锤石文学
一个专业的小说推荐网站

第5章

陈淮立刻点头:“我马上去办。”

走出书房,陈淮进了一间没有挂牌子的小房间。

房间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桌子和一部红色的电话机。

在1990年,要由最高层直接下令,调查一个普通公民,有一套独立于常规行政系统之外的特殊流程。

这套系统垂直,高效且高度保密,命令可以从最高中枢,直接下达到任何一个地方的基层执行单位,绕过所有中间环节。

它的存在,就是为了确保信息的绝对安全和最快的执行速度。

陈淮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只有三个数字的号码。

电话几乎是立刻就被接通了。

“是我,陈淮。”他对着话筒,语气简洁,“有一个任务。”

“调查一个人,姓名李谅,年龄二十岁上下,身份是应届高考生。”

电话那头没有任何疑问,只有一个字:“是。”

通话结束,陈淮挂上电话,整个过程不到三十秒。

一篇观点如此激进的文章,出自一个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之手,换做是谁,都会对作者的背景产生好奇,甚至警惕。

……

此时的李谅,对这一切毫不知情。

他正骑着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晃晃悠悠地前往市图书馆。

理由是为上大学查点资料。

实际上,他是要去确认一下自己记忆中的一些关键信息。

重生回来,最大的优势就是信息差,但记忆这东西,有时候会骗人。

尤其是具体的日期和数据,他必须通过当时的报纸刊物,来重新校准自己的记忆。

滨海市图书馆是一栋苏式风格的建筑,有些老旧。

李谅停好车,走了进去。

直接走到了报刊区。

他先找到了最近几个月的《滨海特区报》合订本,坐下来仔细翻看。

报纸上的文章,大多是歌舞升平,强调稳定和团结。

现在整个社会的思想氛围都趋于保守。

报刊杂志上,关于改革的讨论变得非常谨慎,点到为止,很少有文章敢于触及根本性的制度问题。

在这种大环境下,自己那篇关于国企改革的文章,大概会显得格外刺眼。

希望能引起注意吧!

“如果真被中央看到,希望他们别把我当成什么坏分子。”

李谅心里想着,又翻开了另一份全国性的经济类报纸。

他一边看,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未来。

最好的结果,自然是文章被采纳,自己能借此机会,进入体制。

但如果石沉大海,他也不会坐以待毙。

他的档案,现在应该还在他的高中母校。

在大夏,档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东西。

它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官方记录,里面有你的家庭成分、教育履历、思想汇报、工作表现,甚至还有单位领导对你的每一句评语。

这份薄薄的纸质档案,决定了你能不能上大学,能不能进好的单位,能不能被提拔。

它就是一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的政治生命线。

一旦档案里有了污点,那基本上一辈子就毁了。

所以,在文章没有确切消息之前,他不能有任何出格的举动。

李谅放下报纸,又去书架上找了几本《人民文学》和《收获》。

这也是他的备用计划之一。

在90年代初,稿费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

一篇几千字的小说,稿费可能就有一两百块,顶得上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而且,作家这个身份,在社会上依旧享有很高的声望。

如果仕途走不通,靠着脑子里那些未来的经典故事,他也能迅速赚到第一桶金,改善家里的生活。

说白了,其实就是抄书嘛!

李谅上辈子也对各种网络小说了如指掌,特别钟爱历史类和商业类,写体制内的,好多写的像儿戏,实在是有些难以过目。

……

滨海市,市公安局。

局长钱卫东正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

他看了一眼来电显示的号码,

是一个陌生的京城号码,但前缀的区号让他心里一跳。

那是只有中枢核心部门才会使用的特殊号段。

他不敢怠慢,立刻拿起了电话。

“喂,你好。”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年轻,也很平静,但内容却让钱卫东后背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滨海市公安局吗?这里是中央办公厅警卫局,现在需要你们配合一项调查任务。马上查一个人,叫李谅……”

对方报出了李谅的身份信息,最后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

“一个小时之内,把他完整的户籍资料和家庭社会关系,传真到这个号码,记住,此事为绝密,除你之外,不能让第二个人知道全部情况。”

钱卫东放下电话,额头上已经见了汗。

中央办公厅警卫局!

那是什么地方?是负责保卫国家最高领导人安全的核心部门!

这种级别的单位,怎么会亲自打电话来,调查一个本市的应届高考生?

而且,滨海市不是一个普通的城市。

作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滨海的行政级别是副省级,市委书记高配省委常委。

在这里当公安局长,钱卫东的政治敏感性比内地同行要高得多。

他很清楚,这种来自最高层的直接指令,背后一定有天大的事情。

他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亲自跑到户籍科,以内部审查为由,调取了李谅的户籍档案。

与此同时,另一通加密电话,打到了市教育局的人事档案处。

半个小时后。

一份关于李谅的户籍信息、家庭成员构成、社会关系、以及他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学籍档案、历年评语,被汇总到了一起。

钱卫东亲自守在传真机前,把十几页的资料,一页一页地传了过去。

……

第二天上午。

京城,玉泉山。

一份用牛皮纸袋密封好的档案,由专人送到了陈淮的手上。

陈淮拿着档案,走进了书房。

老人依旧站在那幅巨大的地图前。

“首长,李谅的资料送来了。”

老人回过身,走到书桌后坐下。

陈淮把档案袋打开,将里面的文件整整齐齐地放在了老人面前。

档案不厚,只有十几页。

李谅的个人基本信息,附着一张一寸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少年,眼神清澈。

老人拿起资料,慢慢地看了起来。

阅读全部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