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2章

鄶國原本就是一個安穩的,無為而治的小國家。由於臨近周朝,深受王服,從不曾有不臣之心。

鄶國本又是一片平原,雖然不臨黃河,卻也有溱河貫穿。沒有洪災卻水土豐饒,每年糧食收成都不錯。

鄶國的國君又不是貪婪無節制的昏君暴君,世世代代就安穩守著制城的王宮,享受著四方送來的供糧,過著自己舒舒服服的日子。

國家農業雖然算不得發達,經濟卻足以自足,人民國君都安於現狀。軍事力量雖然也有但都是臨時拼湊,戰爭設施平日也都放在倉庫之中沒什麼作用,很多都腐蝕變壞。這樣一個國家,面對強敵進攻的時候能有什麼防備力量呢?也正因為如此,當初姬掘突才能夠一路砍瓜切菜一般攻破制城。

照理說這樣一個小國寡民的國家,百姓都是很容易馴服的,為什麼會跟自己家的田地過不去鬧罷耕呢?這是關其思最想不清楚的問題。

沿著制城逛了一圈,發現制城百姓有八成以上都沒有出城勞作,而城外的田地大多數都已經長出了小苗卻沒有梳理雜草。這證明在夏忙以前制城的百姓還是願意耕作的,並且已經把種子種了下去。而那個時候,正是姬掘突攻破制城的時候。

制城被破之時,應該是制城百姓反抗情緒最重的時候。但那個時候百姓卻依舊願意耕作。此時已經破城多時,百姓應該已經漸漸接受了這個事實才對,怎麼會採取更激烈的對抗方式呢?

關其思想到這裡,便察覺到,制城百姓罷耕的原因,一定是在制城被攻破的這一段時間才形成的。當下他便匆匆趕往縣府,想要具體瞭解一下這一個月來制城發生的所有事情。

制城縣府就在王宮之中,關其思趕到那裡的時候。縣府中的官吏們正聚在一起切切說些什麼。

“你看這一次那鄭伯會怎麼辦?”

“他還能怎麼辦?圭大人既然出面總領,這一次的事情不會這麼簡單就瞭解的。等著吧,到時候有他求我們的時候。”

……

只是關其思一走進縣府,縣府中的兩個官吏立馬便閉口不談,紛紛坐回到了案几之後,裝模作樣地翻看竹簡。

關其思皺了皺眉頭,這三個人都是制城原本的士族,他並不認識。

現在各國的行政部門都不太一樣,魯國齊國這些中原大國與周朝的制度差不多,諸侯總祭祀兵伐大事兒,收稅管理人口等事宜歸大夫們管,刑法典獄歸於司寇。

秦國位於中原西北部,民風粗獷,政治制度也簡單粗率。土地稅負都是秦王攏總,縣令郡守均歸秦王直接管轄。除此之外政事軍事兩分,前者從內史到左右庶長,後者從百夫長到太尉。職權劃分清晰簡單。

南方楚國的制度較為複雜,除了令尹、大司馬這樣等於大夫的大官,三閭大臣也有總管人口經濟的職能分去令尹大司馬的職責。而餘下的少宰、左尹等權利交錯,十分繁複。楚國中央集權制度雖然不甚明晰,略顯雜亂,但地方的縣制卻是各諸侯中首屈一指的。

當初姬友剛剛被封爵的時候,便曾經苦學過個地方的政治制度,對於楚國地方的縣制十分推崇,對秦國的中央集權十分佩服。所以姬掘突繼位之後,便學的是南楚的地方制度,西秦的中央制度。

武公元年攻克鄶國八城之後,姬掘突便聽從祭旬的建議,不在地方領土設立城主或者封君,直接設立地方縣直接歸中央管轄。攻克制城之後,也是如此。只是此時制城縣府之中只有三個鄶國原本的筆吏士族,卻不見鄭國新任的縣令。

關其思也不方便與這些人詢問消息,只是客氣地一鞠躬說道:“不知道縣令此時在何處?”

這些個筆吏知道關其思是鄭國當權的上大夫,趕忙起身鞠躬回覆道:“回稟大人,曾大人正在後院。”

“哦,多謝了。”關其思表現得十分前輩,完全沒有一個當權者的架子。得知消息後他便轉身離開,朝著後院走去。

他這一走,方才搭話的那個筆吏便趕忙說道:“鄭國真不愧是強國,你看人家的大夫多有好!”

