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由留學生會主席王大川主持。
他是物理系的博士生,在留學生中很有威望。
"同學們,"王大川開門見山,"今天召集大家來,是因為我們面臨一個重要抉擇。祖國已經解放,新政府發出號召,希望我們這些留學生回國效力。但學校方面卻提出了不少阻力……"
他簡要介紹了學校的新規定:所有想回國的留學生必須通過一系列"離校評估",還需要簽署聲明,保證不會將星條聯盟的"敏感技術"帶回龍國。
此外,學校強烈建議龍國學生完成學業再考慮回國問題。
"根據我們的瞭解,這些措施顯然是星條聯盟政府施壓的結果。"王大川沉聲說,"現在請大家討論一下,我們該如何應對。"
會場立刻熱鬧起來,大家各抒己見。
"完成學業再回去也不錯啊,多學點知識不是更好嗎?"一個經濟系的學生說。
"但誰知道他們還會設置什麼障礙?今天是評估,明天可能就直接不讓走了!"另一個學生反駁。
"我覺得祖國的號召很及時,現在國內百廢待興,正是需要我們這些有留學經歷的人才。"
議論聲此起彼伏,李銘安靜地聽著,觀察著大家的反應。
他注意到大多數理工科學生,尤其是學航空、機械這類專業的,幾乎都傾向於立即回國。
而學經濟、法律的一些同學則顯得猶豫。
"大家靜一靜,"王大川舉起手,"其實選擇權在每個人手裡。無論是立即回國還是完成學業再說,都是個人決定。但我想強調的是,現在祖國百廢待興,正是最需要人才的時候。如果我們這批受過良好教育的人都不回去,那誰來建設我們的國家?"
會場一陣沉默,隨後有人問道:"王大川,您是什麼打算?"
"我?"王大川微微一笑,"我當然是回去。雖然我的博士論文只差最後答辯了,但我想國家的需要更迫切。知識可以以後再補,但歷史機遇稍縱即逝。"
他的話引發了一陣掌聲。
這時,王德明站了起來:"我提議,我們分兩批行動。堅決要回國的同學立刻辦手續,爭取最快啟程;暫時不想回去的同學可以繼續學業,將來找機會回國。這樣既能響應祖國號召,又不會強迫每個人做出同樣的選擇。"
大家紛紛點頭,覺得這個建議很合理。
接下來,會議變成了具體行動的部署。
王大川拿出一張表格:"想立刻回國的同學請在這裡登記,我們會集體行動,互相照應。"
李銘毫不猶豫地第一個在表上籤了名。
隨後是王德明、幾個工程系的學生,然後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最終,大約三分之二的在場學生決定立即回國。
"太好了!"王大川激動地說,"看來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回國建設的道路。明天上午我們集體去使館辦手續,希望能儘快啟程。至於學校的'評估',我們可以配合,但不會改變回國的決心。"
會議結束後,李銘正要離開,被王大川叫住:"小李,聽說你在航天工程方面很有天賦?"
"還行吧。"李銘謙虛地回答。
"國內現在急需這方面的人才,你回去肯定大有可為。"王大川拍了拍他的肩膀,
"不過……這幾天校園裡多了不少便衣,星條聯盟人對我們這些學'敏感技術'的學生格外關注,你自己多留點心。"
李銘會意地點點頭:"明白了,謝謝提醒。"
第二天上午,李銘和其他決定回國的留學生一起來到龍國使館。
使館工作人員熱情接待了他們,並迅速開始辦理回國手續。
"祖國很歡迎你們這些學成歸來的人才,"領事微笑著對大家說,"不過美方可能會設置一些障礙,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果然,當天下午,學校就貼出通知,要求所有申請離校的龍國留學生參加"安全評估面談"。
與此同時,一些留學生髮現自己的宿舍被翻動過,筆記和書籍不翼而飛。
更有甚者,幾個學航空和核物理的學生被要求接受"特別調查"。
李銘得益於提前警覺,已經將重要資料全部存入系統空間,宿舍裡只留下了一些普通課本和筆記。
當兩個穿西裝的男子"禮貌地"要求檢查他的房間時,他表現得十分配合。
"我們只是例行公事,"其中一個男子說,"確保沒有任何敏感資料被帶出星條聯盟。"
"當然,請便。"李銘平靜地回答,心裡卻在暗笑:你們想找的東西早就在我腦子裡了,找破頭也沒用。
男子們翻查了他的書架、抽屜、甚至床墊底下,但除了一些基礎教材和普通筆記外一無所獲。
"看起來沒問題。"他們離開前說,"記得明天下午三點到行政樓203室參加面談。"
類似的場景在許多龍國留學生宿舍上演。
晚上,大家再次聚在留學生會交流情況。
"太過分了!"一個女生氣憤地說,"他們把我整理的植物學標本全拿走了,說是要'審查'!"
"我的實驗筆記全沒了,"另一個物理系的學生苦笑道,"三年的心血啊……"
王大川安撫大家:"星條聯盟政府這是害怕我們把技術帶回國,所以才處處設障。不過沒關係,真正的知識是在我們腦子裡的,帶不走的只是紙和筆。明天的面談大家配合一下,但回國的決心不能變!"
李銘默默聽著,心中更加堅定了回國的決心。
……
第二天下午,面談開始了。
每個申請回國的學生都被單獨叫進一個房間,面對一個評估小組。
輪到李銘時,他看到房間裡坐著三個人:一個學校行政人員,一個自稱是"教育部顧問"的中年男子,還有一個看起來像翻譯的亞裔女士。
"李先生,請坐。"行政人員禮貌地說,"今天請你來,是想了解一下你回國的原因和計劃。"
接下來是一連串的問題:為什麼不完成學業?回國後有什麼打算?在星條聯盟學到了哪些技術?有沒有參加過某些特定的實驗室項目?等等。
李銘保持冷靜,回答得滴水不漏。
他強調自己只是一個普通學生,學習的都是基礎知識,回國純粹是為了響應祖國號召。
"李先生,你知道嗎,"那個"顧問"突然說,"你們龍國現在的條件很艱苦,不適合開展尖端科研。而在這裡,你可以使用最先進的設備,與頂尖科學家共事。為什麼要放棄這樣的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