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臺方寸山,李海益入道。
菩提祖師菩提葉傳法,一番提點之後,李海益這才知道,自己這門真傳的優劣勢。
優勢在於,菩提智慧,什麼都能學。
劣勢也在於此,樣樣通,難免樣樣松。
李海益不修大品天仙訣,沒法緊著一門神通全力精進。
每精進一分,都需要用自己的智慧,真正參悟理解之後辛苦拿法力祭煉,才能功成。
而菩提樹上的菩提葉,全部得拿來修法力煉神體。
而菩提果則全部要拿來凝練慧劍,破開前路,突破境界。
神通術法,就只能靠時間慢慢熬了。
李海益接過菩提葉,上面記載著天罡三十六變,和地煞七十二變。
稍稍研究了一下,李海益就搞明白這兩門神通的本質。
和前世的那些亂七八糟的猜測不同,天罡地煞變化,就是變化。
沒有那麼多的亂七八糟的東西。
但是,這天罡地煞變化若是足夠精深,確實能觸類旁通般的學會不少術法。
原因也簡單,這地煞七十二般變化,是菩提祖師深入研究七十二種地煞異種,研究出來的變身法門。
粗學,法力足夠,就能變什麼像什麼。
學得精深了,能領悟所變化的異種的本命神通,比如通幽,潛水,定身等等。
天罡三十六般變化也類似,只不過研究的對象,變成了含清靈之氣的神獸,僅此而已。
七十二是按時節分,三十六是按玄理分,都是無窮的意思,但變化的範圍種類,確實是地煞七十二變多些。
書裡孫悟空說願學個多的,菩提祖師就給了他個多的,半點沒哄騙他。
天罡神獸也好,地煞異種也罷,都是天地間的精靈,本質上確實差別不大。
雖然天罡神獸理論上限要高些,但是孫悟空天生石猴,要研究上限的話,其實他研究自己,反倒是來的更加合適。
李海益看了菩提葉中的講解,頓時沒了研究的心思。
菩提祖師都說了,神通要自行修持,貪多嚼不爛,李海益決定,多的淺學,少的挑幾個精學。
春去冬來,轉眼又是三十年過去。
李海益在方寸山中,已然待了四十餘年了。
三十年修持,李海益的靈臺之中所種的菩提,已然生出了七品菩提葉,結過七次菩提果了。
七品菩提葉,助力李海益,用短短三十年,就積累了三百多年的法力。
菩提果,更是讓李海益將心中慧劍,凝練出七重寶禁,離著化幻為真的法寶境,只差兩重寶禁。
慧劍根植於李海益心中,心念不滅,慧劍不損,念動即生,好用的很。
其寶禁級別,與李海益的修為級別完全等同,是護道之器,本命伴身之器。
除了慧劍之外,李海益手裡,還有一根菩提杖,此杖份屬先天,是真正的至寶,也是菩提門下真傳的象徵。
這些年,李海益安坐在家,有了卦象,也從不應卦而行。
除了少數幾次修行,得了些變化對象的本源真意外,基本沒什麼收穫。
也虧了煉神通得了那幾次本源真意,李海益如今,地煞七十二般變化,已然粗通。
變個蟲魚鳥獸,哄騙些不通變化的外行,足夠了。
若是與好手對決,就不夠看了。
地煞變化,以體為根,先得其形,後得其法。
天罡變化,以意為根,先得其神,後通其法。
雖然殊途同歸,但煉法卻全然不同。
這幾年修行,李海益藉助西遊幻鏡,幾次龜縮不出,應了卦象。
天罡靈獸真意得了四個,分別為青龍、玄武、金烏、負山,再加上早得真意的鯤鵬,李海益天罡三十六般變化,找到了五種變化的修行方向。
以意為根,得其神,而通其法。
李海益借鑑了前世所說的天罡三十六法的大神通,選擇自己天罡三十六變的修行方向。
青龍,大小如意。此為龍之本能,青龍為四聖獸之一,大小如意,自然潛力非凡。
玄武修翻江倒海,本就是四聖獸之一,水中神聖,翻江倒海,本能而已。
金烏修補天浴日,主淨化邪祟,大日惶惶,淨化天地。
負山修挾山超海,神通巨力,就看這神通的了。
至於鯤鵬,自然是騰雲駕霧,自己修了北冥遊雲神通,再用天罡三十六變增強鯤鵬騰雲駕霧之能,更添威能。
按照祖師的說法,李海益這天罡三十六般變化,入了五般變化的門。
這入門五般變化,自然也就會了五種術法。
雖然比不得孫悟空七十二般術法在身,但也不再是凡人。
這一日,有一師兄,正在方寸山修行時,突然天降神雷,照頭就劈。
李海益眼睜睜的看著這位智字輩的智明師兄,被天雷活活破了法體,削去了功業。
物傷其類,李海益頗覺感傷。
正惆悵時,師兄樵夫廣心走到了李海益身邊,道:
“師弟,師父應當與你說過,只要未成金身正果,就有三災利害吧!”
