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拜托!当天才很累的,我只想睡觉》由街溜子二虎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良心都市日常著作,内容不拖泥带水,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叶枫所吸引,目前拜托!当天才很累的,我只想睡觉这本书最新章节第80章 老大,张叔到了,写了187320字,连载中。
拜托!当天才很累的,我只想睡觉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离地球八百万光年外有一个和地球几乎一模一样的星球。
此星球上的人称他为蓝星。
蓝星上也有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名为龙国。
由于最近挖到四星堆了,
估计得改成八千年历史文明。
不能再挖了,再挖还得加…
龙国境内。
清晨的一缕微光夹杂着细雨一起洒在一座名为瑶海市的一个老旧职工小区里。
整个小区只有一家灯火通明。
隐约可见屋内人影晃动。
一位早起打着伞上班的邻居一边出门一边低声呢喃着。
“老叶家的小小子可遭罪了……”
叶家不大的两居室内,此刻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
叶建国觉得,自家五岁的儿子叶枫高烧再不退恐怕有危险。
整整三天三夜,四十度的高烧吃着医院开的退烧药,
还是反反复复,小脸烧得通红,嘴唇干裂。
妻子周文慧眼睛肿得跟桃子一样,守在床边寸步不离。
客厅里,退休的老爷子叶建军背着手来回踱步,地砖都快被他磨下去一层。
“不行送京都大医院!不能再这么耗着了!”老爷子猛地停下脚步,声音洪亮有力。
“爸,您小点声。”周文慧红着眼睛从卧室探出头,
“小枫刚睡着……”
奶奶陈桂枝端着一碗刚煎好的中药从厨房走出来,温声劝道:
“急什么?孩子发烧有个过程,这药喝下去发了汗就好了。”
“退了!体温降了!”卧室里传来叶建国一声低呼。
全家人一下子涌到卧室门口,
只见叶枫的体温计上显示着三十六度五,
平稳得像是从来没烧过。
夫妻俩扑到床边,
看着儿子长长的睫毛颤动了几下,然后缓缓睁开了眼睛。
那眼神,让周文慧伸出去想摸额头的手,一下子僵在了半空。
不是病后的迷糊。
那眼神里充满了……一种极度的困惑和专注。
他的瞳孔仿佛无法对焦,又仿佛在瞬间捕捉着房间里的一切,
——灰尘在阳光下的舞蹈、窗帘纤维的轻微颤动、父母脸上毛孔的收缩……
叶枫以前从未注意过的细节,
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速度涌入他的大脑,
并被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方式自动拼接、解读。
“小枫?小枫?看看妈妈,感觉怎么样?”母亲的声音发颤,轻轻抚摸他的脸颊。
这轻微的触碰似乎起到了作用。
叶枫的眼珠动了一下,缓缓聚焦在周文慧脸上。
但他看的仿佛不是现在的妈妈,而是透过她,看到了无数个过去的碎片。
突然,他毫无征兆地、用一种异常清晰平静的语调开口:
“爸爸,彩虹是弯的,是因为我们站的位置不对。”
叶建国:“……啊?”
门口的爷爷:“小枫你说啥?”
叶枫仿佛根本没有听到爷爷的话,继续自顾自地说:
“因为你去年夏天在公园里问我的啊。“
“下雨后,太阳出来了,你指着天上问我‘儿子,你看那彩虹为什么是弯的呀?’”
他复述着父亲当时的动作和话语,细节清晰得令人发指:
“你当时抱着我,还指了指旁边积水里的太阳光,说‘你看,光是直直照下来的’。”
“然后我想起来了!你前年冬天给我玩那个玻璃三棱镜的时候也说过!“
“你说‘你看,光透过这个东西会拐弯,还会变成好多颜色’!”
“所以天上的小雨滴就像很多很多个小三棱镜!“
“光透过它们也会拐弯,变成颜色!因为我们站在地上,只能看到所有小雨滴一起‘拐’出来的那个大圈圈的一小段,所以它就是弯的了!”
