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上旬,国府首都金陵城。
一间巨大的会议室内,一场规格高的吓人的会议正在进行。
与会的军人,大多的领章的金板子上都挂着两个以上的将星。
少数穿着中山装的人,那也是大多气度非凡,权柄在握的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
甚至连做会议记录的都是几个金板子上挂着一颗金星的军人。
可以说,这里汇聚了国府党、政、军三界里的最高决策者们。
可在就是在这样一个高级场合里,却有一个看年龄只有二十几岁,穿着军装的年轻人坐在其中。
顾盼之间,眼中锐气四射。
虽然位置很是靠后,靠后到都要背靠着墙了。
但是能出现在这里,那就是意味着这个年轻人已经步入了一个这个国家的决策层。
这是国府最高军事委员会召开的一场绝密会议。
会议的议题是:无险可守的首都金陵城该不该浪费兵力去守?
经过接连三天的各种会议,就在刚刚,达成了最终决议,金陵要守。
不管是出于军心,民心,还是国际观瞻。
堂堂一国首都都没有一枪不发,拱手让与侵略者的道理。
这么做的人会被彻底钉子死在这个民族的历史的耻辱柱上,永世不得翻身。
只是现在该选哪个将领带兵来守这个防守上的死地。
坐在主位上一道目光,环视了一圈自己手下心腹将领。
希望有人可以主动站出来。
可惜,这些将领都是人精,谁也不愿意接这个几乎必死的任务,都有意无意的避开他的期望的眼光。
这时一个坐的位置比较靠后,戴着眼镜,脖子上的金板上挂着三颗金星的中年人眼珠乱动就要起身。
看见这个几乎坑死了三十万军民的政治投机者就要起身,一个满是锐气,斩钉截铁的年轻声音响彻整个会议室:
“金陵乃是我国首都,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先总理陵墓所在,如果弃守,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
“我愿率部坚守首都金陵!”
25岁的萧剑林,穿着一身他自己设计的墨绿色的武装警察部队的少将制服,如同一根标枪一样昂然起身。
“是大财神啊!”
“原来是二公子!”
“这可是要命的活啊!”
“这才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啊!”
“金陵城需要一个有身份,有名望的人来死守,二公子年龄虽小,但是以他的身份来死守金陵将对极大的鼓舞军心和民心。”
······
众人立刻嗡嗡嗡的小声交流起来,就连坐在主位置上的人也开始深思。
如此严肃的场合,哪怕是跟萧剑林关系比较好的大佬也不好替萧剑林打个圆场。
说什么年轻人勇气可嘉,但是还轮不上你出头之类的话。
因为萧剑林这个二公子的身份,说出来的话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政治属性,任何人都不会把他的话当做是年轻人的轻狂之语。
军政部长何长官沉声问道:
“萧少将,你应该知道死守金陵意味着什么吧?”
萧剑林目光坚定的回答:
“知道,我既然请命,自然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接着萧剑林话音一转,朗声道:
“但我认为何长官说的有一点不对,我说的是坚守金陵,而不是死守金陵。”
“金陵城堪称军事上的绝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军事上极其易攻难守。”
“日军重兵团可在江南陆地上进行三面包围,三面进攻而金陵北边的江北地区又被长江所阻,一旦日海军舰队沿江切断江防,守军将无路可退!”
“可金陵城就是守不住,那也不能让日军舒舒服服的得到我们的首都。”
“所以为我认为我军应该以依托金陵的城防工事,尽可能的大量杀伤日军有生力量,一为表明为国军抗战之决心,争取国际干涉为目标。”
“二,也有将日军打痛,打醒,让他们没有继续侵略的勇气,将他们打到谈判桌上来,也能获得更有力的谈判条件!”
“三,此战也可以将日军蠢蠢欲动的大部队拖住,为我国军疲惫至极的主力补充兵力,恢复战斗力,坚持抗战争取宝贵的时间。”
“在达到作战目标之后,赶在日军彻底合围之前向后撤离,而不是将宝贵的精锐放在一处军事绝地白白消耗!”
萧剑林的话融合了国际干涉派,坚决抗战派,和谈派等各个派系的意见。
顿时引起了众人的议论,倒也没人公然唱反调。
此时何长官反问萧剑林道:
“那萧少将认为,国军的作战目标该定多少合适?”
“我需要提醒一点,金陵乃我国首都,最少也要坚守一月,最低给日军造成三万伤亡才能给全国百姓一个交代,在国际上争取话语权!”
这个标准一出,其他大佬都小声的讨论起来。
“何长官说的对,确实是这样,要是日军一来,坚守个三五天就撤退,那还不如不守,体面的宣布金陵是一座不设防城市来的好!”
“只是日军的战斗力大家也都看见了,我国军集结在金陵周边的部队兵力虽说还有60多万兵力,但是绝大多数都是刚刚结束沪上会战退下来的部队,武器装备,兵力都损失很大,部队疲惫至极,急需补充兵力火力,战斗力大减。”
“这种情况下,坚守部队留多了,有被日军包围全吃掉的风险,要是留少了,要想达到坚守一个月,给日军造成三万伤亡的目标几乎不可能。”
“这个目标堪称艰难啊!”
“但是作为一国首都,这个标准已经不能再低了!”
·······
大员们都在窃窃私语,不过也没有人站出来反驳这个目标太高。
萧剑林环视了一圈之后,平静的说:
“我的作战目标是,坚守金陵一百天或者给毙伤日军十万,这两个目标达成一个,金陵守军就可以后撤,否则我将与金陵共存亡,绝不后撤半步!”
“什么?”
“我没听错吧?”
“沪上会战,国军云集八十万精锐部队,在沪上鏖战三个多月,也就毙伤日军十万!”
此话一出,立即震惊四座。
何长官看了一眼主座上的人,发现他在疯狂打眼色,于是严肃的提醒道:
“萧少将,军法无情,你要不要再好好考虑一下,国军最多抽调20万部队参与金陵保卫,参考我给你的标准,按照实际,科学的订作战目标。”
萧剑林感激的看了一眼二人,决绝的大声说道:
“不用考虑,我愿立军令状,若是不能完成坚守一百天和毙伤日军十万其中一个作战目标,甘当军令!”
“而且金陵乃是绝地,不宜投入重兵防守,我只要十个师,加我的三个武装警察师即可!”
军法无情,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那就已经没有了回转余地了。
所有人此时看萧剑林像是看死人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