做出來!”
“那就麻煩升子兄弟了!木料你出,一起要多少銀錢,回頭我給你!”
周升子道:“都是鄉里鄉親的,秀芹嫂子放心,我不多收你的銀錢!”
陳寶雙自是知道周升子厚道,不然也不來找他了。
說定了這事,謝拒了母子倆要留飯的客套話,轉頭把家回。
回到家時,灶屋裡熱氣撲騰,野菜粥也快好了。
今兒的夕食晚了些,天也黑透了。
原身捨不得花用錢,家裡沒買燈油,陳寶雙便讓陳招娣姑嫂把飯各自盛了,就著灶孔裡的火光,在灶屋裡吃的飯。
明明也沒一點油腥,但大頭大花幾個孩子捧著野菜粥猶如過年似的,小心翼翼的吃得滿足至極。
劉秀娥也是大口大口的吸拉著,跟好幾日沒吃過東西似的。
一時間,灶屋裡都是吸吸溜溜的聲音。
吃罷了飯,陳招娣手腳麻利的就著鍋裡的熱水把碗筷洗了,又燒了水在鍋裡,一家子洗臉洗腳用。
天氣冷起來,雖不日日洗澡了,但幹了活身上灰呼呼的,幾個孩子也是玩得臉髒兮兮的,不洗把臉可不行。
等水熱的功夫,陳招娣就問陳寶雙,“娘,米也舂出來了,咱明兒幹啥?做那啥粉了不?”
陳寶雙道:“做粉還要等等,明兒我擱家編漏勺,你和二妮上山去摘艾子,順便摘上一把艾子葉回來,小心些。”
“娘,這也不做醃菜啊,摘艾子做啥?要陰乾了放存,再過十來天摘差不多。”
“明兒先摘些,我做些艾油,到時候擺攤要用的。”
眼下近重陽,正是摘艾子的好時候。
艾子是他們梁州一帶的叫法,其實就是茱萸。
別處以茱萸入藥,他們以食茱萸做菜,肉食不常吃得起不說,一般做醃菜醬菜的,擱些這艾子,吃著便有一股辛辣味,極是開胃下飯的。
陳寶雙自然是想念辣椒的,只可惜原身記憶裡,這名為大周的朝代,還並沒有這玩意,連著玉米紅薯土豆這些都是沒有的。
好在有這艾子,無辣不歡的她,這兩日嘴裡都淡得沒味了。
且再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