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提前做好半成品的米飯,之後再需要時直接現蒸只需十來分鐘就完成了,比用電飯鍋快多了。
就這樣,備餐、做飯的時間裡一晃就過去了。
到了十一點左右,餐館裡還沒顧客進來,倒是先接到了孔富民的電話。
“曾哥,你看我給你的消息了嗎?訂的菜品跟送貨地址都已經發給你了。”
電話那頭傳來孔富民高興的聲音。
曾澤龍發現自己還真沒注意到那些信息,一邊答應著,一邊迅速打開微信查看,果然找到了孔富民發來的訂單詳情。
三份米飯,一份酸菜魚,半隻鹽水鴨。
“知道了,這就給你做,做好就送過去。”
“好的,謝謝曾哥。”
掛了電話後,曾澤龍就開始準備這份外賣訂單。
同時還在同城配送平臺上發佈了一個任務,等著騎手過來取餐。
過了一會兒,曾澤龍才想起來今天的米飯是用甑子蒸的,琢磨著要不要多收點錢。
畢竟這是他花了3888買來的寶貝,不能白費這筆錢。
不過他又想,這樣突然加價好像不太好,做生意還是要講信用。
那不如這次就當讓大家嚐個鮮,看看這種米飯和普通電飯煲煮的到底哪個更受歡迎吧。
接著,曾澤龍想到一個主意,可以在菜單上增加一個新選項:普通的電飯煲大米兩元一碗;用甑子蒸的五常精品大米五元一碗。
這樣不錯,能多賺一點錢,也算是個好辦法!
這可是個小智慧,他對自己能找到這樣一個生財之道感到挺高興的!
曾澤龍高高興興地把飯菜做好了,等騎手過來取餐時還特意給正在蒸飯的甑子拍了張照片發給了孔富民。
“今天的米飯是用老式的甑子蒸出來的,你嚐嚐看,跟普通的電飯煲煮出來的有啥區別,味道好不好。”
雖然孔富民不太清楚什麼是甑子飯,但出於對曾澤龍廚藝的信任,還是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剛好這時騎手來拿餐了,曾澤龍告訴孔富民食物已經出發。
另一邊,孔富民收到了配送消息,一躍而起去洗臉刷牙。
事實上,他是剛醒沒多久,一看都快十一點了,趕緊打電話訂了頓午餐,正好趁等飯的時間打理自己,一點也不耽誤。
餐送到後,孔富民幾乎是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包裝。
酸菜魚包裝得很細緻,用打包盒裝得好好的,上面還仔細裹了好幾層保鮮膜,湯汁都沒有漏出來;
鹽水鴨也被切成了一塊塊放在大盒子裡,看起來非常誘人;
三份米飯也都整整齊齊地擺放在那兒。
孔富民把所有的東西打開,頓時被香味吸引,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讚歎不已:“太香了!”
隨後,他還專門拍了照片分享到債主群裡,讓大家都見識一下。
“醒來就叫了頓外賣,一覺醒來就能享受美食,真是美滋滋!”現在的年輕人都習慣用這種方式解決吃飯問題。
但群裡的很多叔叔阿姨輩的人平時都不太點外賣,覺得不衛生也不好吃,看見孔富民這樣做都很驚訝,居然還能這麼操作?
“這個也是曾澤龍做的外賣嗎?”
“怎樣下單?我也想試試,正愁中午吃啥呢。”
“我的助理訂的工作餐根本沒法跟小龍的手藝比啊,本來還想晚上再去一趟嚐嚐,結果沒想到還能外送,真是太方便了。”
一些人在休息時看到這條消息也來了興趣,紛紛詢問怎麼訂購。
孔富民這邊已經開始品嚐美食了。
他有個習慣,一定要有米飯陪著菜一起吃。
他端起米飯先吃了口,接著驚喜地看著碗裡的米。
這些飯粒透著木頭的香味,還帶著點紅色,看上去與眾不同,晶瑩剔透。
顯然這就是曾澤龍說的那種甑飯。
與平常吃的相比,這種米飯更加鬆軟,每一粒都很分明,咀嚼起來又香又有韌性。
於是孔富民興奮地告訴了群裡的朋友們這個發現。
“太不可思議了,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米飯!”
他不僅給甑飯拍了個特寫,還詳細介紹了它的特點——不需要菜也能單獨吃完一大碗。
同在群裡的戴寶看到這熟悉的米飯也感到很激動。
“我知道這飯!小時候家裡窮,沒有電飯煲,只能用這種傳統方法蒸飯,特別香,有時候還能用來熱其他菜餚,我都幾十年沒吃過了!”
“那時日子雖然艱苦,但每天都有一碗這樣的米飯已經覺得非常幸福了。
現在回想起來,真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沒等猶豫,戴寶就放下手中的事情,駕車直奔曾澤龍的餐館去了。
同樣點了一份酸菜魚、一份鹽水鴨還有一碗特別的米飯。
菜品端上來時,他完全沒心思注意那些美味的菜餚,而是專心致志地看著那碗甑飯。
用甑子蒸出的飯和用電飯煲煮出的大不一樣,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來。
通常的大米粘成一團,而這裡的每一粒都非常獨立,並且除了米香還有淡淡的木質清香。
小心翼翼地拿起筷子嘗試了一口,那一刻彷彿時空穿越,把他帶回到了那個遙遠卻又溫暖的記憶中,耳邊似乎響起了母親親切的聲音。
淚水不由自主地滑落下來,對家人的懷念隨著這口飯湧上心頭。
一旁正在給顧客打包飯菜的曾澤龍聽到聲音跑了出來,只見戴寶哭得稀里嘩啦。
不知所措之下,曾澤龍還是走過去遞上了紙巾並問道:
“戴叔,我做的飯是不是不合您胃口啊?”畢竟是自己的債主,不能這樣不管不問。
而且在飯點這麼一哭,外頭的人見了哪敢進來吃飯啊!
這可不是做生意的法子。
“沒事沒事,是我好久沒吃到這種米飯了,你做得特別地道,真的很好吃。
現在外面都很難找到願意這麼用心做米飯的飯店了。”
戴寶意識到自己剛剛太過了,抹了把眼淚說道。
“那我就放心了。”
曾澤龍見戴叔沒提哭泣的原因,也沒有追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
特別是到了戴叔這個年紀,經歷的事情多,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