房间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奶奶惊讶地捂住嘴:“这孩子……两三岁时候的事情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还没等大家从震惊中回过神来,
叶枫的注意力似乎又被房间里别的东西吸引了。
他的眼睛扫过天花板上的吊灯,小声地自言自语起来。
“灯为什么会亮呢?”他歪着头,然后仿佛突然想通了什么,
“哦……妈妈说过,是因为有电……电线里的电子在流动……”
他的视线又转向窗外渐渐亮起的天空,继续喃喃自语:
“那星星是什么呢?爸爸也说过……星星是很大很大的星球,就像我们的太阳一样,只是离我们很远很远……”
接着他看向桌上的水杯,眼神专注:
“水为什么会流动呢?妈妈说因为它是液体……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他就这样看着房间里的各种东西,不断地自问自答,每一个问题都能立刻从记忆中找到父母曾经给出的解释。
爷爷忍不住压低声音问:“这孩子……没事吧?”
母亲摇摇头,眼睛却越来越亮:“爸,小枫好像……突然开窍了?”
终于,这样高速的思维活动似乎耗尽了叶枫刚退烧的体力。
他小小的身体摇晃了一下,眼神中的神采渐渐褪去,被浓重的疲惫取代。
他打了个大大的哈欠,揉了揉眼睛,声音变得含糊不清:
“好累啊……脑子里好多东西在跑来跑去……好困……我想睡觉了……”
说完,他也不管父母是什么反应,小脑袋一歪,
找到个舒服的姿势,几乎是瞬间就陷入了沉睡之中,呼吸变得均匀而绵长。
奶奶轻轻走上前,给孙子掖好被角,喃喃自语:
“神足则慧生……这孩子,怕是因祸得福了。”
窗外,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缕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照进来,
恰好落在叶枫熟睡的脸上,安静得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个光怪陆离的梦。
高烧事件后的叶家,陷入了一种甜蜜又惶恐的疯狂。
母亲请了长假,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带着叶枫去书店、图书馆。
她惊喜地发现,儿子不仅能过目不忘,更能轻松的理解书中深奥的内容。
五岁的叶枫抱着《时间简史》看得津津有味时,
旁边的小朋友们还在为1+1等于几发愁。
叶建国则成了炫儿狂魔,逢人就要展示儿子的“超能力”。
“老张,随便说个日子,去年八月三号是吧?“冲着隔壁的老张问道随后转过头。
“宝贝儿子,来给你老张叔表演一个。”
“那天星期三,张叔穿了一件蓝色条纹衬衫,下午三点十七分接到个电话……”
叶枫总能准确说出每一个细节,引得邻居们啧啧称奇。
但很快,叶枫就发现这种“天赋”带来的麻烦。
他失去了和赵大力在沙坑里打滚的快乐时光。
那个胖乎乎的小伙伴依然每天扒着门框喊
“叶枫叶枫!出来玩呀!”,
但总是被叶建国或周文慧以“小枫要学习”为由挡回去。
“为什么大力不能和我玩了?”六岁的叶枫某天终于忍不住问道,眼神委屈。
周文慧蹲下身,温柔但坚定地说:
“因为我们家小枫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你要学更多东西,将来成为很厉害的人。”
叶枫似懂非懂,但他记住了妈妈那句话——“和其他孩子不一样”。
七岁那年,叶枫偶然在电视里看到一个神童被众人围观的新闻,
那孩子脸上写满了不快乐。
那一刻,叶枫突然明白了什么。
第二天,当周文慧拿出《高等数学》时,叶枫眨着眼睛说:
“妈妈,这个好难,我看不懂。”还故意把一道题算错。
起初周文慧以为儿子累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叶枫“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多,记忆的精准度也“下降”了。
