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
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灑進來。
溫禾睜開眼,發現景溪已經不在床上了。
廚房傳來鍋鏟碰撞的聲音,還有煎蛋的香味。
她起身下床,走到廚房門口。
景溪繫著圍裙,正在煎荷包蛋。
“姐,你醒啦?”景溪轉過頭,臉上帶著明媚的笑容,“我做了早餐,馬上就好。”
溫禾看著她忙碌的背影,心裡一陣酸澀。
景燃去世後,景溪一直跟著他生活。
她那時候為了掙兩人的學費,生活費,很忙很忙。
每天早出晚歸,為了讓景溪能吃上熱乎乎的早飯,她天不亮就起來了。
寧願費點時間,溫禾也會做給做給她吃。
因為沒錢,自己做的便宜一點。
後來景溪心疼她。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小姑娘學會了做飯。
甚至能早起做飯給她吃。
她長大了,她們都被迫長大了。
“我去買桂花糕。”景溪把煎好的蛋盛進盤子,“你先吃早餐,我很快就回來。”
溫禾點點頭:“路上小心。”
景溪匆匆出門後,溫禾坐在餐桌前,看著盤子裡金黃的煎蛋和熱騰騰的牛奶。
她拿起筷子,夾了一小塊煎蛋放進嘴裡。
味道剛剛好,不鹹不淡。
就像景溪一樣,恰到好處地溫暖著她。
吃完早餐,溫禾收拾好碗筷,開始整理要帶去療養院的東西。
她從包裡拿出一個精緻的盒子,裡面是她特意為許阿姨準備的禮物。
一個手工製作的香囊,裡面裝著安神的草藥。
她知道許阿姨睡眠一直不好。
很早之前就做了這個,只是沒有時間拿給她。
景溪很快就回來了,手裡提著熱騰騰的桂花糕。
“姐,我買到了!”她興奮地說,“還是原來的味道,老闆還記得我呢。”
溫禾接過桂花糕,香氣撲鼻。
“那我們走吧。”她說。
兩人打車前往療養院。
車子駛過湘江大橋時,溫禾望著波光粼粼的江面發呆。
療養院坐落在城郊,環境清幽。
走進大門,護士站的護士一眼就認出了她們。
“溫小姐,小溪,你們來啦。”護士熱情地打招呼,“許阿姨今天狀態很好,剛才還在花園裡散步呢。”
溫禾微笑著點頭:“謝謝你們一直照顧阿姨。”
護士擺擺手:“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許阿姨在302房間,你們直接過去吧。”
走在療養院的長廊上,消毒水的氣味讓溫禾有些恍惚。
她想起第一次送許青玉來這裡時的情景。
那時的許青玉,眼神空洞,嘴裡不停地念叨著景燃的名字。
“媽,我們來看你了。”景溪輕輕推開房門。
房間裡,一個瘦削的女人正坐在窗邊看書。
聽到聲音,她緩緩轉過頭來。
“小溪?”許青玉的目光落在景溪身上,然後移向溫禾。
她的眼神突然亮了起來。
“溫溫?”許青玉站起身,聲音有些顫抖。
溫禾的眼眶瞬間紅了:“阿姨,是我。”
許青玉快步走過來,一把抱住溫禾。
“好孩子,我的溫溫。”她的聲音哽咽,“讓我好好看看你。”
她捧著溫禾的臉,仔細端詳:“瘦了,是不是沒好好吃飯?”
溫禾搖搖頭,努力擠出一個笑容:“我很好,阿姨。”
景溪在一旁插話:“媽,姐給你帶了桂花糕,還是城西那家的。”
許青玉的眼睛亮了起來:“真的?快拿來我嚐嚐。”
三人坐在窗邊的小桌前,分享著桂花糕。
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溫暖而明亮。
許青玉咬了一口桂花糕,滿足地眯起眼睛:“還是原來的味道。”
她看向溫禾:“溫溫,這兩年過得好嗎?”
溫禾點點頭:“挺好的,阿姨別擔心。”
“你的事,小溪都跟我說了。”許青玉握住她的手:“那家人,對你好嗎?”
溫禾的手微微一顫。
兩年前,溫家突然找上門來,說她是溫家的女兒,要接她回去。
她被迫離開湘城,回到那個所謂的家。
“挺好的。”她輕聲回答,“他們很照顧我。”
許青玉嘆了口氣,沒再多問。
她知道溫禾不想談這個。
“媽,你看這是什麼。”景溪適時地轉移話題,拿出溫禾準備的香囊,“姐特意給你做的。”
“真香。”許青玉接過香囊,放在鼻尖輕嗅:“溫溫的手還是這麼巧。”
溫禾微笑著看她:“裡面是安神的草藥,晚上放在枕頭邊,能睡得好些。”
許青玉的眼眶溼潤了:“好孩子,謝謝你啊。”
三人聊了很久,從景溪的學業聊到療養院的趣事。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就到了中午。
護士來提醒她們,該去吃午飯了。
“阿姨,我們陪你去食堂吧。”溫禾說。
許青玉欣然點頭,一行三人朝著療養院食堂走去。
一路上,許青玉緊緊拉著溫禾和景溪的手,彷彿生怕她們會突然消失。
食堂裡瀰漫著飯菜的香氣,人來人往卻秩序井然。
溫禾幫許青玉打好飯菜,三人找了個安靜的角落坐下。
許青玉夾起一塊紅燒肉放進溫禾碗裡:“多吃點,你太瘦了。”
“媽,你偏心!”景溪故意撅起嘴,惹得許青玉笑著也給她夾了一塊。
溫禾看著眼前溫馨的一幕,眼眶微微發熱。
她低頭扒著飯,生怕被看出異樣。
“溫溫,”許青玉突然輕聲問道,“你這次能待多久?”
溫禾的筷子頓了一下:“一週左右。”
許青玉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捨,但很快又露出溫柔的笑容:“那這幾天多來看看我,好嗎?”
“嗯。”溫禾用力點頭,“我每天都來。”
午飯後,許青玉要去參加療養院組織的插花活動。
溫禾和景溪把她送到活動室門口。
“你們去忙吧,不用陪我這個老太婆了。”許青玉笑著揮揮手,“晚上記得來吃飯。”
“那我們晚上再來看您。”溫禾幫許青玉整理了一下衣領。
許青玉拍拍她的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