“呦,給你一點面子你就好了?別忘了,你可是太宰的侄子,別胳膊肘往外拐。”

“切,我也就是隨口一說。說實話,圭大人丟了太宰心裡不舒服想要要權,我們跟鄭國可沒什麼矛盾。誰當咱們的王上都一樣。再說了,我跟太宰大人也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我念著他這個大舅,他還不一定認識我呢。”說起這話來,這筆吏心中還略顯酸澀。

周朝七百年統治,天子至諸侯,大夫、君子和士這一系列世職統治機構慢慢臃腫。天子自始至終只有一個,但是諸侯卻越封越多,大夫也越來越多,君子和士更是有些爛大街的趨勢。

原本的政府職位和百姓財賦足夠這五個階層分攤,可是隨著統治者越來越多,權利不斷下移。

姬友這一個諸侯當初剛分封的時候,領邑還不如晉國的一個大夫大。大夫慢慢開始掌管君子的事,君子開始下放到地方擔任縣令這樣的職務,先秦時期楚國縣令中有六百多個都是君子。

而士的境遇最慘,因為他沒處可下移了。大多數士已經不再尊貴,只有一塊食邑,也就是又一塊土地的糧食歸他所有,而他卻不能夠管理這塊土地上的奴隸或者說農民。即便這食邑,也還的是有職位的士才能夠享有,沒有職位的士只能混吃等死。這些個脫離貴族圈子的士慢慢便成了先秦顯學的中流抵住。墨家的是武士、儒家的文士、道家的隱士、法家的謀士、陰陽家的相士等等都是從這些落魄的士族當中出來的。

關其思本也是個破落的士族,只是因為鄭國初立,人才匱乏,他才從人堆中顯露出來,有幸能夠擔任鄭國的大夫。他自然也知道自己從士族突然變成大夫,有些老母雞變鴨的意思,純屬機緣造化,所以他也分外珍惜這一份機遇,為鄭國謀事勤勤懇懇。

此時在城外城內轉了一圈,太陽已經漸漸西斜。午日的陽光從白雲後斜著射出來,地上紅色的光暈和黑色房屋剪影十分柔和。關其思剛剛走進後院,便聽到了一陣呼和之聲。

“加油!”

“曾頭兒,乾死這小子!”

“岐山,你小子平日不是挺狠嗎?今兒見了老大怎麼就慫了?趕緊給我起來!”

……

關其思眯眼一看,才發現後院當中鄭國的兵丁們圍了一圈兒,正在看百夫長曾陽和一個叫岐山的小夥子角鬥。此時曾陽已經把岐山按在了地上,眼看就要分出勝負。而旁觀的兵丁們一個個光著膀子,背後都是黏糊糊一片,顯然大家都已經玩過了。

“曾陽!你幹什麼呢?”

關其思一聲厲喝,朝著那些人走了過去。

(這一章寫的真的很心虛。昨天就想著寫這一章,可是寫了半天寫不下來,最後整理了一下春秋大事表發了上去。

今兒寫完這章之後立馬發現一個事情:這本小說最大的難處不是歷史材料的取捨穿插,而是把控歷史背景的真實性。

寫《雪巖紅梅》的時候歷史背景比較容易把控,不知道一百度就OK了,度娘那裡連乾隆年間有多少舉人,杭州地區納稅時候的稅單長什麼模樣都有。而春秋時期的歷史背景真是模糊的厲害。單單就說政治制度這一塊,一個諸侯國就一個樣子,而且變法不斷,原本的制度都還在時時刻刻變化著。這對於一個學市場營銷專業的我來說,真的是很難一下子掌控。

我本來以為通讀《左傳》,把《左傳》翻譯成小說就可以了。實際上完全不行,左傳的歷史資料是零散的,只能是史料而不可能是小說大綱。就拿《燕燕于飛》這一卷而言,鄭國崛起的主要故事是鄭莊公打自己弟弟,打皇帝,打魯國收小弟這幾件事兒。這幾件事情怎麼寫小說?這幾件事情時間跨度普遍在五年以上,完全沒有聯繫,要是具體列舉他的治國方略以及行兵佈陣,那是說明文,不是小說。所以我便從歷史當中選出兩三個人物,三分推測七分想象勾勒出中國第一位女詩人的愛情故事。故事本身的情節已經跟歷史有差別了,並不真實,我也沒興趣考證,所以在小說標籤上我填了一個架空歷史。

可畢竟書名是大話春秋,多少得靠譜一些。在奴隸制轉向封建制的過程中,有很多文化制度的變化,這些變化是有跡可循的,我隱隱已經捉摸到一些上層意識形態的變化,中國民族精神產生的原動力,國家制度轉變形成的小軌跡。看了易中天老師的《大中華史》之後,想法又多了一些,對於歷史知識也更瞭解了一些。

今兒又買了呂思勉的《中國通史》和錢穆的《先秦諸子系年》,繼續加強自己的國學素養。在小說六卷結束之後,我會把這個學習過程中總結的一些東西總結整理出來。我還有想法寫一寫諸子百家。《莊子》、《道德經》、《孟子》都是我很喜歡的書,其中《道德經》和《論語》更是看過好幾遍,自己覺得對各家思想也有一些小見解,而且即便看了易中天的《諸子百家》那一卷,也依舊不覺得自己菲薄。可能年輕人都比較無知而張揚吧。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請各位讀者原諒我的淺薄,若發現有錯誤,請嚴辭批評,我一定端正態度,虛心學習。

我想展現我的博識,但我知道我展現的一定是我的無知。

明知道不妥卻依舊堅持,原因無他,臉皮厚而已。)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