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主要就是过渡一下,要不然剧情进展就太突兀了……)
初春的寒意尚未完全褪去,道旁残雪未消。李安沿着黄土官道前行,冷风灌进他单薄的衣衫,激起一阵寒颤,他紧了紧身上的旧衣,心里祈求不要染上风寒。
最初的几日最为难熬,离乡渐远,人地两生,他依循着最初的想法,若遇到商队,便会上前小心地询问是否需要帮工,劈柴挑水,浆洗打扫这些杂活都能做,只求捎带一程,管口饭吃就好。
多数时候,换来的是不耐烦的驱赶或是冷漠的摇头。但偶尔,也会有心善的管事见他年纪小又孤身一人,心生怜悯,让他跟着车队做些杂役,换得几日温饱与庇护。
若一连数日无人同行并且带来的钱粮也已耗尽,他便只能依靠乞讨,在城镇的街角,他学着其他乞丐的模样,低声下气地向着过往的行人伸出破碗。“行行好,赏口吃的吧……”
他受过白眼,挨过呵斥,但也遇到过好心的妇人,会塞给他一个还温热的馍馍。
偶尔,也会有店家见他可怜,留他下来打点短工,他极其节省,一天往往只吃一顿,将打临工换来的有限干粮小心藏好。
所幸时节渐暖,山野开始披上绿装。渴了,他便蹲在溪边,用双手小心翼翼地捧起清冽的溪水畅饮,甘甜的山泉暂时洗去了疲惫。
夜晚,他常寻个避风的草垛或山岩下和衣而卧,怀中紧揣着玉佩,望着满天繁星,默念着“青云再会”四个字,然后缓缓入睡。
盛夏烈日如火,黄土官道被晒得滚烫,每走一步都扬起呛人的灰尘,粘在汗湿的身上,格外难受。
暴雨也来得迅猛,一次,他在荒郊遇上一场急雨,瞬间被淋得透湿,无处可躲,只能咬着牙在泥泞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
那夜,他躲在一个浅山洞里,瑟瑟发抖地燃起一小堆侥幸未被淋湿的枯枝,烘烤着湿衣,烟火呛得他直流眼泪,却也带来了一丝微不足道的暖意。
夏季商队往来频繁,他为一支路过的商队洗刷马匹,累得几乎直不起腰,但终于换来了连续几日的饱饭和一段顺风车。
车队的人闲聊时说起前方山路有猛兽出没,他默默记在心里,下次独行时,便早早找了根结实的木棍削尖了带在身边。
秋风送爽,却也带来了萧瑟。沿途的树木开始凋零,落叶纷飞。他的鞋子早已磨破了底,大娘缝的布鞋也快不堪重负,他用捡来的草绳仔细捆了又捆。
食物变得相对容易获取,野地里偶尔能找到些野果,有时还能从收获的农人那里讨到一些剩余的瓜菜。
一次,他帮一个老农扛了许久柴火,老农不仅给了他吃的,还送了他一双半旧的草鞋,这份善意让他温暖了很久。
夜晚越来越冷,他需要寻找更稳妥的过夜处所,破败的山神庙、废弃的房屋成了他最好的避风所。
月圆之夜,清辉洒满大地,他望着天上那轮明月,想起远方的大娘,想起了早已模糊的养父母和小妹的面容,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但他摸摸怀中的玉佩,那丝柔软很快又被坚定的心绪取代。
严寒是最难熬的,第一场雪落下时,他正行至一片荒芜的山野,寒风如刀,刮在脸上生疼。他不得不将所有的旧衣都裹在身上,依然冻得浑身发抖。
寻找避风所成了每日最重要的事,他幸运地找到了一个狭窄但尚可容身的山洞,用枯枝和石块尽量堵住洞口,但仍难抵无孔不入的寒意。
他哆哆嗦嗦地收集一切可以燃烧的枯枝落叶,在洞内小心地生起一小堆火。
他蜷缩在火堆旁,啃着冻得硬邦邦的干粮,听着洞外呼啸的北风,无数次怀疑自己能否熬过这个冬天。
最艰难时,他几乎想要放弃,但每当此时,他便取出玉佩,那温润的触感和“青衣”二字,以及那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话语,仿佛又在耳边响起,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没有回头可言。
就这样,日复一日,他依靠做零工、乞讨和沿途的野果,艰难地向东行进。
不知走了多久,一片蔚蓝无垠的大海展现在眼前,咸涩的海风扑面而来,远方,一座座笼罩在朦胧仙气中的巨大岛屿轮廓若隐若现。
看着眼前自己历经千辛万苦方才抵达的海岸,李安心中五味杂陈,但无论怎么说,自己的人生或许就要翻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