“說過,但師父說,我有慧劍在心,神通在身,三災拿我沒轍,我也沒有放在心上,沒想到,這般兇險。”
樵夫拍了拍李海益的肩膀:
“師父說的沒錯,這三災,五百年才生一次,到時候,你天罡地煞變化早就煉成,說不定運氣好些,金仙正果都取得了,區區三災,確實奈何不了你。
但是,你這些師兄們,就不一樣了!”
李海益扭頭,問道:
“師兄,我知你從來不愛與這些外門的師兄弟多聊,是不是,早就習慣了這種離別?”
樵夫:
“你猜的沒錯,你可知,師父前兩代,總共收了十三位弟子,我是其中的第三位。
但是,只有我得了真傳,現在,十三位廣大兩輩師兄弟,已然只有兩人活著。
一個是我,另外一個,名為大行,現在已經轉投他門,修其他正法去了!”
李海益沉默良久,嘆道:“不修正法,果難得長生!”
“確實。”
樵夫頗為認同。
理論上來講,旁門也能得正果,但可惜,到現在,也沒看到一個靠旁門得正果的例子。
至少,廣心沒有看到過。
送走了智明師兄,李海益修行越發的刻苦了。
期間,李海益還得知了一件事。
自己所在的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其實都是廣心師兄的神通所化。
洞中的祖師,其實只是菩提祖師的一道化身。
這道化身,是來此界傳三大真法,以及三百六十旁門傳承的。
傳完了,化身就會消散,方寸山一脈今後,就要看三個真傳,以及十二代弟子自己的能耐了。
菩提祖師的普通弟子,以九轉功成為出師標準,真傳,則以各有各的出師標準。
出師之後,就看各自的造化了。
“師父本體不在此界,是他界真佛,能傳我們兩個真法,就是他與此界的所有緣法了,之後,飛黃騰達也好,惹禍鬧事也罷,師父都不會出頭,師弟,你可要將此話記在心上!”
李海益聞言,十分清楚廣心的意思:
“我明白的,師兄!”
廣心掂了掂手裡的斧子,又道:
“師弟,你是菩提長生功傳人,智慧第一,我當然信你,日後方寸山,還要你來掌舵!
你還需記住,我在,方寸山就在,方寸山在,我就在,遇上事情,儘管來找我便是!只要你佔著理,就算你把天捅個窟窿,也不算什麼大事,我會一直在你身後的。”
李海益笑嘻嘻的說道:
“曉得了,師兄,我可沒打算和天過不去!”
“那就好!”
廣心憨乎乎的撓撓頭,自去山中砍柴去了。
李海益之前觀察過廣心的修行,但至今看不大明白。
有斜月地仙法真傳功法的人,看不明白廣心的修行,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李海益道行不夠。
迎來送往,轉眼,從李海益入山起算,將近兩甲子過去。
此時的李海益,體內菩提果,已然熟了九次,菩提葉,也重重疊疊在一條枝丫上長了九品。
如今的李海益,法力已超千年,天罡三十六法,之前入門的五個,已經大成。
除此之外,還多入門了夔牛,獬豸,畢方,燭龍四種真意,分別對應掌握五雷,隔垣洞見,迴風返火以及呼風喚雨。
大成之後的五種天罡法,李海益小範圍調用時,已經不需要變身了。
比如負山的挾山超海巨力,現在李海益隨時都能調動。
想要多大威能,全看李海益願意出多少法力。
“徒兒,外面來了個猢猻,你且去迎他一迎!”
