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喜歡看玄幻腦洞小說,一定不要錯過江河海洋浩浩湯湯寫的一本連載中小說《西遊之開卦修仙》,目前這本書已更新485049字,最新章節第186章 大鯰魚精 燭龍之鱗,這本書的主角是海益孫悟空。
西遊之開卦修仙小說章節免費試讀
八百里流沙河,有石碑贊曰:
“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
鵝毛飄不起,蘆花定底沉。”
“若是所料不假,此河之下,必然還有一“身披一領鵝黃氅,腰束雙攢露白藤。項下骷髏懸九個,手持寶杖甚崢嶸”的捲簾大將,在此攔路~”
李海益搖頭晃腦,捻著下巴,甩著高冠,念著碑文。
許是覺得有些錯處,李海益又自己更正道:
“不對,現在,這河裡,還沒那捲簾大將!”
李海益看著眼前的流沙河,思緒不知飄到了何處。
這裡,李海益早就確認了,是西遊世界。
不是洪荒西遊或者其他的什麼西遊,就是原原本本,簡簡單單的西遊世界。
李海益之所以能確認這一點,是因為,在他的腦海中,有一個名為“西遊”的幻鏡,幻鏡明確的告知了他這一點。
按照西遊幻鏡的說法,此界為西遊記世界,因百回本西遊記而生,為西遊萬界之祖脈,無數西遊同人之根源。
那西遊幻鏡,介於虛實之間,因周易六十四卦之理,衍生而出,能通玄測命,定幻取真,從其他西遊同人世界抽取妙法機緣,反哺李海益。
李海益穿越此界,已然足足十年了。
從一個小童,到遊學各國的江湖書生,李海益已然經歷了許多。
這西遊幻鏡中的六十四卦,著實幫了李海益不少。
避死延生,消災解難,李海益能一路全須全尾的到這流沙河,真是多虧了這西遊幻鏡。
“來來來~,起一卦,讓我看看,這八百里流沙河,該如何過!”
“天山遁,天下有山,遁,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李海益見此卦象,不由得大笑:
“好個天山遁!好個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好個八百里流沙河!既如此,那就遁!”
說完,李海益毫不猶豫的轉身就走。
只給這八百里流沙河,留下了一個決絕的背影。
……
遠遁十里之外後,李海益停下了腳步。
從靈臺內的西遊幻鏡之中,李海益發覺,自己的卦象任務,完成了。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
順天行道,自當損其有餘補我不足!”
李海益一念生,萬念活,心思活泛了起來。
順著西遊幻鏡的卦象走,能得到天道補益,也就是從其他西遊世界中損其“有餘”來補李海益的“不足”。
若是逆著卦象走,則能得到人道功行,能損“不足”以奉“有餘”。
不順不逆,中庸行事,則無損也無得。
自從知曉自己來到怎麼樣的世界之後,李海益就定下了求長生之志。
花果山的石猴一生此念,頓教跳出輪迴網,致使齊天大聖成。
此時,李海益也生了此念。
可惜,念同人不同,李海益是:
“蠃蟲生念訪仙蹤,流沙河水阻道途;
卦顯天山遁保身,可憐修行路難尋。
輪迴惶惶摧身老,紅塵攘攘勞神疲;
若無仙佛神聖功,終是凡胎夢一程。”
“讓我看看,這天道,損益之後,給了我什麼!”
李海益耐心等待著抽取結果。
不一會,李海益手裡,就多了一顆紫藍色的珠子。
李海益用自己身上的藍黃綢緞,細細擦拭了一下新得的珠子,探出心神用西遊幻鏡一照,頓時知曉了這珠子的來歷:
“原來,是夢幻西遊世界的闢水珠啊!這可真是個應時的好東西!”
闢水珠,是遊戲夢幻西遊世界之中的一個遊戲道具,屬於五寶之一,效果描述為:
“能夠闢水的寶貝,傳說中的五寶之一,用這件寶物,即使不熟水性之人,也可以去到深海之底。”
巧了,原本李海益還想著,怎麼能過了這八百里流沙河,現在,就有辦法了。
李海益拿著闢水珠,開始動念試探。
這西遊幻鏡,大多數時候,抽不出什麼有用的東西,寶物更是僅此一次,但是拿來卜算吉凶,還是挺好用的。
從之前看到石碑的地方開始,往北、往南試探。
動的不是身,而是念頭。
同時,不斷的催動西遊幻鏡,形成各種卦象。
出現不吉利的卦象,李海益就毫不猶豫的放棄,然後更改方向,再次動念。
如此不順不逆,自然沒有損益獎勵,但是,卻能幫助李海益找到安全的路。
沒幾次,李海益就找到了最適合自己渡河的方位。
“流沙河界碑南三十五里處。
山天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李海益看著卦象,灑脫一笑,抓起闢水珠,毫不猶豫的踏上了新的一段求仙之路。
再次走到流沙河前,李海益發現,眼前這段流沙河,河內多怪石。
流沙從怪石縫隙之中順河水而下,與怪石互不干涉。
“好造化,好造化!”
