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沈重的身軀有些瘦弱,個子也不高,可此時忽然拔高了聲音,卻也帶著幾分威嚴,竟讓下面眾人啞口無言。
楚士忠聽到沈重言語,又看了看下面眾人的樣子,心底冷笑,卻依舊默不作聲。
他已經對這個沈家的庶子有些興趣了。
前幾日查辦沈家的時候,他曾來過一次,也親眼見過沈家的所有人,對這個庶子有些印象。
那時,庶子沈重就跪在地上,戰戰兢兢的,連頭都不敢抬,更不敢大聲說話。
可當這庶子知道他將免於刑罰,只是被選中處理沈家鹽行的爛攤子的時候,他居然露出了劫後餘生的神色。
這些楚士忠都記在心裡,當時便覺得這沈重不堪大用,沈家也不會有什麼反擊的機會了。
可他沒想到,這才隔了沒幾天,此時再見沈重,他卻變了個樣子。
此刻滿場鴉雀無聲,方才開口的眾人紛紛閉嘴,卻都用有些怨毒的目光看著沈重。
沈重剛才的話戳中了他們的心事,他們本就是來瓜分沈家宅邸的,原本他們已計劃好,等沈重一齣現就立刻上去圍攻,非讓沈重拿出沈家宅子的地契不可。
可欽差楚士忠來了,讓他們不得不打消了這個念頭,就算被沈重揶揄了,他們也只能憋著。
沈重環視左右,似乎根本看不到他們的眼神一樣,只是見沒人說話,便繞到了長桌之後,直接坐在了椅子上。
這時,沈福從主廳出來,懷中抱著一幅碩大的算盤,那算盤長長的,像是一根竹竿,沈福自己抱著都有些搖搖欲墜。
沈重並未上去幫忙,只是安靜的坐著,沈福抱著算盤搖搖晃晃的上前,直接將算盤架在了長桌上。
嘩啦啦。
算盤珠子一陣輕響,沈重此時才起身,手指輕動,緩緩邁步,將一整副算盤全部打直,隨後看向一旁的沈福,沉聲道:“老福叔,麻煩你幫我唱賬。”
“是。”
沈福聞言微微低頭,繼而緩步上前,拿起最前面的賬本打開第一頁,直接開口道。
“沈氏鹽行,冠洲臨江縣六福商號,大晉鴻運十七年,第二季賬。”
“三月一,進鹽三百七十二斤,出二百六十一斤,入銀一十三兩五錢,餘鹽一百一十一斤。”
“三月二……”
“老福叔,速度太慢了,快些。”
沈福正在唱賬,卻聽沈重忽然開口,他有些疑惑的看向沈重,卻見沈重身前的算盤上已打出了相應的三組珠子,不由的愣了一下。
別人不知道沈重,他身為沈家的大管家,還是知道二少爺是什麼貨色的。
沈家二少爺連賬本都看不懂,更別提算賬了。
可現在,沈重卻輕易的將相關數字都算的清清楚楚,讓沈福也有些意外。
看到沈福疑惑的眸子,沈重笑了笑,低聲道:“您老能說多快就多快,不然諸位都要等急了。”
聽沈重如此說,又看到沈重堅定的眸子,沈福這才點了點頭,再看向賬本,語速明顯加快了。
“三月二……”
噼裡啪啦。
隨著沈福語速加快,沈重開始雙手撥弄算盤,打的噼啪亂響。
開始的時候還沒人注意,可沈重打算盤打的越來越快,很快便引的很多人注意。
他們的眼神從不屑到凝重,從凝重到不解,再從不解到駭然,也不過就是幾息的功夫。
沈重撥弄算盤的速度已經超出他們的預期了,幾個掌櫃的此時紛紛起身,死死的盯著沈重的算盤,他們每個人算一組數,算下來之後,竟發現沈重沒有一處錯誤。
如此快的速度,又能如此精準,他們這些常年和算盤打交道的人都做不到,可看沈重,卻一點沒有力不從心的樣子。
此時很多人都坐不住了,幾乎全都起身,下意識的往前湊,他們都盯著算盤,配合著沈福的聲音,緊緊的盯著沈重的算盤。
算盤的聲音像是疾風驟雨,打在所有人的心底,讓他們心中發虛。
楚士忠此刻也側目看向沈重,臉上露出幾分驚訝來。
他沒想到沈重還有這般本事,單是這手算賬的手段,一般人就不可能趕上了。
沈重此時一邊算賬,竟還有餘力看向周圍,他看著這些驚訝的目光,心中卻只是冷笑。
他之前可是現代會計師,為很多大企業做賬務諮詢和盤算,那可比眼前這些計算手段複雜的多了。
而且,沈重年少的時候就精通算數,珠算口算都是一絕,小時候還拿過本市少年組珠心算金獎。
如果不是擔心被身旁的欽差盯上,他算這種三位以內的加減法,根本就用不上算盤,心算就夠了。
用算盤,完全就是藏拙。
可他這麼藏拙,在別人眼裡卻像是炫技,炫的別人眼花繚亂。
“六月三十……虧一百七十一斤。”
沈福很快便讀到了賬目的最後一頁,讀完之後,他轉頭看向沈重,聲音有些沙啞了:“少爺,唱完了。”
“嗯。”
沈重波動了一下算盤珠子,繼而抬頭看向其中一個掌櫃,低聲道:“王掌櫃,根據你的賬目,臨江縣商號上一季共入鹽一萬零三百一十七斤,出鹽一萬零二百二十斤,得銀五百一十一兩,可屬實?”
“屬,屬實。”
那王掌櫃見沈重沒用多少時間便已經將他的四本賬目全部算清,當即嚥了一口口水,不敢多說什麼。
“屬實便好。”
沈重點點頭,繼而又看向沈福,道:“老福叔,拿漕幫的賬目,找臨江縣,唱!”
“是。”
沈福點頭,直接拿起了漕幫的賬目,沈重也換了個地方,單手放在算盤上面,等著沈福開口。
“冠洲漕幫,大晉鴻運十七年第二季賬,臨江縣。”
“三月一,出船兩艘,共運抵食鹽五十三袋,出五人,運至臨江縣灌口碼頭,得銀三兩七錢。”
“等等。”
沈福剛唱了一句,沈重直接開口,繼而起身,看向下面。
他的目光直接放在了王掌櫃身上,眯起雙眼問道:“五十三袋鹽,每袋八斤,應是四百二十四斤鹽,為何到了你入賬的時候,就只有三百七十二斤?”
“少了的那五十二斤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