這一日,李海益正在研究,如何九轉合一,得證真仙。
突然,菩提祖師傳音而來,讓他迎接一個猢猻。
李海益一聽,就知曉了此次來的是誰了。
“孫悟空啊孫悟空,你讓我等了好久啊!”
西遊幻鏡,當然要與西遊有關的事,才容易觸發有大獎勵得卦象。
在山中修行百年,觸發的次數不少,但除了九種神獸虛幻真意,李海益真是沒得到什麼好東西。
現在,正主終於來了,李海益打算試試看,這西遊的主角,能幫助自己獲得什麼損補。
一動要去見孫悟空的念,西遊幻鏡中,立刻有了變化。
“澤上有水,節,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
李海益看到如此卦象,頓時蔫了。
本來,他還想著怎麼和這個未來的小老弟攀攀交情呢。
沒想到,出了這麼一個卦象。
李海益回頭一想,自家師兄廣心,似乎態度也和這卦象十分一致。
想到這裡,李海益心中提起了戒心。
走到山外,隔垣洞見神通發動。
李海益的額頭,冒出一根獨角。
此為獬豸角,能洞察人心。
遠遠看去,孫悟空,此時的美猴王,渾身的紅塵氣,滿滿的因果業力。
“好傢伙,怪不得日後鬧出如此多事,這是個惹禍精啊!”
李海益的嘴角一抽,頓時選擇應卦象行事。
李海益板起臉,踱步走向孫悟空。
此時的孫悟空,拜師學法心切,見到有人從樵夫說的神仙府內走出來,連忙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衣服,拜倒在地:
“老神仙,弟子起手!”
李海益側身一步讓開,然後伸手一拉,將孫悟空生生拉了起來。
孫悟空心中一驚:“好大的力氣!果然不是凡人!”
卻原來,李海益用了挾山超海的天罡法,負山神力,如今還沒修行得孫悟空,可抵擋不住。
“我不是神仙,我師父是神仙,今日修行正歡喜時,師父說外面有個修行的來了,讓我來接你,想必就是你了?”
孫悟空連連起手:“是我,是我!”
“那就,隨我來吧!”
李海益招呼一聲,讓孫悟空跟著。
進了門,李海益看到,菩提祖師正襟危坐,端坐在上首,其他師兄弟各在其位,約有三五代在此。
更早的,大都出師走了。
李海益左右巡視一圈,本想在海字輩的區域尋個空坐下,菩提祖師卻拍了拍自己身邊的蒲團,傳音道:
“徒兒,愣著幹嘛,趕快過來坐好!”
李海益聳肩,小跑過去,坐在了菩提祖師身邊。
孫悟空看在場的真修坐定,四處磕頭,最後朝著菩提祖師喊道:
“師父,師父,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
菩提祖師看著孫悟空這一身的業力,和敏秀的天資,一時間,有些躊躇。
“這樣的弟子,收了怕是這方寸山,要雞犬不寧!”
但是,好馬配好鞍,孫悟空確實天資不凡,而且正好配自己的大品天仙訣精進真法。
這一身的靈氣,怕不是三五年就能成仙,十餘年就能出師!
想到這裡,菩提祖師問道:
“你是何方人士?”
猴王道:
“我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士!”
菩提祖師有心雕琢孫悟空的脾氣,故意道:
“撒詐搗虛之徒,修個什麼道,學個什麼法!”
孫悟空大驚:“弟子是老實之言,絕無欺詐!”
菩提祖師道:
“東勝神洲,離著我這方寸山,隔著兩重大海,一個南瞻部洲,你肉體凡胎,如何能來此處?”
孫悟空:“我確是一路砍筏作船,漂洋過了兩重海,遊街求仙,晃盪穿了一部洲”
菩提祖師見猴子急了,不再逗他,問了父母。
孫悟空說:“弟子是頑石所生!沒有父母。”
“既如此,你作猢猻之形,去了獸性,為胡孫,古月為陰,不利修行,你就以孫為姓,可好?”
孫悟空自然沒意見。
祖師又說:“我門下,有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輪到你,該是個悟字,鴻蒙初闢原無姓,打破冥頑須悟空,你就叫,孫悟空吧!”
“我有名字啦!!!”
孫悟空大喜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