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石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5章

搜证环节还在继续。

李飞带领着一群“捧哏”,在现场的各个角落像探险家一样四处搜寻,每找到一个节目组预设的线索,都会引发一阵惊叹和热烈的吹捧。他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仿佛整个现场都被他们的热情所点燃。

然而,与这热闹场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晨却宛如一个孤独的行者,游离在集体之外。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翻箱倒柜地寻找线索,也没有凑到人群中去凑热闹,只是一个人默默地迈着缓慢的步子,在那个并不算大的“犯罪现场”里踱步。

他的步伐轻盈而稳健,似乎每一步都经过深思熟虑。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锐利,在赛车场的每一个细节上停留,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专注得仿佛这个地方是他的私人领地,而他正在巡视自己的王国。

这种与众不同的行为,自然引起了直播镜头和观众们的注意。镜头紧紧跟随苏晨的身影,将他的一举一动都展现在观众面前。而观众们看到苏晨如此特立独行,纷纷在直播弹幕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开始,弹幕还只是零星地出现一些对苏晨的调侃和质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嘲讽和攻击逐渐变得集中起来。有人说他是在故作深沉,有人说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玩这个游戏,还有人直接嘲笑他是个“透明人”,完全没有存在感。

【这个苏晨是来梦游的吗?梦游吗?】

【全程走神发呆,节目组请他来是凑人头的吗?工资太好赚了吧!】

【笑死,别人都在认真找线索,他搁那散步呢?当自己是来旅游的?】

【连句台词都没有,纯纯的背景板,建议直接把他P掉,换个盆栽都比他有存在感。】

【李飞的粉丝别骂了,人家一个素人,第一次上节目紧张很正常。】

【紧张?我看他就是懒,就是不尊重节目!不想录就别来啊!】

负面评论如潮水般涌来,几乎将整个屏幕淹没。

导播室里的陈导也皱起了眉头,但他看了一眼正在高光时刻的李飞,暂时压下了换掉苏晨的念-头。毕竟,临时再找人已经不可能了,而且苏晨这种“呆子”一样的存在,反而从另一个方面衬托了李飞的“聪慧”。

苏晨对这一切浑然不觉。

或者说,他根本不在乎。

他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眼前的这个“犯罪现场”上。

他不是在走神,更不是在散步。

全网都在嘲讽他走神发呆,但他们不知道,苏晨正在用一名顶尖刑侦专家的视角,审视着这个由节目组搭建起来的、漏洞百出的“犯罪现场”。

在他眼里,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敷衍和粗糙。

那个用来冒充尸体的假人,姿势僵硬,完全不符合人体在遭受巨大撞击后应有的状态。

散落在地上的“死者遗物”,干净得像是刚刚从包装盒里拿出来,没有一点长期使用的痕迹。

那辆道具赛车,虽然车头撞烂了,但车身上的广告贴纸却连一丝划痕都没有,这简直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苏晨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了一样东西上——地面上那道被节目组特意用黑色粉末画出来的、长长的刹车痕迹。

这道痕迹,在剧本里被设定为本案最关键的物理线索之一。李飞刚才也对着它分析了半天,得出了一个“死者在撞击前曾试图紧急刹车”的结论。

但在苏晨看来,这道痕迹,是整个现场最失败、最可笑的伪造品。

他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起来。

这是他在节目开始后,第一次表现出如此明显的情绪波动,尽管这个波动极其细微,快到连摄像机都难以捕捉。

为什么?

因为这道刹车痕,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脑海深处的知识宝库。他的思绪如脱缰野马般狂奔,那些曾经在警校里学习过的专业知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犯罪现场勘查》中的章节告诉他,刹车痕是交通事故现场的重要证据之一,可以通过分析刹车痕的长度、宽度、深度以及颜色等特征,推断出车辆的行驶速度、制动性能以及驾驶员的操作情况等信息。

《痕迹学》则让他明白,不同的车辆在制动时会留下不同的痕迹。现代赛车普遍配备了先进的ABS防抱死系统,这种系统可以在紧急制动时自动控制刹车力度,防止车轮抱死,从而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因此,配备ABS系统的车辆在高速行驶中紧急制动时,留下的刹车痕应该是断断续续的、颜色较浅的虚线状拖印,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条又黑又粗、从头到尾没有中断的实线。

这种实线状的抱死痕迹,通常只会出现在没有配备ABS系统的老旧车辆上,或者是在ABS系统失灵的情况下。而这两种情况,都意味着这起交通事故可能存在一些不寻常的因素。

然而,剧本中明确设定死者所驾驶的车辆乃是一辆顶配的天价赛车,如此高端的赛车怎么可能会没有配备 ABS 防抱死系统呢?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即便退一万步来讲,就算这辆赛车的 ABS 系统真的出现了故障失灵,那么这道刹车痕的长度和形态也绝对存在着极大的问题。

要知道,根据现场模拟的车速以及路面的摩擦系数等因素来综合判断,车辆在紧急制动时,抱死拖印的长度通常应该在二十米左右才对。可如今呈现在眼前的这条刹车痕,目测其长度甚至连十米都远远达不到。这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很明显,这只能说明画出这道刹车痕的人,对于车辆制动的相关专业知识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他完全是凭借着从电影或电视剧中看到的那些夸张情节,便想当然地随手画出来的,根本没有经过任何严谨的思考和论证。

这不仅是对推理逻辑的不尊重,更是对科学常识的公然挑衅。

苏晨的眼神,在那一刻,冷了下来。

他原本只是觉得这个节目组不专业,现在,他觉得他们简直是愚蠢。

其他嘉宾和李飞,此刻正围着另一个“线索”——一个空酒瓶,进行着热烈的讨论,猜测死者是否涉嫌酒驾。他们完全没有注意到苏晨的异常,更无法理解他此刻内心的波澜。

苏晨在心中对节目组的“粗糙”感到了一阵深深的失望。

他可以容忍剧本的狗血,可以容忍嘉宾的演技,但他无法容忍这种对专业知识的践踏。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漏洞了。

这是对他曾经为之奋斗、为之痴迷的刑侦科学的一种侮-辱。

他那颗原本只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第一次,被触动了。

阅读全部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