李海益感嘆兩句,見四下無人,便抓著闢水珠,入了水。
“山天大畜,按卦象,這次收穫應當不少,也不知大畜,畜的是什麼~”
李海益一邊趕路,一邊琢磨。
闢水珠接觸到水,自發的形成了一個圍繞李海益周身三尺左右的透明水罩。
神奇的是,這闢水珠還不斷的在吸收水氣和水中靈力,補足消耗的同時,還儲存了不少水氣靈力在闢水珠之中。
走了沒一個時辰,李海益便走入了流沙河深處。
打眼看,四周除了闢水珠放出的紫藍色光芒,已然變的昏黃深寂一片。
走著走著,突然,李海益眼前一亮。
遠處,一道光芒,吸引了李海益的注意。
“大畜,可是畜在此處?”
順著光亮走了一段,李海益眼前突然一亮。
隨後他才發覺,身上的闢水珠激發後的紫藍色闢水罩,已然消失不見。
李海益,走入了一處修行者開闢的秘境之中。
這是個很小的秘境,李海益轉了兩圈,就看了個分明。
一片河底藥園,一個修煉室,一個藏書室。
藥園無人照料,已然毀了大半。
藏書室內李海益去看了看,很失望,裡面多是些各家學說經典,早就讀過了。
倒是修煉室內,有所不同。
一個袒露前胸,面色灑脫的道人打扮的修士,在自家修煉室內,安詳羽化。
羽化後,身形不腐,面容不爛。
但李海益試探了兩下,沒有動靜,顯然是神魂早滅。
稍微想了想,李海益走上前去,恭敬一禮,道:
“這位前輩,晚輩李海益,機緣巧合得進貴府。欲要求個仙緣,打擾之處,萬莫怪罪。願以百金,一身之力,為前輩入土為安!”
說完,李海益也不管這坐化的前輩同意不同意,很是殷勤的從懷中,取出金元寶,拜了三拜後,放入這位前輩的懷中。
然後,毫不客氣的搜索起修行之法。
就在李海益放入百金後一瞬。
突然,從那袒開的道衣內,飛出一道金光,與李海益撞了個滿懷。
李海益只覺眼前一亮,巨量的信息,傳入他腦中。
原來,這死在流沙河底的人,法號真臨,是菩提祖師門人,修了個術字門中妙道。
請仙扶鸞,問卜揲蓍,得了趨吉避凶的神通。
原本,借流沙河神之力,求了個長生不死,沒想到靠仙仙墮,靠神神歿。
求仙拜佛得來的長生,終究成了夢幻泡影一場。
臨死之前,真臨方才悟透箇中玄機,但已然無力迴天,只得將自己所學,凝於一點靈光之中,告誡後人。
如今,卻讓李海益得了去。
“菩提祖師?方寸山?這倒是好去處!”
李海益消化了所得,並未將這真臨的傳承,放在眼中。
旁人不知,他可知道。
菩提祖師,那是真正的大覺金仙,有大神通在身。
原本往西邊走,李海益本就有尋方寸山學仙法的想法在,如今,卻是有了線索。
“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
菩提祖師講法傳功,只傳十二代。
真臨,顯然是第五代的傳人。
李海益想要去方寸山,得個真傳承,修個真正果。
“求仙問卜,不如自己做主!”
李海益堅定了心智,又向真臨拜了三拜,轉身走出了其閉關府邸。
就在李海益走出的一瞬,真臨屍骨內,飄出一道靈光。
李海益眼前光明大放。
冥冥之中,得了方向指引。
靈光指引的盡頭,正是方寸山!
“山天大畜,果然收穫滿滿,好造化!”
