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澄思索良久也想不出個所以然。
朱允炆擔心的提出了一種可能性:“皇祖父莫不是真信了李暄那番朝堂奏對,覺得八股取士有問題,準備重用李暄?”
“絕對不可能!”黃子澄斬釘截鐵地說:“上位怎麼可能會聽信那傢伙的胡言亂語?”
朱允炆問:“那給他升官是為何?”
“額……這……”
黃子澄一時語塞,糾結了一會說:“陛下肯定有自己的考量,我們當臣子的不能妄加揣摩聖意,但是,我敢說無論如何,陛下絕對會站在殿下這一邊!殿下乃長孫,大明的江山未來只能傳給殿下!李暄將來若是執意要與殿下作對,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朱允炆臉色這才緩和些許。
……
與此同時。
紫禁城,御書房。
朱元璋剛剛從蔣瓛那得知了李暄被放出去後挎著一張逼臉,心裡頗為不忿,年紀輕輕,脾氣還挺大,瞧瞧你說的那都是些什麼話!也就是咱能去崇禎朝,否則你早死幾百回了!現在都給你升官了還想咋滴?真要咱親自去請你出來才滿意?
想起李暄的事情朱元璋是又氣又無奈,忽然有點理解唐太宗李世民面對魏徵時候的感受了。同為言官,本事和脾氣都都挺大,還兩袖清風,錦衣衛瞪著幾百雙眼睛也抓不住一點把柄。
朱元璋又看了眼系統的透明界面。
“提升國運即可延長在崇禎時代停留時間”這句話極為顯眼。
朱元璋想,現在只能停留一炷香,除了和崇禎說幾句話外什麼都做不了,而崇禎那草包,雖說有進取之心,但一無所能,真就應了李暄昨日朝堂罵黃子澄,狠批朱允炆時候的那番話,那些個八股取士選出來的文官,別的能力都沒有,但窩裡橫是一把好手,皇帝要是和他們走得近,光聽信他們的讒言,三五年就能把天下給丟了。
這不全應在崇禎身上了?繼位沒多久就信了那些腐儒的邪,滅了宦官,廢了商稅,而且給人當槍使還不自知,說什麼眾正盈朝,朱元璋是真想一巴掌呼死那個不肖子孫,眾正盈朝?眾奸盈朝還差不多!
靠崇禎,朱元璋覺得哪怕是自己想出了好的辦法,也沒法很好的施行下去。
“李暄說的沒錯,科舉之制是得改改,就是不知改了“八股取士”,咱大明的國運能否提升?若是能呆久一些,咱就能在崇禎朝做更多的事。”
……
豎日。
天剛矇矇亮,文武百官就已經候在了奉天殿外。
其中大部分官員的目光都放在已經換好了新官服的李暄身上。
除卻黃子澄那幫人一臉不爽,檢察院的御史們對李暄多是佩服至極。
“李小友蹇諤匪躬,直言不諱,真乃我等都察院御史之楷模!”
“李大人真乃神人也!別人入招獄,不死也得脫層皮,而李大人二進二出,非但毫髮無損,居然還升了官!”
李暄聽著聽著就蚌埠住了,哈哈,都笑的很開心啊,可是我TM的笑不出來!
哎!非得沒死,還升官了。
這叫什麼事啊?
“陛下有令,宣百官覲見!”此時,太監的聲音從奉天殿之中傳了出來。
文武百官立刻噤聲,低著頭,緊張的往裡面走。
李暄官不大,跟在隊伍的後頭,他一邊走,一邊鬱悶的思考自己非但不死還能升官的原因。
可是想破了頭也想不出個所以然來……
總不能是皇帝真信了八股取士有問題,準備改革吧?
這不開玩笑嗎,八股取士有極大弊端,放眼千年時間來看,是近代百年屈辱的原因之一,放眼百年時間來看,讓朝廷之中多是隻會溜鬚拍馬的廢物,間接導致了清軍入關勢如破竹。
但壞處再多,八股取士唯獨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考試的內容全是儒家的,講究忠君愛國的典籍,有助於思想控制,穩固皇權。
對皇帝來說就憑這一好處,就足以蓋過其他一切缺點。
所以朱元璋就算認可自己說的那些問題,也不可能會動改革的想法。
除非,他知道大明真的三百年都撐不住就得完蛋。
這明顯不可能嘛!
這時候,有個御史小聲恭維:“李大人,陛下赦了你的死罪,還升了你的官,怕是……真有意聽從你的意見,改革“八股取士”之制!若真是如此,陛下必對李大人委以重任,李大人前途不可限量啊!”
李暄聽的滿頭黑線。
朱元璋要是真聽了這建議,還要對他委以重任,那還得了?
“絕對不可能!”李暄斬釘截鐵:“太陽打西邊出來,陛下也不會動這想法!”
“若動了呢?”
“那說明陛下老糊塗了,我會竭盡全力糾正陛下的想法,讓陛下意識到我是多麼的該死!”
“……”
說話的御史目瞪口呆,這說的是他們漢人的語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