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氏嘆息一聲,又擠出些笑容道:“月小姐莫要多想。
你若是想好了就住在少爺邊上的耳房,那崔姨這就去給你收拾。
至於老爺那,我去同他說就好。
你別怕。”
月娘感激地摟了摟她的腿,還蹭了蹭她的裙襬:“謝謝姨姨。”
崔氏只有一個兒子,早年也曾想生一個香香軟軟的女兒,可惜一直沒懷上。
這會兒,月娘一撒嬌,崔氏便對她生了些好感,不僅沒再計較她住在內院的事,還張羅起了她的屋子。
她仔細詢問,月娘可有什麼生活上的習慣,等等。
月娘搖頭,表示一切都好,崔姨怎麼方便怎麼來。
兩小隻看著崔氏在耳房裡忙活,也幫不上忙。
這時候,李全就在月娘耳邊輕語:“月娘,我帶你去見我娘,好不好?”
月娘自然是求之不得,越能深入李全的生活,兩人越是不能分割。
李全牽著她,走到正房旁的一間小耳房,先前被李全刻意忽略掉的屋子。
他小心打開門,拉著月娘邁過高高的門檻,走進這間裝著雲氏的屋子。
裡面被李旭佈置成佛堂的模樣,只是最前面供奉的是雲氏的畫像,還有牌位。
畫像上的雲氏,眉眼間與李全有幾分相似,但是比李全更柔和和堅毅一些。
她坐在桌前,手上執著毛筆,好似在寫什麼,卻被眼前人叫住,抬起頭來看向對方,露出溫柔的微笑,顯然這是雲氏生前的畫像。
畫她的人應當就是李旭吧,畢竟筆鋒之間可見愛意濃重,題字裡全是當下心意。
而牌位上寫著李旭之妻 雲婉心。
李全跪在蒲團上,對雲氏磕了三個頭,嘴裡輕輕說道:“娘,這是月娘,我今日同爹爹上山……往後她就是我妹妹了,也是孃的女兒。”
他仔細介紹著月娘,就好像雲氏還在眼前,兒子同母親訴說今日的所見所聞。
月娘靜靜站在她的身後,凝望雲氏,她想,無論是李旭,還是李全,都好在意這個女人。
或許她應該多瞭解一些雲氏,對她的計劃會有好處。
李全大約說了一刻鐘才停下,起身給雲氏上了三炷香後,招手引著月娘來拜見雲氏。
月娘學著李全的模樣跪下,動作上卻有些不規整,可這是個剛從山間村裡下來的女孩,如此剛才是正常。
她同樣給雲氏磕了三個頭,接著她抬頭看向畫像裡的雲氏,“雲姨,我是月娘,我今日在山上還以為自己要死了,沒想到遇到了全哥哥……往後我會好好跟著全哥哥,聽哥哥的話,做乖乖的妹妹。”
她初見雲氏,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便同李全一樣說了些今日見聞,順便鞏固一番與李全之間的情誼。
之後,她也給雲氏上了三炷香。
最後,李全對著雲氏道:“娘,那我們先走了,明日再來看你。”
月娘緊緊跟上:“月娘也明日來看雲姨。”
他們走出這個飄著煙霧的屋子,月娘想問問李全,關於雲氏的過去,但看到遠遠走來的崔氏,還是閉上了嘴巴,這個家裡也只有李全對自己毫無顧忌。
崔氏並不清楚兩人之前去看了雲氏,不然定會攔著。
她太知道,李旭對雲氏幾乎到偏執的在意,若是讓李旭知道,讓月娘這個無關緊要的人去擾了雲氏的清靜,李旭定是要生氣的。
她不過是看到兩小隻靠近雲氏的屋子,便拉著他們回月娘的耳房。
當著李全的面,她叮囑月娘道:“月小姐以後少靠近那裡,不然老爺要生氣的。”
月娘若是真正的小孩,肯定要問那裡是哪裡,但她是小孩身體,大人心,自然明白了,崔氏這是讓她別去看雲氏呢。
她點頭答應,實則想著往後要去,定要避著這家裡的大人才好。
見崔氏鬆一口氣,她扯開話題道:“崔姨,我好喜歡這裡。”
崔氏是個能幹的,不過小半個時辰,就將這耳房收拾地妥帖。
一張小床,上面是淺黃色的被褥,摸著就是柔軟的好料子,床邊擺了張桌子和凳子,桌上還配了不少東西,就連紙筆都有。
床的對面放了個木頭櫃子,不太大,但也夠小孩子用了。
櫃子邊正好是窗子,也很小,上面掛了綠色的布簾。
這屋子雖小,但崔氏佈置地溫馨、精巧,就連原本嫌棄的李全都放下心來:“月娘,這裡很好。”
而月娘本就是個嘴甜的,見崔氏確實用心,更是笑眯眯著眼睛,咧著嘴,對著崔氏大誇特誇,惹的崔氏直樂不說,還拍著胸脯,直言晚上給兩小隻做大餐,給月娘接風洗塵。
月娘當然謙虛說不用,淚汪汪說自己能遇上崔姨已經是幸事,哪還捨得崔姨忙活。
可崔氏忙活這麼多年,第一次收到這麼多表揚,心態膨脹,非得下廚給月娘做一頓不可。
崔姨風風火火地跑掉了,李全則笑嘻嘻的,“月娘,崔姨喜歡你,這可真好。”
月娘有些意外地看向李全,裝著奇怪道:“崔姨不是一直喜歡我嗎?”
李全搖頭不語,他先前雖然裝著不知道,實則心裡敏感,大概知道崔姨沒有那麼喜歡月娘,畢竟他跟崔姨相處好幾年,最瞭解這人不過。
他甚至還擔心過崔姨如果不喜歡月娘,會不會為難月娘。
雖然他知道爹爹其實也沒那麼喜歡月娘,可他對爹爹的人品有信心,自覺就算爹爹不喜月娘,也不會為難她,尤其爹爹又不管家裡的吃喝拉撒,而崔姨就不一樣了。
不過,眼下崔姨喜歡上了月娘,這可真是太好了。
他就知道月娘討喜,誰都會喜歡月娘的。
李全不說,月娘也不追究,只問李全:“好像還要一會兒才吃飯呢。
全哥哥,你平日裡這個時候做什麼呢?”
李全想了想,就領著她去了自己的屋子裡,“我平時主要就是看書學習。”
見月娘不解,他解釋道:“我這個年紀本該上學,然而我從小立志成為爹爹那樣救世的大夫,所以我就沒去學堂,專在家裡學習。
我五歲開始學習,先習字,後學家中醫學典籍,這些都是我們李家的不傳之寶。”
他說著,拿起放在桌上的一本醫學書,“我最近在看這本藥材範本,日常還要去藥鋪,同藥材對照著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