李海益抓著手裡的闢水珠,朝著靈光指引的方向,邁步走去。
這段路,在流沙河底,崎嶇艱難,前路渺茫。
飢則食海草,渴則飲暗泉。
在靈光指引之下,李海益一路在水中行走,硬是在沒有出水一步補給的情況下,走了三年有餘,到了一處岸邊。
自岸邊上岸再問,已是西牛賀洲地界。
李海益依靈光指引,見山則拜,見水則祭。
偶有劫匪強盜,也被李海益用西遊幻鏡提示,先行避開。
如此又是半載,李海益終於隨著靈光,走到了一座高山前。
高山秀麗,林麓幽深。
登山再望,千峰排戟,萬仞開屏,很是壯觀。
李海益未走幾步,便有樵夫打扮的身影,攔住了去路。
“你這書生,從何處來,為何而來啊?”
見眼前樵夫,身形綽約,神光熠熠,李海益不敢怠慢:
“老神仙,我是南瞻部洲之人,是為求仙訪道而來!”
樵夫冷哼道:
“此為西牛賀洲,與那南贍部洲相隔何止萬里之遙,一路上狼蟲虎豹遍地,妖魔鬼怪肆虐,你怎全須全尾來此?必是誆騙於我!快離開此地罷!不然,莫怪我不客氣!”
李海益拱手再拜:
“我有異寶隨身,更通易理,見險則避,見危則遁,更得貴山前輩指引,借異寶自水下穿行,輾轉方能到此寶山,還望老神仙憐憫,賜我一見。”
樵夫搖頭:
“此地為方寸山,尋仙之人不少,倒也不多你一個,只是,我奉命守山,放上山的人多了,恐怕祖師怪罪,你若真要拜山,便將你那異寶贈予我,權當算是個拜山禮,你可願意?”
李海益聞言一愣,心想,好你個樵夫,猴子來了,就是客客氣氣行禮,安安分分指路。
我來了,又是質問,又是要拜山之禮。
不過,李海益轉念一想,區區闢水珠,比起菩提真傳的拜山資格,倒也不算什麼。
於是,李海益從懷中,取出了闢水珠,恭敬的遞給了樵夫,然後道:
“此珠名為闢水珠,持珠無懼惡水襲擾,我知自己資質鄙陋,還望前輩美言幾句!”
樵夫把玩了兩下闢水珠,忽然一笑,然後道:
“仙緣難尋,寶貝更難尋,你這闢水珠,真真是個寶貝,拿來當拜山禮,可有些貴重了,你真捨得?”
李海益咬牙點頭:“捨得!外物雖好,哪裡比得真本事在身!”
樵夫又道:
“我卻也不白拿你寶貝,此山名為方寸山,十里外,有一村落,名為菩提村,凡有心學道,自去報名便可學幾分本事,想要學仙法,自去便是,就算不能成,這寶貝,我也不退!”
李海益一頓,旋即拜道:
“多謝前輩指點,個人有個人的緣法,這闢水珠帶我來此寶山,其用已盡,當個拜山禮,換來前輩一句指點,卻也值得。”
說完,李海益收拾收拾行李,就準備往樵夫說的菩提村走。
樵夫也不攔李海益,只是等李海益邁步準備走時,提點了一句: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菩提智慧根,明鏡清淨本。
熙熙斷紅塵,攘攘絕凡緣;
九難去凡心,入道皈真法。”
李海益將樵夫的提點,牢牢的記在心中。
這可是拿闢水珠換的,說不定其中有拜師修行真法。
走了一會,李海益果然瞧見,路旁多了個岔道。
走過去,果然見到一菩提村。
一個小仙童,漫不經心的盤膝坐在一個老菩提樹下,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另外一位仙童聊著天。
“聽說又來個拜山學法的?”
“是啊,又來一個。”
“這個能堅持幾年?”
“聽說來處不近,這等毅力,三五載總是能撐過去的!”
“那可未必,紅塵熙攘,哪裡這麼好斷!”
“也是~”
聊著聊著,李海益走到了兩人身前。
拱手一拜後,李海益道:
“兩位仙童,晚輩是來拜師學仙的,還請通報一聲。”
金衣童子歪頭看了李海益兩眼,然後道:
“祖師說了,南贍部洲來了個修行的,可是你?”
李海益連忙點頭。
另外一個銀衣童子道:
“很好,你隨我們來吧!”
說完,兩人帶路,將李海益,引上了小路。
李海益一路跟隨,不一會,便看見了“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石碑。
其內,另有洞天。
祖師盤膝坐在上首,下有修士百餘人,此時正在講道。
李海益一進來,眾人的目光,包括菩提祖師的目光,齊刷刷的看向了李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