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大郎聽說山花要嫁人,心如死灰:
“家裡連粗糠都沒有了,還能吃什麼?”
籬笆院牆不高,村民們能清楚地看到董大郎腫成饅頭的腳踝,大家一陣唏噓,紛紛散去。
“董家也太慘了!”
“唉,誰說不是呢?年前董父和人押鏢死在路上,他們娘仨被迫分家出來單過。才多久,日子咋就過成這樣了呢?”
“你就別同情他們了,村裡誰家不是勒緊褲腰帶過得像苦瓜?”
“嗨,也對,山腳的野菜都挖得差不多了,我家也快揭不開鍋了。”
“不過,我們比董家好太多,至少沒借十幾兩銀子還不上。”
“那倒是!”
村民們說著話越走越遠,直到只剩下呼呼風聲。
大家似乎都選擇性忽略那一股股,直往鼻子裡鑽的肉香。
這年頭,除了里正家過年能吃上一口肉,不年不節的,誰家能吃得起肉?
董家都那樣了,更不可能燉肉,都是他們饞肉臆想的。
江素雨扶著董母,拉著她往堂屋帶:
“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吃完飯,我給娘說一個賺錢的門路,短期內可以發一筆小財。”
董三郎紅著眼眶追上江素雨急道:
“你想做什麼?我們家僅剩的五文錢都沒了,沒東西拿去賭了。”
江素雨白了董三郎一眼:
“難道快速賺錢的方法就只有賭嗎?
山上那麼多寶貝,隨便挖一點,也不至於餓死。”
“說得簡單。”
董二郎立即反駁:
“山上有老虎和熊瞎子,野豬能頂死人,我們又不認識草藥,上山挖什麼?”
江素雨回頭看向坐在地上發呆的董大郎道:
“你們倆如果有心,就不是跟我討論山上能不能找到賺錢門路,而是把你們大哥背進堂屋吃飯。”
董三郎如夢初醒,忙走過去蹲下喊道:
“二哥,快來幫我一把。”
董二郎看了一眼董母,不情不願地回到董大郎身邊。
兄弟倆一起將董大郎扶起,由董三郎背進堂屋,齊齊頓住腳步。
“肉?是肉……”
董三郎以為出現幻覺,讓董二郎掐他一下。
董二郎雙眼閃著星光,吸溜一下口水:
“大哥你看,還真有肉哎!”
董大郎這才從恍惚中回神,木訥訥看向桌子,瞬間拉回思緒,滿臉驚悚地問:
“哪裡來的肉?”
三人齊齊忽略了,正在大快朵頤的珺墨淵和一旁吃得歡快的金毛。
江素雨指著金毛:
“都是它的功勞,今早在山上獵了一頭狍子和一隻肥兔子。”
董家人這才注意到用大木盆吃肉的金毛,以及堆滿木盆的燉肉。
那“咔嚓咔嚓”咬碎骨頭的聲音,聽得大家頭皮發麻。
董家人緩緩轉頭,故意忽略金毛吃東西的聲音,齊齊驚恐地縮了縮脖子。
江素雨給董母夾了一塊醬油果汁燉肉,笑盈盈道:
“就衝您剛才拼了命都不願意把我賣掉,您這個乾孃我護定了。”
“好,好女兒。”
董母鼻頭泛酸,夾起肉放進嘴裡眼眸霎時一亮。
江素雨給她盛了一碗蒸竹米道:
“嚐嚐這個,超級好吃。”
董母拿起竹勺吃了一口,一個勁點頭:
“嗯,好吃,太香了。”
董三郎忙把董大郎放下,端來一碗遞給他道:
“大哥,你也嘗一嘗。”
董大郎看了一眼江素雨,見她沒什麼表情,端起碗吃了一口點頭:
“確實,有一股竹子的清香。”
江素雨又給董母夾了一筷子菜道:
“乾孃,多吃點,下午還有體力活呢,不吃飽,可沒有力氣幹活。”
董母夾菜的動作頓住問:
“稻穗剛開花,早上我去看過,田裡的水足夠,山腳的野菜也挖沒了,還有什麼事要做?”
江素雨的眼睛亮如繁星:
“稻穗開花了?太好了,看來我們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了,快吃,快吃!”
她是什麼運氣,千年難得一遇的稻穗和竹子一起開花,不正是培育竹稻的大好時機嗎?
董母不明所以,因著江素雨做的菜實在好吃。
醬油果汁調味,替代了鹽,讓買不起鹽的董家人食慾大動。
董二郎塞了一口肉在嘴裡,含糊不清問:
“我們家的鹽罐早就空了,你從哪兒弄來的鹽?”
江素雨吃飽喝足放下筷子:
“我用的不是鹽,而是醬油果,山上挺多剛好成熟。
短期內代替調料沒問題,但不可長期食用。
還是得買鹽才行,要不買點黃豆自己釀醬油?”
“你會釀醬油?”
董三郎吃飯的動作頓住,被打腫的眼睛盯著江素雨,怎麼就那麼不敢相信呢?
江素雨聳肩:“這有何難?快吃,待會兒上山你是主角,得多幹點活兒還債。”
董三郎一聽還債,心裡猛地一突,吃飯的動作不由加快幾分。
董二郎和董母受到感染,吃飯的速度越發快。
只有董大郎,肉在他面前都提不起興趣,眼睛盯著自己的腳踝,吃一口竹米能發呆好久。
珺墨淵見江素雨盯著董大郎看,把碗放在江素雨面前,眼巴巴地看著她:
“好吃,還吃!”
江素雨回神,毫不吝嗇給他盛了滿滿一大碗道:
“下午我們再去弄一些,回來炒幹脫殼磨面,給你貼竹米麵餅子吃。”
珺墨淵連連點頭,像個得到糖吃的孩子。
“竹米是什麼?”
董母放下碗,揉著肚子詢問。
不怪她不知道,竹米實在難得,竹林村後山上百畝竹林,一百二十多年了,這是第一次開花結果。
別說董母不知道,怕是村裡的族老和上了年紀的老人都不清楚。
不然江素雨發現的一大片竹林,早就被勤勞的百姓薅禿了,哪兒輪得到江素雨撿漏。
江素雨指著董母碗裡的東西道:
“就是這個,竹子開花繁殖的果實,過不了多久,後山的竹子會成片死去。
再通過果實掉進土裡,長出新的竹筍,繁衍出一片竹林。”
董母瞪大眼睛詫異道:
“還沒聽說過,竹子會開花結果。”
江素雨擔心說多了他們記不住,沒有多做解釋:
“我們沒聽說過的事情多了,不代表沒有對不對?”
“有道理。”
董母點頭,董二郎若有所思,董三郎幾口吃完又盛一碗。
只有董大郎,自始至終都很沉默,一直低頭一粒一粒將竹米放進嘴裡。
董家人見狀,不知如何規勸,只讓他慢慢吃。
董三郎打了一個大大的飽嗝,背起最大的揹簍迫不及待道:
“快走,趁著天色還早,我們多采些竹米回來,這玩意兒太好吃了,一點不刺嗓子,能香死個人。”
董母隨後背起大揹簍,擔憂地看了一眼味同嚼蠟還在吃飯的董大郎道:
“大郎,裝竹米的筐子不夠,你吃完飯多編幾個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