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石文學
一個專業的小說推薦網站

第11章

無數官員的聲音匯聚在一起,如洪鐘大呂一般在姬傾瀾耳邊響起。

姬傾瀾的腦子一嗡,已經完全不想聽他們說的內容。

只聽到什麼“寶鈔乃國本,寶鈔如今與晉國的信譽直接掛鉤。

若是濫印寶鈔,寶鈔怕是會一夜之間貶值十倍不止,到時晉國的聲譽也會受損,而千金,也難抵晉國的聲名……”

姬傾瀾突然覺得很委屈,她原本料想自己會得到百官的稱讚。

畢竟她是為了百官好,為朝廷官員省下了這麼多銀子。

然而,這些官員憑什麼呵斥她這個皇帝?

憑什麼陳長安做得?她做不得?

難道在百官眼裡,朕真的不如陳長安?

想到這裡,姬傾瀾已經紅了眼睛。

她不想再聽下面的百官再說什麼,直接大袖一揮,聲嘶力竭的呵斥道:“夠了!”

“朕只是想要些銀子?就這麼困難?”

“陳長安能印寶鈔?朕就不能印寶鈔?”

“爾等皆是些陳長安殘黨,皆是亂臣賊子!”

此言一齣,百官之中先是沉寂,然後是譁然。

仕林之中自有評議,那帶頭走出來的大司農李行舟,在仕林之中素有賢明,乃是有名的敢於直諫的清官。

而反觀臺上的女帝,如今聲嘶力竭的嘶吼,簡直……

像是個蠻不講理的潑婦,開口就是扣帽子,稱百官皆是亂臣賊子。

如今已經有小半的官員站出來,若是這小半的官員皆是亂臣賊子,那臺上的皇帝,又是什麼?

看到女帝那歇斯底里的樣子,百官的心中詭異的不約而同的冒出了同一個想法:

那就是當今女帝姬傾瀾,望之不似人君。

姬傾瀾,絲毫比不上傳記裡那些虛心納諫的君主。

也比不上中原諸國裡其他國家求賢若渴的君主。

齊國君主最近更是傳出了“希望他人面刺寡人”的美名。

反觀姬傾瀾……

而在百官的心中,姬傾瀾自然更是比不上,幾乎已經接近完人的陳長安了。

只是他們不敢說,只是再次低下頭。

臺下各類官員烏泱泱的一片,姬傾瀾原本還在記仇,此刻已經不敢去看,生怕再看到有官員反對自己。

她心中最後的慶幸,便是沒有什麼重量級的官員反對自己。

而百官的低頭,估計是對她代表的皇權的敬畏。

想到這裡,她又重新多了點信心。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天下是朕的天下,朕要取用,有何不可?

爾等犯上作亂,如何不能稱一聲亂臣賊子?難道說,爾等想要蔑視皇權不成?”姬傾瀾緩了緩,厲聲呵斥道。

她目光所及,百官將頭低得更低。

同時她心中更加的得意,反而生出一種莫名的爽感。

這官員,到底還是臣子。

還是不敢跟她代表的皇權作對。

她心中更加安定,覺得今天增發寶鈔這事已經是十拿九穩。

若是沒有重量級的老臣出面……

那這朝堂,依舊是她姬傾瀾的一言堂。

臺下御史大夫楊保的拳頭,卻是漸漸的緊了。

他的眼中,最後還是流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他原本當真以為,姬傾瀾的本質不壞。

但是沒想到,面對百官的逆耳忠言。

姬傾瀾……表現得像是個昏君。

在姬傾瀾不敢置信的目光中,楊保緩緩的站出來。

兩朝老臣楊保的出列,立刻吸引了全場所有人的目光。

無論是下面的百官,還是上面的姬傾瀾,都緊張的嚥了口口水,預料到接下來,怕是要發生大事情了。

“如果陛下要稱方才站出來的官員為亂臣賊子,那老夫,也是亂臣賊子,請陛下治老夫的大不敬之罪。”

楊保聲音悲愴道。

“這天下,並非國君的天下,而是萬民百姓的天下。陛下剛才的發言,實非人君。

臣眼中,分明只看到了一位不顧蒼生百姓死活的獨夫民賊!!”說著說著,楊保的語氣突然變重。

聽到“獨夫民賊”這個稱呼,姬傾瀾的目光,徹底呆滯了。

而朝堂之中,寂靜的連一根針落地都聽得清。

“何至於此?何至於此?”

這就是目前女帝姬傾瀾的想法。

獨夫民賊這種說法,姬傾瀾只在儒家大賢諷刺前朝昏君的時候用過。

現在御史大夫楊保用這樣的詞當面指責自己,那滿朝的人都知道自己堪比桀紂那樣的昏君了。

而看旁邊的史官精神振奮,奮筆疾書的樣子,姬傾瀾更是整個人都要昏厥了過去。

若是這事當真被史官記載進入史書,那以後看史書的人,究竟會怎麼想她姬傾瀾?

就沒有幾個人出來維護下朕的嗎?

然而她剛剛產生這個想法,楊保的話音剛落。

滿朝的官員又是一動,幾乎齊齊的站了出來,跪倒在地,齊聲道:

“請吾皇收回成命,以社稷為重。”

兩朝老臣楊保已經表態,今天這事,不站隊怕是不行了。

就算平時再反對陳長安的人,看到今日的陣仗,也不得不出來站隊,至少做出跪地的樣子避免太過顯眼。

“爾等!爾等!”女帝手指頭指著下面的群臣說不出話來。

她表面氣憤,但是已經委屈得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她是真的委屈,她明明只是要點銀子。

但是下面的百官就一副她要不忠不孝不仁,要將祖宗基業毀於一旦的樣子。

她都已經將皇權至上這塊最後的遮羞布給扯出來了。

而如今百官逼宮,分明意思就是。

“如今這犯上作亂,他們是做定了。”

並且直接表明社稷比皇帝更重要。

這下,又把姬傾瀾擺在了不顧社稷的昏君位置上。

就連旁邊的史官都緊張的嚥了口口水。

這種群臣跟皇帝當面對峙,寸步不讓的場景,確實罕見。

每次這種場景出現,事後都往往伴隨著清洗和株連。

沒想到在一切都得上升期的晉國,居然也會出現這等場景。

“臣知道,陛下記恨陳長安。但陳長安留下的寶鈔之策,百利而無一害。

請陛下三思,以江山社稷為重。”楊保又沉聲道。

“陳長安此前,曾屢次強調。不到萬不得已,斷然不能增發寶鈔。

若是遇到亡國危機,再增發也不遲。難道陛下認為,如今已經到了晉國要亡國的時候了嗎?”

楊保自覺是在聲明利害,勸諫姬傾瀾。

姬傾瀾的最後一點理智,立刻隨著這句話而蒸發乾淨了。

“朕自有想法。難道爾等的意思便是,朕不如陳長安?”

“朕並非亡國之君,而爾等,皆是亡國之臣!”

閱讀全部

評論 搶沙發

登錄

找回密碼

註冊