“可能那次高烧的效果在慢慢消退吧。”夫妻俩私下讨论,语气中有些失落,
但也莫名松了口气——毕竟做个天才儿童的父母,压力也是很大的。
就这样,叶枫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的“退化”速度。
到小学三年级时,在父母眼中,他已经从一个惊世骇俗的神童,变成了一个“只是比较聪明”的普通优秀生。
而这正是叶枫想要的。
他终于重新获得了和赵大力一起玩耍的许可。
那个憨厚的胖小子完全不知道身边的朋友经历了什么,
依然乐呵呵地拉着叶枫满小区疯跑,分享最新款的玩具和零食。
“叶枫你真好,明明那么聪明,还愿意和我玩。”
某天挖沙子时,赵大力突然很认真地说。
叶枫愣了一下,随即笑了:
“和你玩比较有意思。”
这是真心话。
在赵大力身边,他不用思考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只需要研究怎么把沙子城堡搭得更高。
这种简单的快乐,对他来说弥足珍贵。
小学五年级时,班里转来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生林薇。
成绩优异,做事认真,是老师眼中的模范生。
“那个林薇好厉害,这次数学又考了满分。”某次放学路上,赵大力嘟囔着。
叶枫瞥了一眼正在队伍最前面举班牌的林薇,没说话。
他记得上周无意间看到林薇的奥数作业,其中一道题的解法相当精妙。
但也就仅此而已。对叶枫来说,小学课程早在几年前就已经烂熟于心。
他现在每天上课的主要任务就是睡觉——IQ高达300的大脑所带来的是需要更多的困意,
而且睡觉是避免被老师提问的最佳方式。
“叶枫!又是你!站起来回答这个问题!”数学老师忍无可忍地拍着桌子。
被同桌推醒的叶枫迷迷糊糊站起来,看了眼黑板上的题目:
“设X=5,Y=3,那么X²+Y²=34。”
老师气结:“我在讲解题思路!不是要答案!”
“哦,”叶枫眨眨眼,
“那可以先平方再求和,或者用勾股定理直接得结论,都可以。”
全班寂静。
老师张了张嘴,最后无力地挥手让他坐下继续睡。
这样的情况多了,老师们也渐渐习以为常。
毕竟一个每次考试都能精准控制在95分以上(“粗心”错几题)、从不惹是生非的学生,上课睡觉也不是不能接受。
初中三年,叶枫将“控分”艺术发挥到极致。
他总是能准确地将自己的成绩稳定在班级第五名左右——足够优秀,但不至于引人注目。
林薇则常年占据榜首,赵大力在叶枫的“精准辅导”下,成绩也能维持在中上游。
三人成了某种意义上的铁三角:
林薇是学霸代表,赵大力是活力担当,而叶枫则是那个看起来懒散但总能解决问题的神秘存在。
“叶枫,这道物理题怎么做啊?”林薇有时也会来问他,眼神中带着好学生之间的较劲。
叶枫通常只会瞥一眼,给出个提示:“用能量守恒”或者“考虑一下摩擦力”,从不直接给出答案。
但这就足够了,林薇总能瞬间领悟。
私下里,赵大力好奇地问过:
“叶枫你明明都能做出来,为什么考试总考不过林薇?”
叶枫只是懒洋洋地趴在课桌上:
“考第一太麻烦了,要参加各种竞赛,还要做学习分享。不如多睡会儿。”
这是实话,但并非全部真相。
叶枫发现,保持在中上游的位置最不容易引起关注,也最自由。
高中生活更是如此。
叶枫每天最大的挑战不是学业,而是如何更逼真地“演”成一个普通高中生。
他建立了自己的“错误数据库”:数学喜欢在哪里粗心,语文作文偏好哪种风格的立意,英语听力常错哪种口音……这一切都让他的“普通人”形象更加真实。
叶建国和周文慧早已接受了儿子“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现实,
偶尔还会拿那次高烧事件开玩笑:
“还记得吗?小枫五岁的时候,我们还以为家里要出个爱因斯坦呢。”
“是啊,后来发现就是想多了。”周文慧笑着摇头,
“现在这样挺好,正常健康,成绩也不错。”
他们完全没想到,每天在他们面前打着哈欠、看着漫画书、时不时还需要赵大力拉着出去“放松一下”的儿子,
枕头底下始终藏着最新期的《科学》杂志和《IEEE综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